砗磲为罂锦作羃

出自:明代·徐祯卿《将进酒》

拼音:[chē][qú][wéi,wèi][yīng][jǐn][zuò][mì]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将进酒,乘大白。
砗磲为罂锦作羃,燕京杜康字琥珀。
朱缗三千酒一石,君呼六博我当掷。
盘中好采颜如花,鸳鸯分翅真可誇。
壶边小姬拔汉帜,壮士失色从喧哗。
拉君髯,劝君酒,人间得失那复有。
男儿运命未亨嘉,张良空槌博浪沙。
秦皇按剑搜草泽,竖子来为下邳客。
一朝崛起佐沛公,身骑苍龙被赤舄。
灭秦蹙项在掌间,始知桥边老人是黄石。
狂风吹沙黑涨天,天山雪片落酒筵。
锦屏绣幕不觉煖,齐讴赵舞绕膝前。
人生遇酒且快饮,当场为乐须少年,何用窘束坐自煎。
阳春岂发断蓬草,白日不照黄垆泉。
君不见刘伶好酒无日醒,幕天席地身冥冥。
其妻劝止之,举觞向天白,妇人之言不足听。
又不见汉朝公孙称钜公,脱粟不舂为固穷。
规行矩步自衒世,不若为虱处裈中。
丈夫所贵岂穷苦,千载倜傥流英风。
人言徐卿是痴儿,袖中吴钩何用为。
长安市上歌击筑,坐客知谁高渐离。
我醉且倒黄金罍,世人笑我餔糟而扬醨。
吁嗟屈原何清,渔父何卑,鲁连乃蹈东海死。
梅福脱帽青门枝,明朝走马报雠去,襄子桥边人岂知。

查看原文

注释

【砗磲】1.次于玉的美石。 2.软体动物。硬壳厚大,略呈三角形,长可达1米,可制器皿或饰品,肉可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砗】

硨【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尺遮切《集韻》《正韻》昌遮切,中記》車渠出天竺國。《正字通》或讀若居,義同。

【磲】

磲【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2画

《正字通》同。詳硨字註。

【为】

爲【巳集中】【爪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潙。《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爾雅·釋言》作,造,爲也。《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治也。《晉語》疾不可爲也。《註》爲,治也。

使也。《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註》爲,猶使也。

語詞。《前漢·武帝紀》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姓。《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南郡太守爲昆。《韻會》魯昭公子公爲之後。

《廣韻》《集韻》《韻會》于僞切,音䧦。《廣韻》助也。《增韻》所以也,緣也,被也,護也,與也。《書·咸有一德》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釋文》爲上爲下之爲,于僞反。徐云:四爲字皆于僞反。

《多士》惟我下民秉爲。《詩·大雅》福祿來爲。《箋》爲,猶助也。《釋文》于僞反,協句如字。

叶吾何切,音莪。《詩·王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尙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尙寐無吪。

【罂】

罌【未集中】【缶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廣韻》烏莖切《集韻》於莖切《韻會》幺莖切,音纓。《說文》缶也。《廣雅》瓶也。《玉篇》瓦器也。《前漢·韓信傳》以木罌缶度軍,襲安邑。《註》師古曰:罌缶,謂瓶之大腹小口者也。

《集韻》於正切,音郢。義同。《干祿字書》甖通罌。

【锦】

錦【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說文》襄色織文也。从帛金聲。《徐曰》襄,雜色也。漢魏郡有縣,能織錦綺,因名襄邑。《釋名》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故字从金帛。《詩·衞風》衣錦褧衣。《傳》錦,文衣也。《左傳·襄三十一年》子有美錦,不使人學製焉。《拾遺記》員嶠山有冰蠶,霜覆之,然後成繭。其色五采,後代效之,染五色絲,織以爲錦。

《五代史·吳越世家》臨安有大樹,錢鏐幼時戲於此,及貴歸,衣以錦,號其樹曰衣錦將軍。

《南窗紀談》中散大夫,舊說謂之十樣錦。受命之初,不俟恩赦,便許封贈父母,一也。妻封郡君,二也。不隔郊奏薦,三也。奏子爲職官,四也。乗馬許行馳道,五也。馬鞍上施紫絲座,六也。馬前執破木板,七也。宴殿用金器具朶殿上,八也。許上遺表,九也。國史立傳,十也。

姓。漢郞中令錦被。

貝錦,蟲名。《詩·小雅》萋兮菲兮,成是貝錦。《註》水中介蟲,文似錦。

水名。《前漢·司馬相如傳》漢宮有水錦,水有鴛。

《廣輿記》成都府城南有錦江,一名汶江,織錦濯此則鮮麗,其地曰錦里,其城曰錦官城。

【作】

作【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胙臧入聲。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平秩東作。

振也。《書·康誥》作新民。

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

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

坐作。《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

將作,秦官名。《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

作猶斮也。《禮·內則》魚曰作之。《註》謂削其鱗。

汨作,逸書篇名。

姓。漢涿郡太守作顯。

與詛同。怨謗也。《詩·大雅》侯作侯祝。

《集韻》《韻會》《正韻》子賀切,音佐。《後漢·廉范傳》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無襦,今五袴。《韓愈詩》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去問方橋,方橋如此作。今方音作讀佐。俗用做。

《韻補》叶總古切,音阻。《韓愈·處州孔子廟》惟此廟學,鄴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叶子悉切,音卽。《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琳·客難》太王築室,百堵俱作。西伯營臺,功不浹日。

【羃】

羃【未集中】【网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狄切,音覓。冪或作羃。覆也。《玉篇》蓋食巾。

羃羅,婦人所戴。

《類篇》羃䍥,煙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