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苫垩室终缞制

出自:元代·陶宗仪《送李给事中行恕服阕之京师》

拼音:[kuài][shān,shàn][è][shì][zhōng][cuī,suī,shuāi][zhì]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给事先皇内六曹,缉熙九法独称劳。
块苫垩室终缞制,旌旆兰舟试锦袍。
玉笋联班黄道直,宫花簇仗紫垣高。
清朝事业光千古,黼黻铺张属俊髦。

查看原文

注释

【垩室】古时居丧者居住的屋子,四壁用白泥粉刷。一说垒坯为室,不涂顶壁。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块】

块【備考·丑集】【土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篇海類編》音月。(塊)《唐韻》苦對切《集韻》苦怪切《韻會》苦潰切《正韻》苦夬切,音蒯。《說文》墣也。《博物志》徐州人謂塵土爲蓬塊。《左傳·僖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出亡,過衞,衞不爲禮,出于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與之塊。

《儀禮·喪服》凡喪居倚廬,寢苦枕塊。

造物之名曰大塊。《莊子·大宗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郭璞·江賦》煥大塊之流形。

壘塊,胷中不平也。《世說》晉阮籍胷中壘塊,故須酒澆之。

銜塊,請罪也。《唐書·宗紀》天寶末,安祿山反,帝欲禪位太子。楊貴妃銜塊請死,帝意沮,乃止。

孑也。一曰楚人謂我曰塊。《楚辭·九辯》塊獨守此無澤兮,仰浮雲而永歎。《陸機·文賦》塊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緯。

《類篇》苦會切,音檜。義同。

與蕢通。互見凷字註。

【苫】

苫【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失廉切《集韻》《韻會》《正韻》詩廉切,音痁。《玉篇》以草覆屋。《爾雅·釋器》白蓋謂之苫。《註》白茅苫,今江東呼爲蓋。《通鑑》被苫而耕。《胡三省註》被苫於身,以蔽雨也。

凶服者,以爲覆席。《禮·檀弓》寢苫枕干。《儀禮·喪服傳》居倚廬,寢苫。《註》寢苫者,哀親之在草。

姓。《通志·氏族略》魯大夫苫夷之後也。

廉苫。《晉書·索靖傳草書狀》窈窕廉苫,隨體散布。

去聲,舒贍切,音閃。義同。

《類篇》他兼切,音。靑苫,藥草。《直音》作苫。苫字从艸作。

【垩】

堊【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烏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遏各切,音惡。色土也。《山海經》大次之山,其陽多堊。《又》蔥聾之山,其中大谷,多白堊,黑靑黃堊。《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土則丹靑赭堊。

《爾雅·釋宮》牆謂之堊。《釋名》堊者,亞也,次也。先泥之,以灰飾之也。《周禮·春官》守祧若將祭祀,其祧則守祧黝堊之。《註》黝堊其祧,使新潔也。

不塗塈亦曰堊。《禮·雜記》三年之喪,廬堊室之中。《註》堊室,壘墼爲之,不塗墍也。

塺泥亦曰堊。《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運斤成風,盡堊而鼻不傷。

《集韻》《韻會》《正韻》烏故切,音污。義同。《正譌》象圬者,縱橫塗飾之形。凡塗飾皆言堊。

【室】

室【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曰宮,因其財物充實曰室。室之言實也。《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書·蔡仲之命》以蕃王室。《詩·豳風》曰爲攺歲,入此室處。

《周禮·地官註》城郭之宅曰室。

宗廟曰世室。《周禮·冬官考工記》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註》世室,宗廟也。

夫以婦爲室。《禮·曲禮》三十曰壯,有室。

營室,星名。《朱子·詩傳》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是時可以營制宮室,故謂之營室。

山名。《史記·封禪書註》崧高山有大室,少室二山,以山有石室,故名。

壙穴。《詩·唐風》百歲之後,歸于其室。

姓。《正字通》宋衞將軍室种。

《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音試。《集韻》居也。《左思·魏都賦》窺玉策於金縢,按圖錄於石室。考曆數之所在,察五德之所蒞。

叶書藥切,音爍。《焦氏·易林》歲暮華落,陽入隂室。萬物伏匿,藏不可得。得音鐸。

【终】

終【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螽。《說文》絿絲也。

《玉篇》極也,窮也。《集韻》一曰盡也。《易·繫辭》《易》之爲書也,原始要終。《書·仲虺之誥》愼厥終,惟其始。《詩·大雅》高朗令終。

《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

《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于中,歸餘于終。《疏》歸其餘,分置于終末。言於終末乃置閏也。

《左傳·襄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

《爾雅·釋天》月在壬曰終。

《前漢·法志》地方一里爲井,井十爲通,通十爲成,成方十里,成十爲終。

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終葵氏。《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爲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終黎氏。《前漢·終軍傳》終軍,字子雲,濟南人也。

《韻補》叶諸仍切。《周易·坤·文言》以終叶成。

《韻補》叶諸良切。《陳琳·迷迭香賦》竭歡慶於夙夜兮,雖幽翳而彌彰。事罔隆而不殺兮,亦無始而不終。

【缞】

縗【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倉回切,音崔。《說文》服衣長六寸,博四寸,直心。《玉篇》喪服也。《左傳·襄十七年》晏嬰麤縗斬。《註》縗,在胷前。《釋文》縗,本又作衰。

《集韻》雙隹切,音榱。鷺首毛。

《集韻》蘇回切,音。編鷺羽爲衣。

《集韻》蘇何切,音蓑。義同。

【制】

制【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征例切,音製。《說文》裁也。

《增韻》正也,御也,檢也,造也。

《廣韻》禁制也。

《前漢·高帝紀》太后臨朝稱制。《註》師古曰:天子之言曰制書,謂爲制度之命也。

成法曰制。《左傳·隱元年》今京不度,非制也。

《禮·曲禮》士死制。《註》制謂君命,士受命致死也。

《禮·禮器》大廟之內敬矣,君親制祭。《註》朝踐進血之時,君自斷制牲肝,洗于鬱鬯,祭神于室也。

邑名。《左傳·隱元年》制,巖邑也。

叶音哲。《崔駰·達旨》隂陽始分,天地初制。皇綱云敘,帝紀乃設。

《韻會》浙或作制。江名,在東陽。《莊子·外物篇》自制河以東。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