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夜肃华清暖

出自:近现代·聂绀弩《武汉大桥桥夜二首 其一》

拼音:[tiān][jiē][yè][sù][huá,huà,huā][qīng][nuǎn]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尤物江东大小乔,为谁风露立中宵。
空中车马惊驰走,水底星灯眩动摇。
两两花开桥堡月,双双人到月宫桥。
天街夜肃华清暖,旖旎云屏各自娇。

查看原文

注释

【天街】1.星名。 2.京城中的街道。
【华清】1.指华清池。 2.指华清宫。 3.犹太清。指太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街】

街【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膎切《集韻》《韻會》居膎切,音佳。《玉篇》四通道也。《風俗通》街,攜也,離也。四出之路,攜離而別也。《後漢·梁冀傳》冀乃大起第舍,而壽亦對街爲宅。《張華詩》甲第面長街,朱門赫嵯峨。

亭名。《蜀志·諸葛亮傳》魏明帝使張郃拒亮,亮與郃戰于街亭。

允街,地名。《前漢·地理志》屬金城郡。

參街,谷名。《水經注》湟水又東逕允吾縣之參街谷。

天街,星名。《晉書·天文志》昴、畢間爲天街。

氣街,隂髦兩傍脈動處也。《素問》隂陽總家筋之會于氣街,而陽明爲之長。

《廣韻》古諧切,音皆。《集韻》均窺切,音規。義同。

【夜】

夜【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

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

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

子夜,晉曲名。《樂府·解題》昔女子名子夜者造此聲,其聲甚哀。

國名。西夜,去長安萬三百五十里,見《前漢·西域傳》。

夜郞,在播州。見《蜀記》。

《史記·夏本紀》桀鑿池爲夜宮。

使夜,漢宮官名,見《外戚傳》。

不夜,城名,在西夏。《杜甫詩》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邵氏聞見錄》無風塞,不夜城,西夏有其地,王詔經略西邊至其處。《齊地記》齊有不夜城,古者有日夜照于東境,萊子立此城,以不夜爲名。

墓穴曰夜臺,一曰長夜。《古詩》築此長夜室。

嘉夜,草名。《前漢·禮樂志郊祀歌》俠嘉夜,蘭芳。《註》俠挾同。嘉夜,芳草也。《楊愼·轉注》作液,非。

姓,見《通志》。

《集韻》夷益切,音亦。東海縣名。

他歷切,音惕。列子湯問篇,師曠方夜擿耳,俛首而聽之,弗聞其聲,見《古今轉注》。

通御韻。《屈原·離騷》吾令鳳凰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率雲霓而來御。

古通箇韻。《作叶,非。

叶羊洳切,音豫。《詩·唐風》夏之日,冬之夜。叶下居,居音倨。

叶以灼切,音龠。《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叶下惡。《說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

【肃】

肅【未集中】【聿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上,戰戰兢兢也。《廣韻》恭也,敬也,戒也。《書·太甲》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傳》肅,嚴也。言能嚴敬鬼神而遠之。

《洪範》恭作肅。《疏》貌能恭,則心肅敬也。《禮·玉藻》色容厲肅。《疏》厲,嚴也。肅,威也。

《爾雅·釋言》肅雝,聲也。

縮也。《詩·豳風》九月肅霜。《傳》肅,縮也,霜降而收縮萬物。《禮·月令》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註》謂枝葉縮栗。

《爾雅·釋詁》進也。《詩·大雅》民有肅心,荓云不逮。《箋》肅,進也。《禮·曲禮》客固辭,主人肅客而入。《註》肅,進也。進客謂道之。

《左傳·成十六年》爲事之故,敢肅使者。《註》肅手至地,若今撎。《禮·少儀》婦人吉事,雖有君賜肅拜。《註》肅拜,拜低頭也。《周禮·春官·大祝》辨九。《註》肅拜,但俯下手,今時撎是也。

