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寝尚宵衣

出自:元代·洪希文《闻清漳近信》

拼音:[yàn,yān][qǐn][shàng][xiāo][yī]

平仄:平仄仄平平

龙逃海水热,简书亦足畏。
蹇蹇皆王臣,或有独劳悴。
有司输军储,风䑺往供馈。
朔风卷欃枪,愿散旄头彗。
苍生岂不困,督责太烦碎。
侧闻良家子,坑堑纷填弃。
坐视若不闻,勇壮失赑屃。
毋负朝廷恩,泥沙倾廪饩。
猖獗迫河隍,踟蹰果何迟。
堠鼓日夜鸣,击鲜交劳吏。
燕寝尚宵衣,健儿独搴帜。
圣祖仁立国,垂统千万祀。
方隅有窃发,敢不趋父事。
宜推子弟恩,疾痛䏒膺臂。
奈何当此时,反若秦越视。
太平日已久,凶恶无噍类。
富庶非不多,休祯靡不至。
何当秽浊清,凯奏欢童稚。
使我闽囝翁,翘首瞻佳气。

查看原文

注释

【燕寝】1.古代帝王居息的宫室。 2.泛指闲居之处。 3.指卧室。 4.公馀休息;睡眠。
【宵衣】1.天不亮就穿衣起身。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2.黑色的丝服。古代妇女助祭时所穿。宵,通"绡"。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燕】

燕【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於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甸切,。古人重言之。《詩·邶風》燕燕于飛。《玉篇》俗作鷰。《集韻》亦作䴏。

《禮·學記》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註》燕,猶褻也。

與醼通。《廣韻》醼飮,古無酉,今通用。《詩·小雅》我有旨酒,嘉賔式燕以敖。《儀禮》燕禮第六。

《集韻》與宴通。安也,息也。《易·中孚》初九虞吉,有他不燕。《疏》燕,安也。《詩·小雅》悉率左右,以燕天子。《傳》以安待天子。《又》或燕燕居息。《傳》燕燕,安息貌。《齊語》昔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閒燕。《註》閒燕,猶淸淨也。

《廣韻》烏前切《集韻》《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煙。《玉篇》國名。《爾雅·釋地》燕曰幽州。《詩·大雅》溥彼韓城,燕師所完。《朱傳》燕召公之國。◎按鄭箋云:燕,安也。讀去聲。今从朱傳。

《左傳·隱五年》衞人以燕師伐鄭。《註》南燕國今東郡燕縣。《疏》燕有二國,一稱北燕,故此註言南燕,以別之。世本燕國姞姓。地理志:東郡燕縣南燕國姞姓,黃帝之後也。

姓。《廣韻》邵公奭封燕,爲秦所滅,子孫以國爲氏。漢有燕倉。〇按史記仲尼弟子傳:燕伋字思。是春秋時,卽有燕姓也。

《集韻》於殄切,音蝘。本作宴。引爾雅宴宴,居息也。〇按爾雅疏引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考爾雅釋文及北山釋文,俱無作上聲讀者,惟大雅韓奕:韓姞燕譽。釋文云:燕,于遍反。

於顯反。可証燕之有上聲也。

【寝】

寢【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七稔切,侵上聲。《說文》臥也。《詩·小雅》乃寢乃興。《論語》宰予晝寢。

《廣韻》堂室也。《爾雅·釋宮》無東西廂,有室曰寢。周制,王公六寢,路寢一,小寢五。路寢,冶事之所,小寢,燕息之地也。《公羊傳·莊三十二年》路寢者何,正寢也。

寢廟。凡廟,前曰廟,後曰寢。《詩·小雅》奕奕寢廟,君子作之。《商頌》寢成孔安。《註》廟中之寢,所以安神也。

陵寢。《史記·樂書》三代以前,未有墓祭。至秦始出寢,起於墓側。漢因秦制,上陵皆有園寢。

凡居室皆曰寢。《禮·王制》庶人祭於寢。

息也。《前漢·措。《唐書·裴度傳》汲黯在朝,淮南寢謀。

寢丘,縣名,在汝南。《前漢·地理志應劭註》叔敖子所邑之地,後更名固始。

叶衣檢切,音揜。《詩·小雅》乃安斯寢。叶上簟。簟音忝。《集韻》亦作。

【尚】

儻【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20画

《唐韻》他朗切《集韻》《韻會》坦朗切《正韻》他曩切,湯上聲。倜儻,卓異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俶儻瑰瑋。《前漢·史丹傳》儻蕩不備。《註》豁達也。

《關尹子·一宇篇》心儻儻,物迭迭。《註》儻儻,猶儃儃。

或然之辭。儵忽不可期也。《莊子·天地篇》儻乎若行,而失道也。《繕性篇》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也。

《莊子·天下篇》時恣縱而不儻。《註》儻,苟也。

《韻會》通作黨。《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揚雄傳》黨鬼神可也。本作儻。俗作倘。

【宵】

宵【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消。《說文》夜也。从宀。宀,下冥也。肖聲。《書·堯典》宵中星虛,以殷仲秋。《註》陽氣消也。《詩·召南》肅肅宵征。《周禮·秋官·司寤氏》禁宵行者。《註》宵,定昏也。

《莊子註》不由明坦之路曰宵。

小也。《禮·學記》宵雅肄三。《註》宵之言小也,習小雅之三。

宵行,蟲名,如蠶,夜行,喉下有光如螢。《詩·豳風》熠耀宵行。

與綃通。《儀禮·士昏禮》姆纚筓宵衣。《鄭註》宵,讀如素衣朱綃之綃。

【衣】

衣【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絲衣,祭服也。《詩·周額》絲衣其紑。

《博雅》寢衣,衾,服也。

《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面衣。《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耳衣。《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綴衣,掌衣服官名。《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白衣,未仕之稱。《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垣衣,苔也。《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人名。《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靑衣,地名。《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註》今爲臨卭。

借服膺意。《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韻》著衣也。《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一作㐆。《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