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阕

出自:宋代·柳永《应天长》

拼音:[gē][shēng][què]

平仄:平平仄

残蝉渐绝。傍碧砌修梧,败叶微脱。偶露凄清,正是登高
时节。东篱霜乍结。绽金
蕊、嫩香堪折。聚宴处,落帽风流,未饶前哲。
把酒与君说。恁好景佳辰,怎忍虚设。休效牛山,空对江
天凝咽。尘劳无暂歇。遇
良会、剩偷欢悦。歌声阕。杯兴方浓,莫便中辍。

查看原文

注释

【歌声】唱歌的声音:欢乐的~ㄧ~四起。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歌】

歌【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可哥《唐韻》古俄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何切,音柯。《說文》詠也。《徐曰》長引其聲以詠也。《釋名》人聲曰歌。歌者,柯也。以聲吟詠上下,如草木有柯葉也。《揚子·方言》兗冀言歌,聲如柯。《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正義曰》直言不足以申意,故令歌詠其詩之義以長其言。《禮·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又》歌之爲言也,長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

曲合樂也。《詩·魏風》我歌且謠。《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疏》正義曰:謠旣徒歌,則歌不徒矣,故曰曲合樂曰歌。歌謠對文如此,散則歌爲總名,未必合樂也。

《韓詩·章句》有章曲曰歌,無曰謠。

《古樂府註》齊歌曰謳,吳歌曰歈,楚歌曰豔。奏樂曰登歌,曰升歌。

鐘名。《左傳·襄十一年》鄭人賂晉侯歌鐘二肆,晉侯以樂之半賜魏絳。

山名。《廣輿記》歌山,在廣西平樂府富川縣。

朝歌,地名,紂所都也。漢爲縣,屬河內郡。見《前漢·地理志》。

叶古賀切,音過。《左貴·晉元后誄》內敷隂敎,外毗陽化。綢繆庶政,密勿夙夜。恩從風翔,澤隨雨播。中外禔福,遐邇詠歌。說見《顏氏·刊謬正俗》。

叶居之切,音姬。《屈原·遠遊》張樂咸池奏承雲兮,二女御九韶,歌,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叶斤於切,音居。《柳宗元·饒娥。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阕】

闋【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傾雪切,音缺。《說文》事已閉門也。《玉篇》止也。《博雅》闋,訖也。

《玉篇》息也。《詩·小雅》君子如居,俾民心闋。《傳》息也。《後漢·楊璇傳》剽人盜邑者,不闋時月。《註》息也。

《廣韻》盡也。《前漢·王莽傳》物物卬市,日闋亡儲。《註》盡也,言當日卽盡。《張景陽·七命》繁肴旣闋,亦有寒羞。

《玉篇》終也。《增韻》樂終也。《禮·文王世子》有司告以樂闋。《註》闋,終也。《周禮·夏官·大司馬》鼓戒三闋。《前漢·張良傳》歌數闋。

空也。《莊子·人閒世》瞻彼闋者,虛室生白。《註》闋,空也。室比喻心,心能空虛,則純白獨生也。

《正韻》門開也。

《集韻》暌桂切,音䙆。止也。《禮·郊特牲》卒爵而樂闋。《註》闋,止也。

《廣韻》《集韻》《韻會》苦穴切,音湀。義同。

《集韻》古穴切,音玦。馬名。《爾雅·釋畜》回毛在背,闋廣。《疏》旋毛在背者名闋廣。

《韻補》叶音餽。《曹植·酒賦》敘嘉賔之歡會兮,惟耽樂之旣闋。日晻暗於桑楡兮,命僕夫而皆逝。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