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因齑臼说杨修

出自:元代·凌云翰《画菜次米仲谊韵》

拼音:[kěn][yīn][jī][jiù][shuō,shuì,yuè][yáng][xiū]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菘韭堪为早晚谋,老夫正欲拔其尤。
园葵自觉能防夏,野苋谁知亦有秋。
偶为画图思鲁直,肯因齑臼说杨修
少陵莫道贫如庾,露薤盈筐不待求。

查看原文

字义

【肯】

肯【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正韻》苦等切,音懇。《爾雅·釋言》肯,可也。《詩·衞風》惠然肯來。《箋》可也。《前漢·高帝紀》高帝數讓,衆莫肯爲。

《集韻》可亥切,音愷。《字林》著骨肉也。《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註》著骨肉也。肯,著也。《集韻》或作肎肻。

【因】

因【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姻。《說文》从囗大。會意。《徐鍇曰》能大者,衆圍就之也。

仍也,襲也。《論語》殷因於夏禮。《孟子》爲高必因丘陵,爲下必因川澤。《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註》析而又析也。《禮·禮器》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享帝于郊。

依也。《論語》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托也。《孟子》時子因子而以告孟子。

由也。《鄒陽·上梁王書》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劒相眄者,無因至前也。

緣也。《傳燈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因,今生作者是。

姓。《左傳·定二年》遂人四族,有因氏。《正字通》明有因禮、因絅。

《六書正譌》借爲昏姻之姻,言女有所因。

叶烏前切,音烟。《陸雲·贈顧尚書詩》殊音合奏,曲異響連。絕我懽條,統我思因。《集韻》或作㧢。

【齑】

齏【亥集下】【齊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祖雞切《集韻》《韻會》《正韻》牋西切,也。

膾酢也。《周禮·天官·醢人註》凡醯醬所和細切爲齏。一曰擣辛物爲之。辛物,薑蒜之類。

碎也,和也,亂也,制也。亦作䪠。

【臼】

臼【未集下】【臼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其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巨久切,,隷省作臼。古者掘地爲臼,其後穿木石。象形,中象米。《徐曰》臼字中四注,與函字下,鼠字上,及古文齒字,皆偶相似而非也。《世本》雍父作臼。《呂氏春秋》赤冀作臼。《易·繫辭》斷木爲杵,掘地爲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沈約·捉搦歌》粟榖難舂付石臼。《柳宗元詩》日午夢覺無餘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星名。《史記·天官書》杵臼四星,在危南。《註》杵臼三星,在丈人星旁,主軍糧。

地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濟河圍令狐,入桑泉,取臼衰。《註》解縣東南有臼城。

水名。《左傳·定五年》將涉于成臼。《註》江夏竟陵縣有臼水,出屈山,西南入漢。《後漢·章帝紀》罷常山,呼沱石臼河漕。《註》石臼,河名也,在今定州唐縣東北。

山名。《山海經》踵臼之山,無草木。

鳥名。《讀曲歌》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

樹名。《古西洲曲》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姓。《左傳》華謳家臣臼任。

《韻補》叶敞呂切,音處。《韓愈·元和聖德詩》遂自顚倒,若杵投臼。叶下渚。

【说】

說【考證·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易·益卦》民説無彊。〕謹照原文無彊改爲無疆。

【杨】

楊【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說文》木名。《爾雅·釋木》楊,蒲柳。詳柳字註。

《詩·秦風》隰有楊。《崔豹·古今註》白楊葉圓,靑楊葉長,栘楊圓葉弱蔕,微風大搖。

有赤楊,霜降則葉赤,材理亦赤。

黃楊。《埤雅》黃楊性堅緻難長,歲長一寸,閏年倒長一寸。

《博雅》白楊刀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楊縣屬河東郡。

姓。《姓苑》出弘農、天水二望。

叶以征切,音盈。《馬融·廣成頌》珍林嘉樹,建木叢生。椿梧栝柏,柜柳楓楊。

【修】

修【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息流切《集韻》《韻會》《正韻》思留切,音羞。飭也。

飾也,葺理也。《書·禹貢》六府孔修。

古之聞人曰前修。《屈原·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屈原·離騷》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爲理。《註》蹇修,古良媒。

姓。漢屯騎校尉修炳。

長也。《詩·小雅》四牡修廣。

與卣通。《周禮·春宫·鬯人》廟用修。鄭註:修,讀爲卣。卣,中尊也。謂獻象之屬。以薦鬯則謂之卣,以薦酒則謂之修。

叶詢趨切,音須。《陸機·感丘賦》姸蚩混而爲一兮,孰云識其所修。必眇世以遠覽兮,夫何殉以區區。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