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真计

出自:元代·刘志渊《水龙吟》

拼音:[cuō][tuó][zhēn][jì]

平仄:平平平仄

闲人闲乐琴书味。
行货药囊符水。
顿然识破,沾名作解,蹉跎真计
枯木岩前累。
要撅劣、诸缘总弃。
剔开性月,时时不昧,忘神气,养虚体。
炼就不空真智。
向太虚、神妙成器。
净明体态,纵横恢廓,一尘无翳。
圆觉融三际。
具庄严、法身纯粹。
显如如了了,真常安住,彻无生理。

查看原文

注释

【蹉跎】1.亦作"蹉"。 2.失足。 3.失时。 4.衰退。 5.失意;虚度光阴。 6.参差不齐貌。 7.阻挠。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蹉】

蹉【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七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倉何切,音磋。《說文》蹉跎,失時也。《註》徐鉉曰:按經史通作差池,此亦後人所加。詳跎字註。

《廣韻》蹉,跌也。

《張華·輕薄篇》孟公結重關,賓客不得蹉。《註》蹉,過也。

《集韻》叉宜切,音差。義同。

【跎】

跎【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音駝。《說文》蹉跎也。《晉書·周處傳》人吳尋二陸,見雲,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楚辭·九懷》驥垂兩耳兮中坂蹉跎。《註》蹉跎,失足。

【真】

真【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同眞。俗字。(眞)〔古文〕《唐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

【计】

計【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古詣切《集韻》《韻會》《正韻》吉詣切,音繼。《說文》會也,算也。从言从十。徐曰:十者,物成數。會意。《左傳·昭三十二年》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禮·內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學書計。《註》書謂六書,計謂九數。《周禮·天官》小宰以六計弊羣吏之治。《註》弊,斷也。《疏》六計,謂善、能、敬、正、法、辨,皆以廉爲本,計其功過多少而聽斷之也。

《司會註》司會,主天下之大計。《疏》日計曰成,月計曰要,歲計曰會。《史記·平準書》桑弘羊以計算用事。

《玉篇》謀也。《廣韻》籌策也。《史記·項羽紀》項梁召諸別將會薛計事。

《淮隂侯傳》計者,事之機也。

計簿。《左傳·昭二十五年》臧會逸奔郈,魴假使爲賈正焉,計于季氏。《註》送計簿于季氏。《前漢·武帝紀》受計于甘泉宮。《註》受郡國所上計簿,若今之諸州計帳也。

計偕。《前漢·武帝紀》元光五年,徵吏民有明當世之務,習先聖之術者,縣次續食,令與計偕。《註》令所徵之人與上計者俱來也。

官名。《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師古註》專主計籍。《唐書·百官志》司計、典計、掌計各二人,給衣服、飮食、薪炭。

神名。《山海經》東百三十里曰光山,神計蒙處之,其狀人身龍首,恆遊於漳淵,出入必有飄風暴雨。

縣名。《前漢·地理志》琅邪郡有計斤縣。《師古曰》卽左傳所謂介根也。

州名。《唐書·地理志》劍南道有計州。

姓。越有計然,後漢有計子勳。

《集韻》吉屑切,音結。畫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