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到日昃

出自:宋代·石介《河决》

拼音:[bù,fǒu][shí,sì,yì][dào][rì][zè]

平仄:仄平仄仄仄

昆崙山最大,峨峨横绝域。
黄河地下来,汹汹不可测。
河伯一发怒,擘开昆崙石。
水出东北陬,浩渺无涯极。
平地水行疾,九州如咫尺。
汤汤势滔天,黎元多沈溺。
上贻尧心忧,四岳举鲧塞。
鲧用汩彝伦,九载无成绩。
尧怒不能治,遂行羽山殛。
有子其曰禹,命使嗣父职。
洛中得龟书,九畴文甲坼。
禹乃乘四载,周游视水迹。
百川各复道,九河皆开辟。
禹功既已成,水患方兹息。
窃思大禹意,河九为远策。
况云杀其溢,闻之孔安国。
三代逾千年,所以无灾厄。
战国争土疆,诸侯用诈力。
迁徙无常岁,湮沦不可识。
堤障遏水势,沟渠绝地脉。
禹道不复究,河流有壅隔。
频为中国患,不国不安席。
从官徒负薪,河伯弗受璧。
斫尽淇园竹,安救瓠子役。
民力殚将竭,国材耗亦剧。
四方竞上疏,群臣争筹画。
田鼢方为相,书来多持扼。
岂顾天下利,惟以私田惜。
贾让不为用,延年亦见斥。
如何圣人功,千载复不得。
皇宋运熙泰,四圣崇道德。
百蛮皆臣顺,万物遂生殖。
七八十年閒,人不闻金革。
惟兹澶滑郡,河决亦云亟。
常记天禧中,山东与河北。
藁秸赋不充,遂及两京侧。
骚然半海内,人心愁惨戚。
河平未云几,堤防有穴隙。
流入魏博閒,高原为大泽。
良田百万顷,尽充鱼鳖食。
救之成劳费,不救悲隐恻。
吾君为深虑,不食到日昃
我忝窃寸禄,素餐堪自责。
不负一畚土,私辄逃丁籍。
又无一言长,万分有裨益。
与世同浮沈,随群甘默默。
亦或中夜思,斯民苦瘦瘠。
四年困蝗旱,五谷饵蝥蠈。
年来风雨时,才得一秋麦。
手足犹疮痍,饥肤未丰硕。
若待四体肥,斯民无愁色。
不然寻九河,故道皆历历。
一劳而永逸,此成功无斁。
或可勿复治,顺其性所适。
徙民就宽肥,注水灌戎狄。
试听刍荛言,三者君自择。

查看原文

注释

【不食】1.不吃。 2.指不食之地。
【日昃】1.亦作"日?"。 2.太阳偏西,约下午二时左右。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食】

食【戌集下】【食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蝕。《說文》一米也。《玉篇》飯食。《增韻》殽饌也。

茹也,啗也。《釋名》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古史考》古者茹毛飮血,燧人鑽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炮。及神農時,人方食穀,加米于燒石之上而食之。及黃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易·需卦》君子以飮食宴樂。《書·益稷》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傳》衆難得食處,則與稷教民播種之,決川有魚鱉,使民鮮食之。

《書·洪範》惟辟玉食。《註》珍食也。

食祿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祭曰血食。《史記·涉世家》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飮酒亦曰食。《前漢·于定國傳》定國食酒,至數石不亂。

耳食。《史記·六國表》學者牽于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目食。《宋史·司馬光傳》飮食所以爲味也,適口斯善矣。世人取果餌刻鏤之,朱綠之,以爲槃案之翫,豈非以目食乎。

吐而復吞曰食。《書·湯誓》朕不食言。《左傳·僖十五年》我食吾言,背天地也。《爾雅·釋詁》食,僞也。《疏》言而不行,如食之消盡,故通謂僞言爲食言,故此訓食爲僞也。

蠱惑曰食。《管子·君臣篇》明君在上,便嬖不能食其意。

消也。《左傳·哀元年》伍員曰:後雖悔之,不可食已。《註》食,消也。

《書·洛誥》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傳》卜必先墨畫龜,然後灼之,兆順食墨。

日食,月食。《易·豐卦》月盈則食。《春秋·隱三年》日有食之。

《左傳·襄九年》晉侯問於士弱曰:吾聞之,宋災,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對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内火。