急也。《禮·禮運》肅而俗敝,則法無常。《疏》肅,駿急也。《淮南子·本經訓》肅而不悖。《註》肅,急也。雖急,不促悖。

《爾雅·釋訓》肅肅,敬也。《又》肅肅,恭也。

《詩·周南》肅肅兔。《朱註》肅肅,整飭貌。

《詩·小雅》肅肅謝功,召伯營之。《箋》肅肅,嚴正之貌。

《詩·召南》肅肅宵征。《傳》肅肅,疾貌。

《詩·唐風》肅肅鴇羽。《傳》肅肅,鴇羽聲。

姓。漢鴈門太守肅祥。

《諡法》剛德克就曰:肅執心決斷曰肅。

國名。《左傳·昭九年》肅愼,燕亳,吾北土也。

《書序》肅愼來賀。《山海經》肅愼之國,在白民北。

州名。《韻會》古月支國地,漢置酒泉郡,後魏以酒泉爲甘州,隨分福祿縣置肅州。

馬名。《左傳·定三年》唐成公如楚,有兩肅爽馬,子常欲之。《註》肅爽,駿馬名。

通作宿。《儀禮·特牲饋食禮》乃宿尸。《註》宿,進也。《禮·祭統》宮宰宿夫人。《註》宿,戒也。

《集韻》所六切,音縮,鳥飛。同䎘。

《字彙補》先妙切,音嘯。敬也。《釋名》簫,肅也,其音肅肅然而淸也。

《韻補》叶音瑟。《陸機詩》羈旅遠遊宦,託身承華側。撫劒遵銅輦,振纓盡祇肅。《韻會》古凡夙音,多讀如息。尚書肅愼氏,史記作息愼。草疏宿菜,幽州人謂之息菜。

【华】

華【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䔢《唐韻》戸花切《集韻》胡瓜切,音划。《書·舜典》重華協于帝。《傳》華謂文德。

《禮·檀弓》華而睆。《疏》凡繪畫,五色必有光華,故曰華畫也。

《廣韻》草盛也。

粉也。《曹植·洛神賦》鉛華弗御。

髮白也。《後漢·陳蕃傳》蹇諤之操,華首彌固。

華林,園名。《魏志》芳林園卽今華林園。

地名。《戰國策》說趙王于華屋之下。《史記·秦本紀註》華陽,地名。《吳志·孫皓傳》皓舉大衆出華里。

《水經注》河水東南徑華池。

華表。《古今註》堯設誹謗木,今之華表。

星名。《晉書·天文志》大帝九星曰華蓋。

《韻會》胡化切,音話。《書·禹貢》至于太華。《爾雅·釋山》華山,爲西嶽。

姓。《潛夫論》華氏子,姓也。《通志·氏族略》宋戴公子者,食采于華,因氏焉。

《司馬相如·上林賦》華楓枰櫨。《註》華皮可以爲索。

《集韻》呼瓜切,音譁。《禮·曲禮》爲國君者華之。《註》華,中裂之,不四拆也。《爾雅·釋木》瓜曰華之。

與花同。《爾雅·釋草》華,荂也。《揚子·方言》齊楚之閒或謂之華,或謂之荂。《佩觿集》華有戸瓜,呼瓜二翻,俗別爲花。

《韻補》呼戈切。《邊讓·章華賦》體迅輕鴻,榮曜春華。進如浮雲,退如激波。

胡戈切。《徐鍇·說文繫傳》華,本音和,故今人謂華表爲和表。《棗據詩》矯足登雲閣,相伴步九華。徙倚憑高山,仰攀桂樹柯。

《詩·本音》灼灼其華。《註》音敷。《考》《詩》如常棣之華,顏如舜華,維常之華,叶車韻。隰有荷華,叶下都韻。黍稷方華,叶下途韻,凡七見,皆讀敷。

《唐韻古音》亦音敷。郭璞曰:江東謂華爲敷。陸德明曰:古讀華如敷,不獨江東也。漢光武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必得隂麗華。

《韻會》苦蛙切《正韻》枯瓜切,。

【清】

圊【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七情切《集韻》親盈切,音淸。《說文》厠淸也。《徐鍇曰》厠古謂之淸者,言汚穢常當淸除也。《博雅》圂厠也。《釋名》雜也,言人雜厠其上也。

《集韻》倉經切,音靑。義同。

【暖】

暖【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同㬉。《禮·月令》行春令則暖風來至。《楚辭·天問》何所冬暖。

《集韻》許元切,音暄。柔貌。《莊子·徐無鬼》有暖姝者。《音義》吁爰反。柔貌。

《集韻》火遠切,音咺。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