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气咽精吞七曜

出自:元代·牧常晁《临江仙》

拼音:[fú,fù][qì][yān,yàn,yè][jīng][tūn][qī][yào]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服气咽精吞七曜,存思想化三车。
飞罡噀水散名花。
词章勤奏达,吟咏酌流霞。
外事何干于内境。
有为功力何赊。
饶君作福等河沙。
不明玄牝窍,特地隔天涯。

查看原文

注释

【服气】由衷地信服:两个人都很自负,互不~。
【气咽】呼吸阻塞。
【七曜】1.古人对日、月和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的总称。古巴比伦曾用七曜记日,顺序为日曜、月曜、火曜、水曜、木曜、金曜、土曜,即星期日至星期六,故又称“星期”。8世纪传入中国使用。 2.指北斗七星:遁七曜于中阶。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服】

服【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聲。《五經文字》《石經》變舟作月。《易·繫辭》服牛乗馬。《疏》服用其牛。《詩·鄭風》兩服上襄。《箋》兩服,中央夾轅者。《疏》馬在內兩服者,馬之上駕也。

《廣韻》衣服。《易·訟卦》以訟受服。《書·舜典》車服以庸。

懾服也。《易·豫卦》罰淸而民服。《書·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疏》天下皆服從之。

五服。《書·益稷》弼成五服。《傳》侯甸綏要荒服也,服五百里。

《周官》六服羣辟。《疏》周禮九服。此惟言六服者,夷、鎭、蕃三服在九州之外,故惟舉六服。《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按侯、甸、男、采、衞、蠻、夷、鎭、蕃,九服也。

行也。《書·說命》旨哉說乃言惟服。《傳》美其所言,皆可服行。

《管子·權修篇》上身服以先之。《註》服,行也。

職也。《書·旅獒》無替厥服。《傳》使無廢其職。

思也。《詩·周南》寤寐思服。《傳》服,思之也。《莊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註》服者,思存之謂也。

治也。《詩·周南》服之無斁。《箋》服,整也。乃能整治之,無厭倦。

盛矢器也。《詩·小雅》象弭魚服。《箋》矢服也。○按《周禮·夏官·司弓矢》作箙。鄭註云:盛矢器也。

事也。《詩·大雅》昭哉嗣服。《傳》服,事也。

習也。《前漢·鼂錯傳》服其水土。《註》服,習也。

姓。《後漢·服虔傳》服虔,字子愼,河南滎陽人也。

鳥名。《史記·賈誼傳》楚人命鴞曰服。《註》異物志有山鴞,體有文色,土俗因形命之曰服,不能遠飛,行不出域。

《廣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正韻》步墨切,音僕。匐,或作服。《禮·檀弓》扶服救之。《釋文》又作匍匐。

《儀禮·士冠禮》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韻補》服,叶鼻墨切。

《集韻》扶缶切,音負。《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牝服二柯。《註》牝服,長八尺,謂較也。鄭司農云:牝服,謂車箱。服讀曰負。

《集韻》弼角切,音雹。啼呼也。

【气】

气【辰集下】【气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去旣切《集韻》丘旣切,音炁。《說文》雲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氣、炁。

與人物也。今作乞。

《玉篇》去乙切《廣韻》去訖切《集韻》《類篇》欺訖切,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氣,小篆本作气。氣爲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爲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後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筆以別之。

《六書正譌》气,俗用氣,乃稟氣之氣。雲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氣雖別,而气、氣字義實同,分屬則泥矣,《正譌》之說非是。(氣)〔古文〕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氣相求。《繫辭》精氣爲物。《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祭義》氣也者,神之盛也。《註》氣謂噓吸出入者也。

天氣曰元氣。《後漢·明帝紀》升靈臺,望元氣。《註》元氣,天氣也。

陰陽曰二氣。《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五氣。《史記·五帝紀》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氣。《註》王肅曰:五氣,五方之氣。

《書·洪範·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註》雨木氣,暘金氣,燠火氣,寒水氣,風土氣爲五氣。

《素問》寒熱風燥濕,五氣之聚也。寒生水,熱生火,風生木,燥生金,濕生土。

六氣。《左傳·昭元年》六氣:隂陽風雨晦明也。

《莊子·逍遙遊》乗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註》平旦爲朝霞,日中爲正陽,日入爲飛泉,夜半爲沆瀣,與天地黃之氣爲六氣。

年有二十四氣。《內經》五日謂之謂之氣。《書·正義》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隨天轉運,所以敘氣節也。氣節者,一歲三百六十五日有餘,分爲十二月,有二十四氣,一爲節氣,謂月初也,一爲中氣,謂月半也,以彼迭見之星,敘此月之節氣。

曆家有之。氣所動者,其灰斯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

有望雲氣法。《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註》視日旁雲氣之色,靑爲蟲,白爲喪,赤爲兵荒,黑爲水,黃爲豐。《史記·天官書》雲氣有獸居上者勝。《又》日旁雲氣,人主象。《又》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精華實息者吉,虛耗者凶。《邵諤·望氣經》鬱鬱蔥蔥,隱隱隆隆,佳氣也。綿綿絞絞,條條片片,兵氣也。澤澤燄燄,女子氣也。如藤蔓挂樹者,寶氣也。紫氛如樓者,玉氣也。

