俟渎之清

出自:魏晋·曹摅《答赵景猷诗》

拼音:[sì,qí][dú,dòu][zhī][qīng]

平仄:平平平平

泛舟洛川,济彼黄河。
乘流浮荡,倏忽经过。
孤柏亭亭,回山峨峨。
水卉发藻,陵木扬葩。
白芷舒华,绿英垂柯。
游鳞交跃,翔鸟相和。
俯玩璇濑,仰看琼华。
顾想风人,伐檀山阿。
存彼鱼人,沧浪之歌。
邈邈沦漪,滔滔洪波。
大道孔长,人生几何。
俟渎之清,徒婴百罗。
今我不乐,时将蹉跎。
荡心肆志,与物无瑕。
欢以卒岁,孰知其他。

查看原文

字义

【俟】

俟【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牀史切,音仕。待也。《禮·玉藻》在官不俟屨,在外不俟車。

俟俟,衆多徐行貌。《詩·小雅》儦儦俟俟。《註》趨則儦儦,行則俟俟。言獸之多也。

姓。《風俗通》有俟子。

《集韻》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奇。万俟,複姓。

《後周書異域傳》高麗官第四等曰意俟奢。

叶于紀切,音矣。《詩·鄘風》人而無止,不死何俟。叶上齒。

【渎】

瀆【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牘。《說文》溝也。《爾雅·釋水》注澮曰瀆。

江河淮濟爲四瀆。《釋名》瀆,獨也。各獨出其水而入海也。《白虎通·巡狩篇》瀆者,濁也。中國垢濁,發源東注海,其功著大,故稱瀆。《風俗通·山澤篇》瀆者,通也,所以通中國垢濁。

小渠也。《賈誼·弔屈原賦》彼尋常之汙瀆兮,豈能容吞舟之魚。

慁也,重複也。《易·蒙卦》再三瀆,瀆則不告。

慢也。《易·繫辭》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易也。《左傳·成十六年》瀆齊盟而食話言。

山名。《史記·封禪書》瀆山,蜀之汶山也。

《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音豆。句瀆,地名。《左傳·桓十二年》公及宋公盟于句瀆之丘。

與竇同。《左傳·襄三十年》伯有自墓門之瀆入。瀆,徐邈音豆。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清】

圊【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七情切《集韻》親盈切,音淸。《說文》厠淸也。《徐鍇曰》厠古謂之淸者,言汚穢常當淸除也。《博雅》圂厠也。《釋名》雜也,言人雜厠其上也。

《集韻》倉經切,音靑。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