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帘一鹤下江郊

出自:元代·梁寅《次韵题姜叔用山中书楼》

拼音:[gōu][lián][yī][hè][xià][jiāng][jiāo]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飞楼高出对山坳,千丈瑶林耸翠梢。
桂花结得月中实,松叶构成云里巢。
散帙群鸦绕茅屋,钩帘一鹤下江郊
山中习气爱淳朴,高尚何妨世俗嘲。

查看原文

注释

【一鹤】本谓一只仙鹤。因鹤龄甚长,故亦以喻高年老寿。
【下江】1.长江下游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浙江等省。 2.江苏省的别称。因江苏省居于安徽省的下游,故称安徽省为上江,江苏省为下江。 3.娄江的别称。即今江苏浏河。
【江郊】临江的郊野。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钩】

鉤【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溝。《玉篇》鐵曲也。

《廣韻》劒屬。《韻會》古兵有鉤,有鑲,皆劒屬。引來曰鉤,推去曰鑲。《前漢·韓延壽傳》鑄作刀劒鉤鐔。《註》鉤,亦兵器也。似劒而曲,所以鉤殺人也。

劒環。《戰國策》無鉤竿鐔,蒙須之便。《註》鉤,劒頭環。《史記·楚世家》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爲九鼎。《註》凡戟有鉤喙,鉤口之尖也。言楚國戟之鉤,口尖有折者,足以爲鼎也。

劒名。《淮南子·修務訓》純鉤魚腸。《註》純鉤,利劒名。

刀名。《鮑照·樂府》錦帶佩吳鉤。《沈括曰》吳鉤,刀名也。刀彎,今南蠻用之,謂之葛黨刀。《李賀詩》男兒何不帶吳鉤。

釣鉤。《莊子·外物篇》任公子爲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爲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

帶鉤。《孟子》豈謂一鉤金。《註》鉤,帶鉤也。

刈禾鐮曰刈鉤。《前漢·龔遂傳》遂爲渤海太守,賊棄弓弩而持鉏鉤。

幔鉤。《隋書·蘇威傳》威見宮中以銀爲幔鉤,盛節儉之美,帝爲攺容。

馬頷鉤。《詩·大雅》鉤膺鞗革。《註》婁頷之鉤。

凡縣物者曰鉤。亦曰鹿觡,曰鉤格。見《揚子·方言》。

鉤物也。《左傳·襄二十三年》或以戟鉤之。

《正字通》鉤索義理,猶言窮理也。《易·繫辭》鉤深致遠。《疏》物在深處,能鉤取之。

繞也。《儀禮·鄕射禮》豫則鉤楹內。《註》鉤楹,繞楹而東也。

屈也。《戰國策》弓撥矢鉤。《註》鉤,矢鋒屈也。或作拘。古通。

留也。《前漢·鮑宣傳》使吏鉤止丞相掾史。《註》鉤,留也。

致也。《前漢·趙廣漢傳》善爲鉤距,以得事情。《註》鉤,致也。距,閉也。使對者無疑,示若不問而自知,衆莫覺所由,以閉其術爲距也。《前漢·萬年傳》咸皆鉤校發其姦臧。

規也。《前漢·揚雄傳》帶鉤矩而佩衡兮。《註》鉤,規也。矩,方也。

牽引也。《後漢·靈帝紀》皆爲鉤黨下獄。《註》鉤,謂相牽引也。

車名。《禮·明堂位》鉤車,夏后氏之路也。《註》鉤,有曲輿者也。

車心木。《易·小畜輿脫輻疏》謂輿下縛木,輿軸相連,鉤心之木是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以鑿其鉤。《註》鉤,鉤心。

射具。《詩·小雅》決拾旣佽。《疏》決,鉤弦也。

服飾名。《儀禮·士虞禮》鉤袒。《註》如今擐衣也。《疏》若漢時人擐衣以露臂,故云如今擐衣也。

星名。《後漢·班固傳·兩都賦》周以鉤,紫宮外星也。宮衞之位,亦象之。

鉤鈐,詳前鈐字註。

《字彙補》鉤芒,神名。與句芒同。《前漢·揚雄傳》麗鉤芒與驂乗蓐收兮。

漢宮名。《前漢·車千秋傳》鉤弋夫人。《註》鉤弋,宮名。趙婕妤好居之,故號鉤弋夫人。

《列仙傳》鉤弋夫人發手,得一玉鉤,故號焉。

宦者署。《前漢·昭帝紀》上耕於鉤盾弄田。《註》鉤盾,宦者近署。

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又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御府,永巷內者,宦者,八官令丞。《註》鉤盾,主近苑囿。

