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凤羽裁袿

出自:清代·孙原湘《艳体联句》

拼音:[wēi][fèng][yǔ][cái][guī,guà]

平仄:平仄仄平平

楚地人双艳,卢家燕并栖。
恰当春暖热,转忆夜凄迷。
刬袜惊初见,倾襟语尚低。
肌凝姑射比,眉蹙女峰齐。
笑索香兰媚,间贫杜若携。
神光离与合,仙手挈还提。
密誓肤亲搯,觕才眼得鎞。
心知圆有镜,身愿捏成泥。
咫尺红楼近,寻常素简稽。
每偏恩雨露,许吐气虹霓。
豆颗相思种,花名远志题。
浮云指直北,弱水溯流西。
浊质惭晨肇,清狂称阮嵇。
来占乾鹊噪,静恼乳鸦啼。
隐语芙蓉妙,新词芍药诋。
折苕留翡翠,攀树引蝤蛴。
小字唐宫显,哀弦蜀国悽。
窗幽飞野马,房暗镇文犀。
怕听风闻撰,虚传海誓赍。
纸空猜鲗墨,分阻夺鸾篦。
偷祝坤灵扇,佯扶月窟梯。
问桃酸自酿,围棘苦难栖。
诗绣罗巾幅,书缄绛箧绨。
画图才仿佛,琴调是端倪。
美疢求丹鼎,芳年想玉笄。
喜蛛丝网盒,威凤羽裁袿
写竹钤螭印,团香剔麝脐。
性灵鱼纵壑,踪迹鹿循蹊。
要订三生石,休虞百丈溪。
秋情枯瘦柳,宵梦握柔荑。
栩栩园迷蝶,胶胶枕报鸡。
联函千万语,无路达琼闺。

查看原文

注释

【威凤】瑞鸟。旧说凤有威仪,故称。
【凤羽】凤凰的羽毛。借指凤凰,仙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威】

威【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賞以馭其威。《吳語》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

《諡法》猛以剛果,彊義執政,曰威。

婦稱姑爲威姑。猶子稱父爲嚴君。《說文》威,姑也,引漢律婦告威姑。《正字通》按漢律威姑二字宜連讀,信如說文訓,似告姑姑,豈成文理。

南威,美人名。

虎脅兩旁及尾端有骨如乙,名虎威,見《酉陽雜俎》。

伊威,蟲名。《爾雅·釋蟲》作蛜蝛。《詩·豳風》伊威在室。

與畏通。《莊子·漁父篇》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註》威畏義同。

【凤】

鳳【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馮貢切,音奉。《說文》神鳥也。《爾雅·釋鳥》鶠鳳,其雌凰。《郭註》瑞應鳥,高六尺許。《山海經》丹穴山,鳥狀如鶴,五采而文,名曰鳳。《孔演圖》鳳爲火精,生丹穴,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飮,身備五色,鳴中五音,有道則見,飛則羣鳥從之。《廣雅》鳳凰,雞頭燕頷,蛇頸鴻身,魚尾骿翼。五色: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義,腹文信,膺文仁。雄鳴曰卽卽,雌鳴曰足足,昬鳴曰固常,晨鳴曰發明,晝鳴曰保長,舉鳴曰上翔,集鳴曰歸昌。《書·益稷》鳳凰來儀。《禮·禮運》鳳以爲畜,故鳥不獝。《大戴禮》羽蟲三百六十,鳳凰爲之長。

幺鳳,小鳥名。出蜀中。《蘇軾·梅花詞》倒掛綠毛幺鳳。

鳥鳳。《范成大·虞衡志》鳥鳳出桂海,其形略似鳳,音聲淸越如笙蕭,能度小曲合宮商,又能爲百鳥音。

郡名。《唐書·地理志》扶風郡至德年更曰鳳翔。

神名。《山海經》北極天樻有神,名曰九鳳。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鳳鳥氏,歷正也。

姓。《神仙傳》鳳綱。

【羽】

羽【未集中】【羽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集韻》《韻會》王矩切,音禹。《說文》鳥長毛也。《廣韻》鳥翅也。《易·漸卦》其羽可用爲儀。《書·禹貢》齒革羽毛。《傳》羽,鳥羽。《周禮·天官·庖人》冬行鱻羽。《註》羽,鴈也。

《地官·司徒》宜羽物。《註》翟雉之屬。《禮·月令》其蟲羽。《註》象物从風鼓葉,飛鳥之屬。

五聲之一。《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

《大司樂》凡樂,圜鐘爲宮,黃鐘爲角,大簇爲徵,姑洗爲羽。《註》凡五聲,宮之所生,濁者爲角,淸者爲徵羽。《禮·月令》其音羽。《註》羽數四十八,屬水者,以爲最淸物之象也。

《樂記》宮爲君,商爲臣,角爲民,徵爲事,羽爲物。《前漢·律歷志》羽,宇也,物聚臧宇覆之也。

舞者所執也。《書·大禹謨》舞幹羽於兩階。《傳》羽,翳也,舞者所執。《周禮·地官·舞師》敎羽舞。《註》羽,析白羽爲之,形如帗也。《左傳·隱五年》初獻六羽。公問羽數于衆,仲對曰:天子用八,諸侯六,大夫四。

山名。《書·舜典》殛鯀於羽山。《傳》羽山,東裔在海中。

《禹貢》蒙羽其藝。《疏》羽山,在東海祝其縣南。《史記·五帝紀註》羽山,在沂州臨沂縣界。

星名。《史記·天官書》其南有衆星,曰羽林天軍。《註》羽林三十五星,三三而聚散,在壘辟南,天軍也。

官名。《前漢·百官志》期門羽林。《註》師古曰:羽林,亦宿衛之官,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也。一說羽,所以爲王者羽翼也。

姓。《左傳·襄三十年》羽頡出奔晉。

《山海經》羽民國,其人長項,身生羽。

《廣韻》《集韻》《韻會》王遇切,音雩。義同。

《集韻》《類篇》後五切,音戸。緩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五分其長,而羽其一。

【裁】

裁【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牆來切,音材。《說文》制衣也。《玉篇》裂也。

《儀禮·士喪禮疏》布單衣,漢時名爲通裁。

節也。《易·繫辭》化而裁之謂之變。《吳語》救其不足,裁其有餘。

鑒別也。《後漢·李膺傳》獨持風裁。

自裁,自殺也。《前漢·霍光傳》卒有物故自裁。

裁度也,與財通。《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

通纔。《前漢·功臣傳》戸口可得而數,裁什二三。

《廣韻》昨代切,音在。亦製裁也。《穀梁傳序》準裁靡定。《註》讀去聲。

《韻補》叶前西切,音齊。《楚辭·惜誓》黃鵠後時而寄處兮,鴟梟羣而制之。神龍失水而陸居兮,爲螻蟻之所裁。

【袿】

袿【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攜切《集韻》《韻會》涓畦切,音圭。《廣雅》長襦也。《釋名》婦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廣下狹,如刀圭也。《後漢·皇后紀》簪珥光采,袿裳鮮明。《傅毅·舞賦》華袿飛髾而雜纖羅。

《集韻》均窺切,音規。《類篇》衣袪。《揚子·方言》袿謂之裾。《嵆康詩》微風動袿。《張華·白紵歌》羅袿徐轉紅袖揚。

《博雅》袖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