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跨苏耽岭头鹤

出自:宋代·华镇《次韵和湖南运判司勋曹公衡山行》

拼音:[kěn][kuà][sū,sù][dān][lǐng,líng][tóu,tou][hè]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大山隐隐横如衡,北与常岳当天经。
发奇吐怪无时停,旦暮生气凝紫青。
隆隆翠光照南溟,是为朱陵赤帝庭。
奇峰八九罗明星,真仙宴集通层城。
飞楼叠阁到绝顶,环回照映真云屏。
流泉夜逐银河倾,危石上与支机撑。
轻舆飞盖不知峻,来往常见林梢盈。
炳灵弥世动宸扆,仪物严奉侔朝廷。
天章国宝萃神异,金华墨彩光峥嵘。
提封奄有神仙宅,星轺部按经云扃。
传经俯可拾青紫,摛华早合登蓬瀛。
肯跨苏耽岭头鹤,轻逐浮丘吹玉笙。
暂将胜具拟玄度,行与大帝调六英。
汉庭已当思汲黯,紫坦归次光晶荧。
寻源况曾到鸡足,根尘洗尽丹台灵。
宰官应世通有诚,飞云何意超鸿冥。
玄珠不独罔象得,白雪一点洪炉生。
诗豪墨妙天许并,云崖苏壁增新铭。
紫虚羽盖飘竛竮,湘源宝瑟鸣兰汀。
蛾眉旋顾若自失,霜威一肃春华零。
琴高睥睨不敢请,遗鲤失步奔长鲸。
平反犴狱成虚囹,奸豪敛衽无辜宁。
随车霭霭留馀馨,千里卷尽重云暝。
威形不习西门豹,襟风远析湘人酲。
自怜匏系致身误,迟日坐费三春晴。
况无氛翳动精祲,照乘惟有仙花明。
日边应许留姓名,云车未间相逢迎。
花源深处寻遗氓,枕泉漱石穷幽清。
拂掠朱鸾毛羽轻,朗听日毂声鍧鍧。
谁知信舍远千里,胸中浩气高难平。
翰林一想天姥起,当年飞梦三更成。
便欲登临云顶寺,俯看练带潇湘横。
惊闻佳句得交佩,传写宝秘胜韦籯。
清新自是文章伯,飞誉高华由妙龄。
美如时雨恣飞洒,有声著物皆欣听。
河流万里势不息,曲折细可为章程。
大匠斤斧何经营,良贾厚藏非力耕。
锋铓铦利新发硎,文彩繁缛森华缨。
洗心吟玩曾未再,已觉两腋生羽翎。
千岩万壑句中尽,此身如在衡山行。

查看原文

注释

【苏耽】传说中的仙人。又称"苏仙公"。相传他升飞前留给母亲一个柜子,扣之可得日常所需,后其母开柜视之,从中飞出两只白鹤,柜就不再灵验了。三百年后,有一只白鹤停在郡城东北楼上,它就是苏耽。事见晋葛洪《神仙传.苏仙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耒水》称他成仙前曾游栖在黄溪东山中,成仙后有人见他乘白马回到山中,因此为他立了祠,并把这座山改名为马岭山。
【岭头】1.山顶。 2.特指五岭的山顶。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肯】

肯【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正韻》苦等切,音懇。《爾雅·釋言》肯,可也。《詩·衞風》惠然肯來。《箋》可也。《前漢·高帝紀》高帝數讓,衆莫肯爲。

《集韻》可亥切,音愷。《字林》著骨肉也。《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註》著骨肉也。肯,著也。《集韻》或作肎肻。

【跨】

跨【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苦化切《集韻》《韻會》枯化切,音胯。《說文》渡也。《玉篇》越也。《左傳·昭十三年》康王跨之。《註》過其上。

《廣韻》兩股閒也。《詩·魯頌》有驈有黃。《傳》驪馬白跨曰驈。《疏》郭云:髀閒也。倉頡篇云:兩股閒也。

《廣韻》《集韻》《正韻》苦故切,音庫。踞也。《晉語》不跨其國。《註》猶踞也。《史記·李斯傳》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跨野馬。《註》索隱曰:跨,乗之也。

