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似陆舟泼眼鲜

出自:近现代·聂绀弩《渔民新村二首 其一》

拼音:[bù,fǒu][sì,shì][lù][zhōu][pō][yǎn][xiān,xiǎn]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水上人家陆上迁,区区此事政空前。
初时径与船为屋,随后故教屋似船。
渔网女裙晒篷顶,神龛花钵供舱边。
楼房瓦舍何尝少,不似陆舟泼眼鲜

查看原文

注释

【泼眼】1.耀眼,照眼。 2.满眼。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似】

似【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巳。肖也。《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帛似帛,布似布,華山有之。《疏》以其所似,名其草也。

嗣也。《詩·周頌》以似以續。

况也,奉也。《賈島詩》今日把似君,誰有不平事。

《正韻》相吏切,音寺。義同。

《韻補》叶養里切,音以。《詩·大雅》無曰余小子,召公是似。叶下祉。《賈誼·旱雲賦》運淸濁之澒洞兮,正重沓而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時彷彿而有似。

【陆】

陸【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力竹切,音六。《玉篇》厚也。《廣韻》高也。《爾雅·釋地》高平曰陸。《釋名》陸,漉也。水流漉而出也。《易·漸卦》鴻漸于陸。《詩·豳風》鴻飛遵陸。

地名。《孟子》孟子之平陸。《註》齊下邑。

藪名。《爾雅·釋地》晉有大陸。《左傳·定二年》魏獻子田於大陸。

縣名。《隋書·地理志》趙郡大陸縣。

州名。唐置。

漢侯國,在壽光。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陸國王,治天山東乾當國。

《玉篇》星也。《爾雅·釋天》北陸,虛也。西陸,昴也。《疏》陸,中也。北方之宿,虛爲中也。西方之宿,昴爲中也。《左傳·昭二年》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西陸朝覿而出之。《註》陸,道也。在北陸,謂夏十二月,日在虛危。在西陸,謂夏三月,日在昴畢。

《玉篇》道也,無水路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作車以行陸。《莊子·則陽篇》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是陸沈者也。《註》人中隱者,譬之無水而沈也。

《玉篇》陸離,猶參差也,雜亂也。《屈原·離騷》斑陸離其上下。

魁陸,水族。《爾雅·釋魚》魁陸,卽今之蚶也。《疏》卽魁蛤也。一名魁陸。

《揚雄·甘泉賦》飛蒙茸而走陸梁。《註》走者陸梁而跳也。

姓。《廣韻》古天子陸終之後。《正字通》齊後有大陸氏,後因姓陸。

春秋陸渾之戎,後亦爲陸氏。

《後漢·馬援傳》今更共陸陸。《註》猶碌碌也。

《唐韻正》音溜。《隂符經》龍蛇起陸。叶上宿下覆。

叶林直切。《郭璞·騊駼贊》騊駼野駿,產自北域。交頸相摩,分背翹陸。《說文》籀文作原从阝作,或同籀文陸字。

【舟】

舟【未集下】【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正韻》職流切《韻會》之由切,音周。《說文》船也。《釋名》舟言周流也。《易·繫辭》刳木爲舟,剡木爲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書·說命》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爾雅·釋水》天子造舟。《註》比船爲橋。《又》諸侯維舟。《註》維連四船。《又》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又》士特舟。《註》單船。《揚子·方言》關西謂之船,關東謂之舟。今吳越皆謂之船。《世本》黃帝臣共鼓貨狄,刳木爲舟。《呂氏春秋》虞姁作舟。《山海經》滛梁生番禺,是始爲舟。《物理論》化〈彳瓜〉作舟。《束皙·發蒙記》伯盆作舟。

《正韻》載也。

《韻會》帶也。《詩·大雅》何以舟之,惟玉及瑤,鞞琫容刀。《傳》舟,帶也。

尊下臺,若今時承槃。《周禮·春官·司尊》春祠夏禴,祼用雞彝鳥彝,皆有舟。《正字通》一說古彝有舟,設而陳之,爲禮神之器。以酌以祼,皆挹諸其中而注之。舟與彝二器相須,猶尊之與壷,缾之與罍。先儒謂舟形如盤,若舟之載物,彝居其上,非也。今考漢敦足舟,花舟,舟之用在于容,非虛設以承彝也。形制詳博古圖。

