文章念及门

出自:宋代·刘攽《自江南将归先寄和甫 其二》

拼音:[wén][zhāng][niàn][jí][mén]

平仄:平平仄平平

狂直非侪俗,文章念及门
无成似冯衍,失路比虞翻。
抱瓮机先息,书空事不言。
江南香草地,一一赋荃荪。

查看原文

注释

【文章】1.单独成篇的文字作品:写文章。 2.文辞:文章尔雅,训辞深厚。 3.礼乐制度:考文章,改正朔。 4.花纹色彩:五色文章。 5.比喻隐含的意思:话中另有文章。 ⑥比喻可做的事;可用的办法:还有文章可做|抓住一点大做文章。
【及门】〈书〉正式拜师求学的:~弟子ㄧ~之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文】

文【卯集下】【文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紋。《說文》錯畫也。《玉篇》文章也。《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

《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

《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

《易·坤卦》文在中也。《疏》通達文理。《史記·禮書》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太隆。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發舉則有文謀。

《禮·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史記·樂書》禮自外作,故文。《註》文猶動,禮肅人貌。貌在外,故云動。

《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樂盈而反,以反爲文。《註》文,猶美也,善也。

《左傳·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註》有文辭也。

《前漢·酷吏傳》司馬安之文法。《註》以文法傷害人也。《又》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註》言其文案整密也。

姓。《前漢·循吏傳》文翁,廬江舒人也。

《史記·諡法》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

獸名。《山海經》放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

《集韻》文運切,音問。《論語》小人之過也,必文。《朱傳》文,飾之也,去聲。

眉貧切,音珉。飾也。《禮·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劉昌宗讀。

《韻補》叶微勻切。《崔駰·達旨》摛以皇質,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爲仁。《張衡·西京賦》都邑游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

叶無沿切。《蔡洪棊賦》畫路表界,白質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圓。

【章】

章【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彰。《說文》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

采也。《書·臯陶謨》五服五章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

明也。《易·垢卦》品物咸章。《書·洪範》俊民用章。

文章也。《詩·小雅》維其有章矣。《箋》禮文也。

篇章。《詩疏》詩有章句,總義包體,所以明情也。

成事成文曰章。《孟子》不成章不達。《周語》將以講事成章。

《周語》余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註》表也,表明天子與諸侯異物也。

條也,程也。《史記·高祖紀》約法三章。《太史公自序》張蒼爲章程。《註》章。歷數之章術也。

大林木曰章。《史記·貨殖傳》千章金材。

《爾雅·釋山疏》山形上平者名章。

地名。《山海經》鮮山又東曰章山。

赤水之北有章尾山。《史記·楚世家》吳大敗楚于豫章。《前漢·地理志》勃海郡屬縣章武,章鄕,會稽郡屬縣句章,西河郡千章縣,廣平國斥章,東平國章縣。《後漢·光武紀》建武六年,改春陵鄕爲章陵縣。

官名。《周禮·春官》保章氏。《前漢·王子侯表》千章侯。《百官志》東閣主章令丞。《師古註》主章,掌大材也。《前漢·宣帝紀》元康元年置建章衞尉。

《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章。

樂名。《禮·記註》大章,堯樂名。

印章。《漢官儀》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銀印龜鈕其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

章奏。《獨斷》凡羣臣書通於天子者四,曰章,曰奏,曰表,曰駁議。

《左傳·僖五年》日南至。《疏》步曆之始,以朔旦冬至爲首,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閏月盡,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爲一章,積章成部,積部成紀。治曆者以此章部爲法,以知氣朔。

章甫,殷冠名。《禮·郊特牲》章甫,殷道也。

總章,舜明堂名。

建章,漢宫名。在長安。城西周迴二十餘里。

姓,秦將章邯。

諡法。《逸書》温克令儀曰章。

國名。《左傳註》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

俗或謂舅曰章。

《六書音義》周章,怔營貌。

懼貌。亦作慞。

《字彙補》與樟同。《司馬相如·子虚賦》楩楠豫章。

與獐同。《周禮·冬官考工記》山以章。《註》讀爲獐。《韻會小補》又叶之風切,音中。《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之亮切。同障。《禮·雜記》四面有章。

【念】

念【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奴店切《集韻》《韻會》《正韻》奴玷切,。《爾雅·釋詁》思也。《疏》常思也。《釋名》念,黏也。意相親愛,心黏著不能忘也。《書·大禹謨》念兹在兹。