《廣韻》苦瓜切《集韻》《韻會》《正韻》枯瓜切,音誇。吳人云坐曰跨。《類篇》大坐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瓦切,音㡁。䠚跨,行不進貌。

《集韻》枯買切,音胯。䠚跨,行貌。

【苏】

蘇【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素姑切《集韻》《正韻》孫租切,音酥。《說文》桂荏也。《本草》紫蘇。《註》蘇,从穌,舒暢也。蘇性舒暢,行氣和血,故謂之蘇。蘇乃荏類,而味辛如桂,故《爾雅》謂之桂荏。

《揚子·方言》蘇,芥草也,江淮南楚之閒曰蘇。

木名。《詩·鄭風》山有扶蘇。《傳》扶蘇,扶胥,小木也。

流蘇。《西京雜記》昭陽殿壁帶往往爲黃金釭,皆銜五色流蘇。《司馬相如·上林賦》《註》蘇,析羽也。

息也。《書·仲虺之誥》后來其蘇。

死更生。《戰國策》勃然乃蘇。

取也。《屈原·離騷》蘇糞壤以充幃兮。《綱目集覽》取草曰蘇。

《韻會》蘇蘇,氣索貌。《易·震卦》震蘇蘇。《註》恐懼不安之貌。《王註》躁動貌。

臺名。《吳語》高高下下,以罷民于姑蘇。《註》姑蘇,臺也。

亭名。《後漢·郡國志》襄國有蘇人亭。

國名。《魏志·東夷傳》諸國各有別色,名之爲蘇塗。

姓。《書·立政》司,封蘇國。

《集韻》山於切,音疋。詩扶蘇之蘇,徐邈讀疋。

《字彙補》蘇故切,音傃。《荀子·議兵篇》蘇刃者死。《註》蘇讀作傃,謂相向格鬭者。

【耽】

耽【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酖。《說文》耳大垂也。《淮南子·地形訓》夸父耽耳,在其北方。《註》耽耳,耳垂在肩上。

《玉篇》樂也。《書·無逸》惟耽樂之從。《傳》過樂謂之耽。《詩·衞風》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傳》耽,樂也。

《廣韻》虎視。《易·頤卦》虎視耽耽。《註》虎視耽耽,威而不猛,不惡而嚴。《前漢·敘傳》六世耽耽,其欲浟浟。《註》師古曰:耽耽,威視之貌。

《五音集韻》徒含切,音覃。視近而志遠。

《張衡·西京賦》大厦耽耽。《註》耽,音丹。耽耽,深邃之貌。

都感切,音黕。亦虎視。

徒感切,音禫。徐視也。

【岭】

岭【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郎丁切,音零岭巆,山深貌。

山名。《唐·元結·閔岭中樂府》入岭中而登玉峰。(嶺)〔古文〕阾《唐韻》良郢切《集韻》《正韻》里郢切《韻會》里整切,音領。《說文》山道也。《廣韻》山坡也。《正字通》山之肩領,可通道路者。《裴潛廣州記》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爲五嶺。《鄧德明·南康記》大庾,桂陽,騎田,九眞,都龎,臨賀,萌渚,始安,越城,爲九嶺。《沈約詩》置嶺白雲閒。

通作領。《前漢·嚴助傳》輿轎而踰領。

叶離珍切,音陵。《王褒·九懷》駕元螭兮北征,曏吾路兮蔥嶺。連五宿兮建旄,揚氛氣兮爲旌。

【头】

頭【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投。《說文》首也。《禮·玉藻》頭容直。《釋名》頭,獨也,於體高而獨也。

