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瞻嵩岳云

出自:明代·唐顺之《送李文与赴河南郡倅任》

拼音:[qíng][zhān][sōng][yuè][yún]

平仄:平平平仄平

去谒河南尹,期收幕下勋。
地当分陕处,官是古参军。
闲就繁台宴,晴瞻嵩岳云
诸公谁不爱,怒喜定随君。

查看原文

注释

【嵩岳】即嵩山。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晴】

晴【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疾盈切《集韻》《韻會》慈盈切,音情。夝或作晴暒。《玉篇》雨止也,晴明也,無雲也。《史記·天官書》天晴而見景星。

《韻補》叶慈良切。《張籍·祭韓愈詩》公因同歸還,居處各一方。中秋十六夜,魄圓天差晴。

《說文》夝,雨而夜除星見也。《註》今俗作晴,非。

【瞻】

瞻【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職廉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廉切,音詹。《說文》臨視也。《韻會》仰視曰瞻。《詩·邶風》瞻彼日月。《禮·曲禮》視瞻無回。

官名。《魏書·官氏志》有瞻人郞。

國名。《唐書·南蠻傳》瞻博,或曰瞻婆,北距兢伽河。

山水名。《山海經》有瞻諸山。

瞻水,出婁涿山,東流注於洛。

姓。《正字通》元有瞻思,通經學。

通作詹。《史記·周本紀》顧詹有河。

《集韻》章豔切,詹去聲。視也。

叶側姜切,音章。《詩·大雅》維此惠君,民入所瞻。秉心宣猶,考愼其相。相平聲。

叶側銜切,斬平聲。《詩·小雅》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嵩】

嵩【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崇《玉篇》思融切。同崧。《說文》中嶽嵩高山也,从山高,指事。《白虎通》中嶽獨加高字,中央在四方之中可高,故曰嵩高。《後漢·郡國志》穎川陽城有嵩高山。《註》禹貢有外方山,卽嵩也。《前漢·武帝紀》翌日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咸聞呼萬歲者三。

姓。《正譌》嵩古作崇。《韋昭國語註》通用崈。《正字通》按崇崈音義同,不當合崇嵩爲一。互見前崧字註。

【岳】

岳【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嶽古作岳。《說文》嶽,古篆作入後嶽字註。

姓。宋岳飛,明岳正。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