《小爾雅》無念,念也。《詩·大雅》無念爾祖。

姓。西魏太守念賢。

《轉注古音》叶人九切,音狃。《書·洪範》汝則念之。叶下咎受。《六書精蘊》人當念所當念者,故从今。《正譌》俗作念,非。念字原字今下作丅。

【及】

及【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琴入聲。《說文》逮也。从又从人。《徐曰》及,捕人也。會意。《廣韻》至也。

《韻會》旁及,覃被也。《詩·大雅》覃及鬼方。《周頌》燕及皇天。

《增韻》連累也。《左傳·隱六年》長惡不悛,從自及也。

兼與之辭。《左傳·宣七年》與謀曰及。

《後漢·黨錮傳》張儉等八人爲八及,言能導人追宗也。

《韻補》叶極業切。《詩·大雅》征夫捷捷,每懷靡及。

【门】

門【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莫奔切《集韻》《正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傳》四門,四方之門。《禮·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門。《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註》王行止食息,張帷爲宮,樹旌以表門。《又》設車宮轅門。《註》王止宿險阻之處,車以爲藩,則仰車以其轅表門。今慕府亦稱轅門,牙門。《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註》天子九門:關門、遠郊門、近郊門、城門、臯門、雉門、應門、路門、寢門,亦曰庫門。

譙門,城上爲高樓以望者。《前漢·勝傳》獨守丞與戰譙門中。

橋門,國學門也。《後漢·儒林傳》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師門。《後漢·桓榮傳》上則通達經旨,下則去家慕鄕,求謝師門。

《通鑑》唐狄人傑,嘗薦姚元崇等數十人。或謂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

《正字通》世族盛著曰門望。韓顯宗疏,言門望者祖父之遺烈。

凡物關鍵處,皆謂之門。《易·繫辭》道義之門。《疏》物之得宜,從此易而來,故云道義之門,謂與道義爲門戸也。

《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

期門,勇士也。《後漢·譙傳》帝始作期門,數爲微行。《註》前書,武帝微行,常與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期諸殿門,故有期門之號,自此始也。成帝微行亦然,故言始也。《班固·西部賦》期門佽飛,列刃攢鍭。

官名。《周禮·地官》司門,祭祀之牛牲繫焉,監門養之。《後漢·百官志》黃門侍郞六百石,掌侍從左右給事中。《又》門大夫六百石。《註》漢官曰:門大夫二人,選四府掾屬。

《周禮·春官·小宗伯》其正室,皆謂之門子。《註》將代父當門者也。《左傳·襄十一年》大夫諸司門子勿順。

地名。《左傳·襄二十七年》託於木門。《註》木門,晉地《史記·項羽紀》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孟康註》在新豐東十七里。

《秦本紀》敗三晉之師於石門。《一統志》在平陽府解州東南白徑嶺,踰中條山,通陝州道,山嶺參天,左右壁立,閒不容軌,名曰石門。

鴈門,郡名。見《前漢·地理志》。

山名。《書·禹貢》浮于積石,至于龍門。《傳》龍門山在河東之西界。《後漢·逸民傳》龎公攜其妻子,登鹿門山。

《正字通》北方北極之山曰寒門。漢光武紀寒門註,師古曰:今冶谷去甘泉八十里,盛夏凜然。

星名。《史記·天官書》其南北兩大星曰南門。《註》南門二星,在庫樓南天之外門,明則氏羌貢。《天文志》大微星南四星執法,中端門,左右掖門。

姓氏也。公卿之子,敎以六藝,謂之門子。後因以爲氏,後魏門文愛。

東門、西門、雍門、木門,俱複姓。《左傳·宣十八年註》襄仲居東門,故曰東門氏。

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敎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註》此周所存六代之樂。黃帝曰雲門。

人名。《史記·秦始皇紀》使盧生求羨門高誓。《註》羨門,古仙人。《前漢·藝文志》逢門射法二篇。《註》卽逢蒙。《荀子·正論篇》羿蠭門者,天下之善射者也。

《正字通》僧曰沙門桑門。《前漢·郊祀志》沙門,漢言息心削髮,絕情欲,歸於無爲也。

《韻補》叶民堅切,音眠。《楚辭·遠遊》虛以待之兮,無爲之先。庶類有成兮,此德之門。

叶眉貧切,音珉。《詩·邶風》出自北門,憂心殷殷。叶下貧。《荀卿·雲賦》往來惽憊,通於大神。出入甚亟,莫知其門。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