古者謂一人爲一頭。《春秋元命苞》十紀,其一曰九頭紀,卽人皇氏。人皇兄弟九人故也。

《儀禮·士相見禮》贄,冬用雉,夏用腒,左頭奉之。《註》頭,陽也。《疏》執禽者左首。雉以不可生服,故殺之。雖死猶尚左,以從陽也。

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註》豎,小吏,名頭須。

藥名。《本草綱目》百頭,貫衆也。一名鴟頭。《陶弘景曰》葉似大蕨,毛芒似老鴟頭。

《唐韻》《正韻》古音徒。《古詩》東方千餘騎,夫壻居上頭。何用識夫壻,白馬從驪駒。《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上紀開闢,邃古之初。五龍比翼,人皇九頭。

與兜通。《山海經》讙頭國。《註》讙兜,堯臣,有罪投南海而死,帝憐之,使其子居南海而祠之。《博物志》作讙兜國。

【鹤】

鶴【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下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曷各切,鶴也。古謂之仙禽,亦名露禽,或又謂之隂羽。《本草》鶴白色㿥㿥,故又名八公。《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詩·小雅》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淮南子·說山訓》雞知將旦,鶴知夜半。《左傳·閔二年》衞懿公好鶴,鶴有乗軒者。

地名。《史記·衞世家註》鶴城在滑州匡城縣正南十五里。

《莊子·徐無鬼》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郭註》鶴列,陳兵也。

鶴膝,矛名。鶴之膝隆起,故吳矛骹大者爲鶴膝。

《逸雅》鋤,助也。齊人謂其頭曰鶴,似鶴頭也。

姓。鶴壽,見《金史》。

《正韻》與翯同。《詩·大雅》白鳥翯翯。《孟子》作鶴鶴。

叶胡沃切,音礐。《嵆康·琴賦》下逮謠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別鶴。

相关诗句
此身如在衡山行 千岩万壑句中尽 已觉两腋生羽翎 洗心吟玩曾未再 文彩繁缛森华缨 锋铓铦利新发硎 良贾厚藏非力耕 大匠斤斧何经营 曲折细可为章程 河流万里势不息 有声著物皆欣听 美如时雨恣飞洒 飞誉高华由妙龄 清新自是文章伯 传写宝秘胜韦籯 惊闻佳句得交佩 俯看练带潇湘横 便欲登临云顶寺 当年飞梦三更成 翰林一想天姥起 胸中浩气高难平 谁知信舍远千里 朗听日毂声鍧鍧 拂掠朱鸾毛羽轻 枕泉漱石穷幽清 花源深处寻遗氓 云车未间相逢迎 日边应许留姓名 照乘惟有仙花明 况无氛翳动精祲 迟日坐费三春晴 自怜匏系致身误 襟风远析湘人酲 威形不习西门豹 千里卷尽重云暝 随车霭霭留馀馨 奸豪敛衽无辜宁 平反犴狱成虚囹 遗鲤失步奔长鲸 琴高睥睨不敢请 霜威一肃春华零 蛾眉旋顾若自失 湘源宝瑟鸣兰汀 紫虚羽盖飘竛竮 云崖苏壁增新铭 诗豪墨妙天许并 白雪一点洪炉生 玄珠不独罔象得 飞云何意超鸿冥 宰官应世通有诚 根尘洗尽丹台灵 寻源况曾到鸡足 紫坦归次光晶荧 汉庭已当思汲黯 行与大帝调六英 暂将胜具拟玄度 轻逐浮丘吹玉笙 肯跨苏耽岭头鹤 摛华早合登蓬瀛 传经俯可拾青紫 星轺部按经云扃 提封奄有神仙宅 金华墨彩光峥嵘 天章国宝萃神异 仪物严奉侔朝廷 炳灵弥世动宸扆 来往常见林梢盈 轻舆飞盖不知峻 危石上与支机撑 流泉夜逐银河倾 环回照映真云屏 飞楼叠阁到绝顶 真仙宴集通层城 奇峰八九罗明星 是为朱陵赤帝庭 隆隆翠光照南溟 旦暮生气凝紫青 发奇吐怪无时停 北与常岳当天经 大山隐隐横如衡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