贿赂却勿受

出自:元代·杨载《刘将军诗》

拼音:[huì][lù][què][wù][shòu]

平仄:仄仄仄仄仄

交趾小蛮夷,去国将万里。
土产无异物,其人状如鬼。
湿热生瘴气,疾者无不死。
天兵虽南征,弃之良有以。
往年鄂州省,绥靖失其理。
交驰赤白囊,来告犯边鄙。
遣人觇虚实,在廷孰可使。
矫矫刘将军,一旦备行李。
有才兼文武,不但善弧矢。
深入险恶地,限敌才一水。
介者数百人,视之若蝼蚁。
移文至其国,诘问事终始。
指摘中利害,文辞更深美。
报书礼甚恭,敝邑何敢尔。
疆吏争怨隙,搆煽乃为此。
贿赂却勿受,足以振纲纪。
威声闻远方,一边祸为弭。
国家方全盛,武备不可弛。
如此将帅才,宜歌宿卫士。

查看原文

注释

【贿赂】1.用财物买通别人:~上司。 2.用来买通别人的财物:接受~。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贿】

賄【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呼罪切《集韻》《韻會》虎猥切,音悔。《說文》財也。《爾雅·釋言》賄,財也。《疏》財帛總名。《詩·衞風》以我賄遷。《周禮·天官·大宰》商賈阜通貨賄。《註》布帛曰賄。

《儀禮·聘禮》賄用束紡。《註》賄,與人財之言也。《左傳·文十二年》厚賄之。《註》賄,贈送也。《集韻》或作。

《集韻》呼內切,音痗。義同。

【赂】

賂【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說文》遺也。《韻會》以財與人也。《詩·魯頌》大賂南金。《左傳·桓二年》寘其賂器於大廟。

【却】

卻【子集下】【卩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

《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

《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

訛作㕁。

【勿】

勿【子集下】【勹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通作物。《周禮·春官·司常》九旗雜帛爲物。

《玉篇》非也。《廣韻》無也。《增韻》毋也。《韻會》莫也。《通志》勿,州里之旗也。而爲勿不之勿,借同音,不借義。《論語》非禮勿視。《朱註》勿者,禁止之辭。

《韻會》愨愛貌。《禮·祭義》勿勿諸其欲其饗之也。《註》猶勉勉也。

《六書正譌》事物之物,本只此字,後人加牛以別之。

《顏氏家訓篇》書翰稱勿勿,不知所由。或妄言此匆匆之殘缺者。及考《說文》乃知怱遽者稱爲勿勿。《東觀餘論》今俗勿中加點作匆,爲怱遽字,彌失眞矣。

《正韻》莫勃切,音沒。掃塵也。《禮·曲禮》䘏勿驅塵。

【受】

受【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壽。《說文》相付也。《玉篇》得也。《易·旣濟》實受其福。《詩·大雅》受天之祜。

承也。《李適之法觀禪師銘》孰承最上,密受居多。

盛也。《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

容納也。《論語》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

《正字通》神呪切,收去聲。《詩·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叶下昊。昊,許切。○按受字《韻書》無去聲。

叶音暑。《張衡·誚靑衣賦》晏嬰潔志,不顧景女。乃雋不疑,奉霍不受。《韻會》毛氏曰:从音胡到切,下从丈。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