地名。《前漢·李陵傳》遮鉤營之道。《註》單于要害道。

山名。《山海經》鉤吾之山。

水名。《爾雅·釋水》九河,八鉤盤。《註》水曲如鉤流盤桓也。《疏》在東光之南,鬲縣之北。

草名。《爾雅·釋草》鉤芺。《註》大如拇指,中空,莖頭有臺,似薊,初生可食。《疏》薊類也。一名鉤。一名芺。《又》鉤,藈姑。《註》鉤,也。一名王瓜。實如瓝瓜正赤,味苦。《博雅》茛,鉤吻也。

藤名。《山海經》其上多桃枝鉤端。《註》郭云:鉤端,桃枝屬。吳任臣曰:鉤端,藤也。

鳥名。《山海經》有鳥焉,其狀如鳧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鉤。

姓。《正字通》宋鉤光祖。

藏鉤。《風土記》京師人,日後爲藏鉤之戲,分二曹,鬭勝負。《李商隱詩》隔坐送鉤春酒暖。

《正韻》與鬮同。《荀子·君道篇》探籌投鉤。

交鉤,語不止也。《歐陽修詩》異日說交鉤。

鉤輈,鷓鴣鳴聲。《林逋詩》雲水叫鉤輈。

《集韻》權俱切,音劬。鉤町,西南夷國名。《前漢·西南夷傳》立亡波爲鉤町王。《註》鉤音鉅于反,町音大鼎反。

《集韻》居反。

古侯反。

《韻補》叶音拘。《古·日出東南隅行》羅敷善采桑,采桑城南隅。靑絲爲籠繩,桂枝爲籠鉤。

【帘】

帘【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正韻》力鹽切《集韻》《韻會》離鹽切,音廉。《廣韻》靑帘,酒家望子。《韻會》酒家幟。《韓非子·外儲說》宋人有沽酒者,懸幟甚高。《註》幟,卽帘也。亦謂酒旗。

《廣韻》士臻切《集韻》鋤臻切,音蓁。《廣韻》幕也。

《類篇》一叫切,音要。義同。(簾)《廣韻》《正韻》力鹽切《集韻》《韻會》離鹽切,音廉。編竹作幃簿也。《釋名》簾,廉也,自障蔽爲廉恥也。《禮緯》天子外屛,諸侯內屛,大夫以簾,士以帷。《前漢·王貢傳序》嚴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

《韻會》籜名。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鹤】

鶴【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下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曷各切,鶴也。古謂之仙禽,亦名露禽,或又謂之隂羽。《本草》鶴白色㿥㿥,故又名八公。《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詩·小雅》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淮南子·說山訓》雞知將旦,鶴知夜半。《左傳·閔二年》衞懿公好鶴,鶴有乗軒者。

地名。《史記·衞世家註》鶴城在滑州匡城縣正南十五里。

《莊子·徐無鬼》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郭註》鶴列,陳兵也。

鶴膝,矛名。鶴之膝隆起,故吳矛骹大者爲鶴膝。

《逸雅》鋤,助也。齊人謂其頭曰鶴,似鶴頭也。

姓。鶴壽,見《金史》。

《正韻》與翯同。《詩·大雅》白鳥翯翯。《孟子》作鶴鶴。

叶胡沃切,音礐。《嵆康·琴賦》下逮謠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別鶴。

【下】

下【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丅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說文》底也。《玉篇》後也。

賤也。

《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

《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第·古音考》與吳同。

叶胡佐切,音賀。《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江】

江【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

《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松江爲三。《前漢·地理志註》三江,謂北江、中江、南江。

九江,在荆州。《書·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爲江。

州名。春秋時爲吳楚地,秦爲九江郡,晉爲潯陽郡,卽古江州。《地理通釋》漢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謂江州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攺爲江州,實非古江州地也。

姓。本伯益之後,爵封于江,後以國爲氏。

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江星動,人涉水。

帝江,神鳥。出天山,識歌舞。見《山海經》。

《韻補》叶古紅切,音公。《楚辭·九章》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今滇語呼江爲公。

名江魚爲公魚。

【郊】

郊【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交。《說文》距國百里爲郊。《爾雅·釋地》邑外謂之郊。《周禮·地官·載師》近郊、遠郊。《註》五十里爲近郊,百里爲遠郊。《書·費誓》魯人三郊、三遂。《註》國外曰郊,郊外曰遂。天子六軍,則六鄕、六遂。大國三軍,故魯三郊、三遂也。

祭名。冬至祀天于南郊,夏至祀地于北郊,故謂祀天地爲郊。

地名。《左傳·文三年》秦伯伐晉,取王官及郊。《註》晉地。

叶姑刀切,音高。《詩·衞風》碩人敖敖,說于農郊。《集傳》叶音高。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