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目俪玙璠

出自:唐代·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

拼音:[yú][mù][lì][yú][fán]

平仄:平仄仄平平

西汉开支郡,南朝号戚藩。四封当列宿,百雉俯清沅。
高岸朝霞合,惊湍激箭奔。积阴春暗度,将霁雾先昏。
俗尚东皇祀,谣传义帝冤。桃花迷隐迹,楝叶慰忠魂。
户算资渔猎,乡豪恃子孙。照山畬火动,踏月俚歌喧。
拥楫舟为市,连甍竹覆轩。披沙金粟见,拾羽翠翘翻。
茗折苍溪秀,蘋生枉渚暄。禽惊格磔起,鱼戏噞喁繁。
沉约台榭故,李衡墟落存。湘灵悲鼓瑟,泉客泣酬恩。
露变蒹葭浦,星悬橘柚村。虎咆空野震,鼍作满川浑。
邻里皆迁客,儿童习左言。炎天无冽井,霜月见芳荪。
清白家传远,诗书志所敦。列科叨甲乙,从宦出丘樊。
结友心多契,驰声气尚吞。士安曾重赋,元礼许登门。
草檄嫖姚幕,巡兵戊己屯。筑台先自隗,送客独留髡。
遂结王畿绶,来观衢室樽。鸢飞入鹰隼,鱼目俪玙璠
晓烛罗驰道,朝阳辟帝阍。王正会夷夏,月朔盛旗幡。
独立当瑶阙,传呵步紫垣。按章清犴狱,视祭洁蘋蘩。
御历昌期远,传家宝祚蕃。繇文光夏启,神教畏轩辕。
内禅因天性,雄图授化元。继明悬日月,出震统乾坤。
大孝三朝备,洪恩九族惇。百川宗渤澥,五岳辅昆仑。
何幸逢休运,微班识至尊。校缗资筦榷,复土奉山园。
一失贵人意,徒闻太学论。直庐辞锦帐,远守愧朱幡。
巢幕方犹燕,抢榆尚笑鲲。邅回过荆楚,流落感凉温。
旅望花无色,愁心醉不惛。春江千里草,暮雨一声猿。
问卜安冥数,看方理病源。带赊衣改制,尘涩剑成痕。
三秀悲中散,二毛伤虎贲。来忧御魑魅,归愿牧鸡豚。
就日秦京远,临风楚奏烦。南登无灞岸,旦夕上高原。

查看原文

注释

【鱼目】1.鱼的眼珠子。 2.泪眼。 3.相传鳏鱼眼睛终夜不闭,旧称无妻曰鳏,故诗文中多以鱼目用为无偶独宿或不娶之典。 4.骏马名。 5.俗以汤未煮沸者为盲汤,初沸称蟹眼,渐大称"鱼目",也称鱼眼。
【玙璠】1.美玉。 2.比喻美德或品德高洁的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鱼】

魚【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註》魚無足翼。《史記·周本紀》白魚躍入王舟中。《註》馬融曰:魚者介鱗之物,兵象也。

蠹魚,亦名衣魚,本草生,久藏衣帛及書紙中。

《詩·小雅》象弭魚服。《傳》魚服,魚皮。《陸璣疏》魚服,魚獸之皮也。似猪,東海有之。一名魚貍,其皮背上斑文,腹下純靑,今以爲弓鞬步叉者也。

《唐書·車服志》初罷龜袋,復給以魚。《遼史·興宗記》試進士於廷,賜馮立等緋衣銀魚。《金史·輿服志》親王佩玉魚,一品至四品佩金魚,以下佩銀魚。

《左傳·閔二年》歸夫人魚軒。《註》以魚皮爲飾。

馬名。《爾雅·釋畜》二目白,魚。《註》似魚目也。《詩·魯頌》有驔有魚。

地名。《左傳·僖二年》齊寺人貂漏師于多魚。

《文十六年》惟裨儵魚,人實逐之。《註》魚,魚復縣,今巴東永安縣。

《晉語》夷鼓,彤魚氏之甥也。《註》彤魚,國名。

姓。《左傳·成十五年》魚石爲左師。《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爲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修魚氏。

與吾同。《列子·黃帝篇》姬,魚語女。《註》姬讀居,魚讀吾。

叶魚羈切,音宜。《徐幹·七喩》大宛之犧,三江之魚。雲鶬水鵠,禽蹯豹胎。胎音怡。

叶語鳩切,音牛。《庾闡詩》煉形去人俗,飄忽乗雲遊。暫憩扶桑隂,忽見東岳魚。

【目】

目【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莫六切,音牧。《說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春秋元命苞》肝之使也。《韓詩外傳》心之符也。《禮·郊特牲》氣之淸明者也。易說卦離爲目。《註》南方之卦,主視。故爲目。《書·舜典》明四目。《註》廣四方之視,以決天下壅蔽。

《博雅》視也。凡注視曰目之。《史記·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

動目以諭也。《前漢·高帝紀》范增數目羽擊沛公。

含怒側視也。《周語》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小爾雅》要也。《周禮·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疏》是要目之事。