地名。《左傳·襄十四年》子囊師于棠,以伐吳。吳人自臯舟之隘要而擊之。《註》臯舟,吳險阨之道。

《昭十三年》克息舟城而居之。《註》息舟,楚邑。

《哀二十一年》請除館于舟道。《註》舟道,齊地。

覆舟,山名。《淮南子·地形訓》維出覆舟。

官名。《禮·月令》季春之月,令舟牧覆舟,五覆五反。《註》舟牧,主舟之官也。

姓。《左傳》晉有大夫舟之僑。

與周通。《周禮·冬官考工記》作舟以行水。《註》故書舟作周。鄭司農云:周當爲舟。

《韻補》叶陟魚切,音朱。《道藏歌》玉龜七寶林,唱贊願同舟。丹景曜目精,令我心踟躇。

《詩·大雅》何以舟之。《朱註》之遙反。與下刀叶。

【泼】

潑【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集韻》《韻會》《正韻》普活切,音鏺。《玉篇》水漏也。一曰弃水也。

《李翊·俗呼小錄》雨一番一起爲一潑。

《孫穆·鷄林類事》高麗方言謂足曰潑。

《韻補》叶傍各切,音泊。《蘇軾詩》雨霽讀書處,亂翠曉如潑。偏偏貯秋雨,歲歲壞籬落。《集韻》或省作。

【眼】

眼【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顏上聲。《說文》目也。《靈樞經·大惑論》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于目,爲之精。精之窠爲眼,骨之精爲童子,筋之精爲黑眼,氣之精爲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隂,白眼赤衇法于陽。《釋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說卦》巽其於人也,爲多白眼。《史記·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晉書·阮籍傳》籍能爲靑白眼。《南史·陶弘景傳》仙書云:眼方者壽千歲。弘景末年,一眼有時而方。

馬有夜眼。《本草綱目》馬夜眼在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

果名。《嵆含·草木狀》南方之果,珍異者有龍眼。

香名。《洪芻香譜》白眼,香黃熟之別名。

彪眼泉,地名。見《北史·常景傳》。

姓。見《姓苑》。

《集韻》《韻會》《正韻》魚懇切,垠上聲。《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望其轂欲其眼也。《註》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鄭康成讀。

叶五建切,言去聲。《謝靈運·斤竹㵎詩》企石挹飛泉,攀林摘葉卷。想見山阿人,薜蘿若在眼。

叶伊甸切,音宴。《蘇轍·雪詩》終勝溪嶂長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說文》本作。

【鲜】

鮮【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相然切,音仙。魚名。出貉國。《禮·內則》冬宜鮮羽。《註》鮮,生魚也。

《玉篇》生也。《書·益稷》暨益播奏庶艱食鮮食。《傳》鳥獸新殺曰鮮。《儀禮·士昏禮》腊必用鮮。《疏》義取夫婦日新之義。《左傳·襄三十年》唯君用鮮。《註》鮮,野獸也。

《廣韻》潔也。《易·說卦》爲蕃鮮。《註》鮮,明也。

《釋名》鮮,好也。《玉篇》善也。

國名。《後漢·東夷傳》昔箕子避地朝鮮。

《鮮山,故因號焉。

山水名。《水經注》北鮮之山,鮮水出焉。

姓。《後蜀錄·李壽司空》鮮思明。

鮮于,複姓。《風俗通》武王封箕子於朝鮮,其子食采於朝鮮,因氏焉。

《廣韻》《集韻》息淺切,音獮。《易·繫辭》故君子之道鮮矣。《釋文》盡也。

《書·無逸》惠鮮鰥寡。《傳》又加惠鮮乏鰥寡之人。《疏》鮮,少乏也。《詩·鄭風》終鮮兄弟。《箋》鮮,寡也。《禮·中庸》民鮮能久矣。《註》鮮,罕也。

少也。亦善也。《詩·邶風》籧篨不鮮。《箋》鮮,善也。《朱傳》少也。

《爾雅·釋山》小山別大山,鮮。《疏》李巡云:大山少,故曰鮮。《詩·大雅》度其鮮原。《傳》大山曰鮮。《朱傳》鮮,善也。

《正韻》與獻同。《禮·月令》天子乃鮮羔開冰。《註》鮮當爲獻,聲之誤也。

與犀同。《前漢·匈奴傳》黃金犀毗一。《註》師古曰:犀毗,帶鉤也。亦曰鮮,亦謂師氏,總一物也,語有輕重耳。

《集韻》私箭切,獮去聲。姓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