道家有食氣法。《參同契》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

以鼻觸物亦曰氣。《禮·少儀》執食飮者勿氣。《疏》執尊長飮食,不鼻臭之也。

《唐韻》《集韻》通。《說文》饋客芻米也。引《春秋傳》齊人來氣諸侯。

叶去訖切,音乞。《成公綏·嘯賦》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

叶丘謁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賦》當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氣。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疾之日歇。

【咽】

咽【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烏前切《集韻》因連切《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

《禮·深衣》曲袷如矩以應方。《疏》古者方領,似今擁咽。

《集韻》縈懸切《韻會》幺懸切《正韻》縈圓切,。或作咽。○按《詩·商頌》今本作淵。

《集韻》於巾切,音駰。《詩·魯頌》鼓咽咽。《傳》咽咽,鼓節也。《集韻》或作鼝。味其聲,可以知其義。

《廣韻》於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甸切,音晏。《廣韻》本作嚥,吞也。《孟子》三咽然後耳有聞,目有見。

《廣韻》烏結切《集韻》《韻會》一結切,音噎。《廣韻》哽咽。《集韻》聲塞也。《漢·隴頭歌》隴頭流水,鳴聲幽咽。

塞也。《新序雜事》雲霞充咽,則奪日月之明。

《廣韻》同噎。詳噎字註。

【精】

精【未集上】【米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音晶。《說文》擇也。《廣韻》熟也,細也,專一也。《書·大禹謨》惟精惟一。《易·繫辭》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密也。《公羊傳·莊十年》觕者曰侵,精者曰伐。《註》精,猶精密也。侵,責之不服,推兵入竟,伐,擊之益深,用意稍精密。

靈也,眞氣也。《易·繫辭》精氣爲物。《疏》隂陽精靈之氣,氤氳積聚而爲萬物也。《左傳·昭七年》子產曰:用物精多,則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

《莊二十五年·日有食之疏》日者陽精,月者隂精。

《襄二十八年·春無水疏》五星者五行之精:木精曰歲星,火精曰熒惑,土精曰鎭星,金精曰太白,水精曰辰星。《老子·道德經》其中有精,其精甚眞。《莊子·德充符》勞乎子之精。

《廣韻》正也,善也,好也。《禮·經解》潔靜精微易敎也。

明也。《前漢·京房傳》隂霧不精。《註》精,謂日光淸明也。

鑿也。《論語》食不厭精。《屈原·離騷》精瓊爢以爲粻。《註》精,鑿也。

《韻會小補》巧也。

《增韻》凡物之純至者皆曰精。

古者以玉爲精。《楚語》一純二精。

地精,黃精,草名。《博雅》地精,人葠也。黃精,一名仙人餘糧。

精衞,鳥名。《山海經》發鳩之山有鳥,名精衞。

米曰精。

精絕,國名。《水經注》南河又東經精絕國。《前漢·西域傳》精絕國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餘里。

精廬,精舍。《前漢·儒林傳論》精廬暫建。《註》精廬,講讀之舍。《後漢·李充傳》充立精舍講授。

《廣東新語》猺之渠帥,號曰精夫。

《韻會》同睛。

鳥名。與鶄通。《司馬相如·上林賦》交精旋目。《註》交精,似鳧而脚高,有毛冠,辟火災。

與菁同。《爾雅·釋草·茢薽註》一名天蔓精。

叶咨良切,音將。《左思·吳都賦》婺女寄其曜,翼軫寓其精。《註》精,咨良切,叶上疆。

《廣韻》子姓切《集韻》子正切,音婧。强也。

【吞】

吞【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吐根切《集韻》《韻會》他根切,。《說文》咽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

《廣韻》吞,滅也。《增韻》幷包也。《戰國策》隂謀有吞天下之心。

《廣韻》他前切《集韻》他年切,音天。姓也。漢有吞景雲。

《集韻》咽也。《穀梁傳·隱三年註》其所吞咽者,壤入於內。《釋文》吞,敕恩反。

音天。《王筠詩》桓桓信無敵,堂堂寧有前。九圻良易舉,八荒安足吞。

【七】

七【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音桼。少陽數也。《說文》陽之正也,从一,微隂从中衺出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註》七政,日月五星也。《詩·唐風》豈曰無衣七兮。《註》侯伯七命,車服皆以七爲節。

詞家以七名篇,雖八首,問對凡七。七者,問對之別名,始枚乗七發,後傅毅七激,崔駰七依,曹植七啓,張協七命,繼之凡十餘家。

三七,藥名。《本草綱目》言葉左三右四,故名。一說本名山桼。

姓。明七希賢。

人名。《續仙傳》殷七七,名文祥。《蘇軾詩》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論時節遣花開。《正字通》或通作㭍桼漆。柒。

【曜】

曜【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成傳》光曜晻而不宣。《玉篇》亦作燿。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