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济予躬

出自:魏晋·陆云《赠顾彦先 其四》

拼音:[shuí][jì,jǐ][yú,yǔ][gōng]

平仄:平仄平平

邂逅相遇,良愿乃从。
不逢知己,谁济予躬
莫攀莫附,愧我高风。
时过年迈,晻冉桑榆。
晞光赖润,亦在斯须。
假我夷涂,顿不忘驱。
泛予津川,桴不失浮。
无爱馀辉,遂暗东嵎。

查看原文

字义

【谁】

誰【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

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

《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

《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

《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本以誰何稱,因用名官,有大誰長。卒者,長所領士卒也。

姓。《萬姓統譜》誰龍,明正德閒九江府照磨。

《讀書通》通作孰,引《莊子·列禦》莫覺莫悟,何相孰也。

通作疇。引《書·舜典》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卽孰若,與誰同。

《韻會》亦作譙。《史記·衞綰傳》不譙呵綰。《註》責讓也。譙,音誰,呵,音何。《漢書》作孰何。李奇曰:孰誰也。何,呵也。師古曰:不誰何者,猶言不借問耳。《集韻》或作唯。

【济】

濟【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泲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禮切,音秭。水名。《說文》水出常山郡房子縣贊皇山。《釋名》濟,濟也,源出河北濟河而南也。《風俗通·山澤篇》濟者齊,齊其度量也。《書·禹貢》導沇水,東流爲濟。《傳》泉源爲沇,流去爲濟。

水名,出酈縣。《山海經》支離之山,濟水出焉。

濟南,郡名。《廣輿記》漢初爲濟南國,景帝時分郡。

濟濟,衆盛之貌。一曰多威儀也。《詩·大雅》濟濟多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計切,音霽。渡也。《揚子·方言》過渡謂之涉濟。《詩·邶風》濟有深涉。

止也。《詩·鄘風》旣不我嘉,不能旋濟。

與霽通。亦止也。《爾雅·釋天》濟,謂之霽。《疏》濟,止也。今南陽人呼雨止爲霽。

成也。《左傳·僖二十年》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

利用也。《易·繫辭》臼杵之利,萬民以濟。

益也。《左傳·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請濟師于王。

賙救也。《易·繫辭》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相助也。《易·謙卦》天道下濟而光明。

《揚子·方言》濟,憂也。陳楚或曰溼,或曰濟。

讀作擠,滅也。《晉語》二帝用師,以相濟也。《註》濟,當讀爲擠。

《集韻》前西切,音齊。濟濟,祭祀容。

在禮切,音薺。與霽同。

【予】

予【子集上】【亅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余呂切《集韻》《韻會》演女切《正韻》弋渚切,音與。賜也。《詩·小雅》君子來朝,何錫予之。《周禮·春官》內史掌王八枋之灋,七曰予,八曰奪。通作與。

《博雅》大予,樂名。《註》漢明帝永平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大樂爲大予樂。

《廣韻》弋諸切《正韻》羊諸切。與余同。我也。《郭忠恕·佩觿集》予讀若余。本無余音,後人讀之也。《顏師古·刊謬正俗》曲禮,予一人。鄭康成註:余予古今字。因鄭此說,學者遂皆讀予爲余。爾雅: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此則予之與余,但義訓我,非同字也。《說文》:予,相推予也。余,詞之舒也。各有意義,本非古今字別也。歷觀詩賦,予無余音。

《吳棫·韻補》予當讀與。詩或敢侮予,將伯助予。楚辭:目眇眇兮愁予,何壽夭兮在予。皆無余音。

【躬】

躬【酉集中】【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居崇切《集韻》《韻會》居雄切,音弓。《說文》躳或从弓,身也。《五經文字》躬,俗躳字。今經典通用。《易·蒙卦》見金夫不有躬。

《艮卦》艮其身,止諸躬也。《疏》躬,猶身也。《書·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詩·邶風》我躬不閱。

《周禮·春官·大宗伯》伯執躬圭。《註》以人形爲瑑飾。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韻補》叶姑弘切《易·震卦》不于其躬,于其鄰。《班固·東都賦》登靈臺考休徵,俯仰乎乾坤,參象乎聖躬。

叶俱王切。《琳·大荒賦》延年其可留兮,何勤遠以苦躬。紛吾情之駘蕩兮,嗟吾願有弗遑。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