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予叮嘱

出自:元代·马钰《满庭芳 赠赵雷二先生》

拼音:[tīng][yú,yǔ][dīng][zhǔ]

平仄:平平平仄

听予叮嘱,休挨饥寒。
休执外乐歌欢。
休做风狂九伯,谄诈多般。
休起无明业火,更休思、名利相干。
休心急,也休迷休执,休受人谩。
只守平常度日,处无为清静,自是长安。
大道冲和真气,全在心闲。
欲要性停命住,万缘消、自结金丹。
神光灿,定将来,云步仙坛。

查看原文

注释

【叮嘱】再三嘱咐:老师~他,在新的环境里仍要继续努力。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听】

听【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音齗。《說文》笑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楊愼曰》听,古哂字。

《廣韻》口大貌。《集韻》大口謂之听。

《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亦笑貌。

《集韻》口謹切,音赾。

魚斤切,音㹞。

逆乙切,音聉。義同。

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

魚衣切,音沂。與嗞,媿貌。

《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聽)〔古文〕他定切,音侹。《說文》聆也。《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書·太甲》聽德惟聰。《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廣韻》待也。

受也。《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註》聽,猶受也。

從也。《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疏》聽,從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斷也。《禮·王制》司寇正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任也。《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之。

《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㕔。《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韻補》叶儻陽切,音堂。《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予】

予【子集上】【亅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余呂切《集韻》《韻會》演女切《正韻》弋渚切,音與。賜也。《詩·小雅》君子來朝,何錫予之。《周禮·春官》內史掌王八枋之灋,七曰予,八曰奪。通作與。

《博雅》大予,樂名。《註》漢明帝永平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大樂爲大予樂。

《廣韻》弋諸切《正韻》羊諸切。與余同。我也。《郭忠恕·佩觿集》予讀若余。本無余音,後人讀之也。《顏師古·刊謬正俗》曲禮,予一人。鄭康成註:余予古今字。因鄭此說,學者遂皆讀予爲余。爾雅: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此則予之與余,但義訓我,非同字也。《說文》:予,相推予也。余,詞之舒也。各有意義,本非古今字別也。歷觀詩賦,予無余音。

《吳棫·韻補》予當讀與。詩或敢侮予,將伯助予。楚辭:目眇眇兮愁予,何壽夭兮在予。皆無余音。

【叮】

叮【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正韻》當經切,音丁。《玉篇》叮嚀,囑付也。

通作丁寧。《後漢·郞覬傳》丁寧再三,留神於此。

【嘱】

嘱【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字彙》同囑。(囑)《廣韻》之欲切《集韻》朱欲切,音燭。《玉篇》付囑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