《禮·檀弓》我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葬我焉。《註》不食,謂不墾耕。

《前漢·外戚傳》房與宮對食。《註》應劭曰:宮人自相與爲夫婦,名對食。房宮,二人名。

《揚子·方言》食閻,勸也。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說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謂之食閻。

寒食,節名。《荆楚歲時記》去冬至一百五日,卽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

大食,國名,在西域波斯國西,都婆羅門,兵刃勁利,勇于野鬬。

《廣韻》戲名。博屬。

姓。漢有食子通。《希姓錄》後漢食于公。

《集韻》祥吏切《正韻》相吏切,音寺。《論語》有酒食,先生饌。《禮·曲禮》食居人之左。《註》食,飯屬也。

糧也。《周禮·地官·廩人》匪頒賙赐稍食。

以食與人也。《詩·小雅》飮之食之。《禮·內則》國君世子生,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註》食謂乳養之也。《左傳·文元年》穀也食子。《註》食,養生也。

《廣韻》《集韻》《韻會》羊吏切,音異。《廣韻》人名。漢審食其,酈食其。《荀悅·漢紀》作異基。

叶式灼切,音爍。《易林》三河俱合,水怒踊躍。壞我王室,民困于食。

【到】

到【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

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日】

日【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註》日,往日也。

《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皆典歷數者。

《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時日,通名日者。

《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

《韻補》叶而至切。《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類篇》唐武后作。

【昃】

昃【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札色切,音側。《易·離卦》日昃之離。

《豐卦》日中則昃。《書·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周禮·地官·司市》大市,日昃而市。《註》日昃,昳中也。《左傳·定十五年》日昃,乃克葬。《穀梁傳》作日稷。

《淮南子·地形訓》東西方曰昃區。《集韻》本作。

相关诗句
三者君自择 试听刍荛言 注水灌戎狄 徙民就宽肥 顺其性所适 或可勿复治 此成功无斁 一劳而永逸 故道皆历历 不然寻九河 斯民无愁色 若待四体肥 饥肤未丰硕 手足犹疮痍 才得一秋麦 年来风雨时 五谷饵蝥蠈 四年困蝗旱 斯民苦瘦瘠 亦或中夜思 随群甘默默 与世同浮沈 万分有裨益 又无一言长 私辄逃丁籍 不负一畚土 素餐堪自责 我忝窃寸禄 不食到日昃 吾君为深虑 不救悲隐恻 救之成劳费 尽充鱼鳖食 良田百万顷 高原为大泽 流入魏博閒 堤防有穴隙 河平未云几 人心愁惨戚 骚然半海内 遂及两京侧 藁秸赋不充 山东与河北 常记天禧中 河决亦云亟 惟兹澶滑郡 人不闻金革 七八十年閒 万物遂生殖 百蛮皆臣顺 四圣崇道德 皇宋运熙泰 千载复不得 如何圣人功 延年亦见斥 贾让不为用 惟以私田惜 岂顾天下利 书来多持扼 田鼢方为相 群臣争筹画 四方竞上疏 国材耗亦剧 民力殚将竭 安救瓠子役 斫尽淇园竹 河伯弗受璧 从官徒负薪 不国不安席 频为中国患 河流有壅隔 禹道不复究 沟渠绝地脉 堤障遏水势 湮沦不可识 迁徙无常岁 诸侯用诈力 战国争土疆 所以无灾厄 三代逾千年 闻之孔安国 况云杀其溢 河九为远策 窃思大禹意 水患方兹息 禹功既已成 九河皆开辟 百川各复道 周游视水迹 禹乃乘四载 九畴文甲坼 洛中得龟书 命使嗣父职 有子其曰禹 遂行羽山殛 尧怒不能治 九载无成绩 鲧用汩彝伦 四岳举鲧塞 上贻尧心忧 黎元多沈溺 汤汤势滔天 九州如咫尺 平地水行疾 浩渺无涯极 水出东北陬 擘开昆崙石 河伯一发怒 汹汹不可测 黄河地下来 峨峨横绝域 昆崙山最大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