見也。《公羊傳·桓二年》內大惡諱,此其目言之何遠也。《註》目,見也,斥見其惡也。

稱也。《穀梁傳·隱元年》段,鄭伯弟也。以其目君,知其爲弟也。《註》謂稱鄭伯。

條目。《論語》請問其目。《註》條件也。《前漢·劉向傳》校中祕書,各有條目。

節目。《禮·學記》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方氏曰:節則木理之剛,目則木理之精。

題目。《後漢·許劭傳》曹操微時,常求劭爲己目。《註》命品藻爲題目。《晉書·山濤傳》甄拔人物,各有題目,時稱山公啓事。

凡目。《周禮·天官·小宰》師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公羊傳·僖五年》一事而再見者,前目而後凡也。《春秋·繁露》目者,偏辨其事也。凡者,獨舉其事也。

科目。《舊唐書·懿宗紀》以宋震胡德融,考科目舉人。《宋史·選舉志》宋之科目有進土,有諸科,有武舉,常選外又有制科,有童子舉,而進士得人爲盛。

黃目,周彝名。《禮·明堂位》鬱尊用黃目。

暉目,鴆鳥也。《淮南子·繆稱訓》暉目知晏。《註》晏,無雲也。天將晏靜,暉目先鳴。

比目,魚名。不比不行。亦謂之鰈。見《爾雅·釋地》。

橫目,傅草別名。鬼目,苻草別名。俱見《爾雅·釋草》。

海外有一目國,一目中其面而居。見《山海經》。

天目,山名。《元和地志》上有兩峰,峰頂各一池,若天左右目。

縣名。《前漢·地理志》河目縣,屬幷州。

州名。《唐書·地理志》目州隷隴右道。

姓。《潛夫論》目夷氏,子姓,宋微子後。

目宿,草名。通作。《前漢·西城傳》馬耆目宿。《史記·大宛傳》作苜蓿。

叶莫筆切,音密。《夏侯湛抵疑》心有窮志,貌有飢色。吝江河之流,不以躍舟船之檝。惜東壁之光,不以寓貧婦之目。

【俪】

儷【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9画

《廣韻》《韻會》郞計切,音麗。並也。《淮南子·繆稱訓》與俗儷走,而內行無繩。

伉儷,偶也。《左傳·成十一年》郤犫奪施氏婦。婦人曰:鳥獸猶不失儷,子將若何。《又》已不能庇其伉儷而亡之。通作麗。

《儀禮·士冠禮》主人酬賔束帛儷皮。《註》兩鹿皮也。古文儷爲離。

《士昏禮》納徵曰:某有先人之禮,儷皮束帛,使某也請納徵。

《集韻》鄰知切,音離。《說文》棽儷也。《韻會》木枝條貌。

【玙】

璵【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說文》璵,璠也。詳前璠字註。

【璠】

璠【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音煩。《說文》璵璠,魯之寶玉。孔子曰:美哉,璵璠。遠而望之,奐若也。近而視之,瑟若也。一則理勝,二則孚勝。《左傳·定五年》陽虎將以璵璠斂。《註》璵璠,美玉。《阮德如答嵆康詩》良玉須切磋,璵璠就其形。

《集韻》《韻會》孚袁切,音翻。義同。

《韻補》叶汾沿切,音近楩。《潘尼·贈陸機詩》今子徂東,何以贈旃。寸晷惟寶,豈無璵璠。

叶孚音切,音近芬。《陸雲·贈顧秀才詩》藻不彫樸,華不變淳。有斐君子,如珪如璠。

相关诗句
旦夕上高原 南登无灞岸 临风楚奏烦 就日秦京远 归愿牧鸡豚 来忧御魑魅 二毛伤虎贲 三秀悲中散 尘涩剑成痕 带赊衣改制 看方理病源 问卜安冥数 暮雨一声猿 春江千里草 愁心醉不惛 旅望花无色 流落感凉温 邅回过荆楚 抢榆尚笑鲲 巢幕方犹燕 远守愧朱幡 直庐辞锦帐 徒闻太学论 一失贵人意 复土奉山园 校缗资筦榷 微班识至尊 何幸逢休运 五岳辅昆仑 百川宗渤澥 洪恩九族惇 大孝三朝备 出震统乾坤 继明悬日月 雄图授化元 内禅因天性 神教畏轩辕 繇文光夏启 传家宝祚蕃 御历昌期远 视祭洁蘋蘩 按章清犴狱 传呵步紫垣 独立当瑶阙 月朔盛旗幡 王正会夷夏 朝阳辟帝阍 晓烛罗驰道 鱼目俪玙璠 鸢飞入鹰隼 来观衢室樽 遂结王畿绶 送客独留髡 筑台先自隗 巡兵戊己屯 草檄嫖姚幕 元礼许登门 士安曾重赋 驰声气尚吞 结友心多契 从宦出丘樊 列科叨甲乙 诗书志所敦 清白家传远 霜月见芳荪 炎天无冽井 儿童习左言 邻里皆迁客 鼍作满川浑 虎咆空野震 星悬橘柚村 露变蒹葭浦 泉客泣酬恩 湘灵悲鼓瑟 李衡墟落存 沉约台榭故 鱼戏噞喁繁 禽惊格磔起 蘋生枉渚暄 茗折苍溪秀 拾羽翠翘翻 披沙金粟见 连甍竹覆轩 拥楫舟为市 踏月俚歌喧 照山畬火动 乡豪恃子孙 户算资渔猎 楝叶慰忠魂 桃花迷隐迹 谣传义帝冤 俗尚东皇祀 将霁雾先昏 积阴春暗度 惊湍激箭奔 高岸朝霞合 百雉俯清沅 四封当列宿 南朝号戚藩 西汉开支郡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