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猗樊姬

出自:魏晋·石崇《楚妃叹》

拼音:[yī,yǐ][yī,yǐ][fán][jī]

平仄:平平平平

荡荡大楚,跨土万里。
北据方城,南接交趾。
西抚巴汉,东被海涘。
五侯九伯,是疆是理。
矫矫庄王,渊渟岳峙。
冕旒垂精,充纩塞耳。
韬光戢曜,潜默恭己。
内委樊姬,外任孙子。
猗猗樊姬,体道履信。
既绌虞丘,九女是进。
杜绝邪佞,广启令胤。
割欢抑宠,居之不吝。
不吝实难,可谓知几。
化自近始,著于闺闱。
光佐霸业,迈德扬威。
群后列辟,式瞻洪规。
譬彼江海,百川咸归。
万邦作歌,身没名飞。

查看原文

注释

【猗猗】1.美盛貌。 2.柔美貌;美好貌。
【樊姬】春秋楚庄王之姬。樊姬曾谏止楚庄王狩猎,使勤于政事,又激楚相虞丘子辞位而进贤相孙叔敖,楚庄王赖以称霸。事见汉刘向《列女传·楚庄樊姬》。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猗】

猗【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於离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宜切,音漪。《說文》犗犬也。从犬,奇聲。

《玉篇》歎辭也。《詩·周頌》猗與漆沮。《箋》猗與,歎美之言也。

《商頌》猗與那與。《晉語》猗兮違兮。《呂氏春秋》塗山女歌曰:侯人兮猗。實始作爲南音。

《廣韻》長也,倚也。《詩·小雅》有實其猗。《傳》猗,長也。《箋》猗,倚也。

《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猗猗,美盛貌。《班固·西都賦》曄曄猗猗。

《玉篇》猗氏,縣名。《史記·貨殖傳》猗頓用盬鹽起。《註》以興富於猗氏。故曰猗頓。

與漪通。《詩·魏風》河水淸且漣猗。《釋文》本亦作漪。

與兮通。《書·秦誓》斷斷猗無他伎。《疏》猗者,足句之辭,不爲義也。《禮·大學》引此作斷斷兮。猗是兮之類。

與欹通。《詩·齊風》猗嗟昌兮。《傳》猗嗟,歎辭。《釋文》或作欹。

與依同。《前漢·孔光傳》猗違者連歲。

《廣韻》於綺切《集韻》《韻會》《正韻》隱綺切,音倚。《廣韻》猗狔,猶窈窕也。《集韻》猗狔,弱貌。

《詩·衞風》寬兮綽兮,猗重較兮。《釋文》猗,於綺反。依也。

《詩·豳風》猗彼女桑。《傳》角而束之曰猗。《釋文》於綺反。徐音於宜反。

《詩·小雅》楊園之道,猗于畞丘。《傳》猗,加也。

《集韻》倚可切《正韻》烏可切,音妸。《集韻》桑貌。《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傳》猗儺。柔順也。《釋文》猗,於可反。《集韻》或作阿。

《集韻》於義切,音輢。相附著也。《詩·小雅》兩驂不猗。《疏》不相依倚。《釋文》猗,於害反。

於綺反。

《韻會》於記切,音意。義同。

叶於何反,音窩。《詩·衞風》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樊】

樊【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附袁切,音煩。《說文》作从棥。《徐曰》鷙,猶縶也。鷹隼之屬,見籠不得出,以左右攀引外也。《廣韻》樊,籠也。《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飮,不期畜于樊中。

通棥。《詩·小雅》止于樊。《說文》作棥。《孫炎曰》樊圃之樊也。謂樊籬。《莊子·山木篇》莊子遊乎雕陵之樊,睹一蟬得美䕃而忘其身。

紛雜貌。《莊子·齊物論》樊然殽亂。

國名。《詩·大雅》生仲山甫。《毛傳》仲山甫,樊侯也。

地名。《左傳·隱十一年》王取田于鄭,而與鄭人以溫、原、絺、樊。

姓。《姓苑》仲山甫之後,因國爲氏。

《正韻》符艱切。義同。

通鞶。《周禮·春官·巾車》掌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鍚樊纓。鄭註:樊讀如鞶,馬大帶也。《釋文》步干反。《左傳》作繁纓。

《高誘曰》扶萬切,音飯。樊桐,山名。《淮南子·地形訓》樊桐在崑崙閶闔之中。

叶汾沿切,讀若楩。《左思·贈妹詩》才麗漢班,明朗楚樊。默識若記,下筆成篇。《白居易·中隱詩》大隱住朝市,小隱住丘樊。不如作中隱,隨月有俸錢。○按《說文》部收樊,下不从大,今誤入。

【姬】

姬【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㚦《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基。《說文》黃帝居姬水,以姬爲氏,周人嗣其姓。《左傳·昭二十八年》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

《廣韻》與之切《集韻》盈之切,嬙名其女,尤非。

九魚切。同居。《列子·黃帝篇》姬將告女。《註》姬作居。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