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说乘槎犯斗还

出自:清代·黄遵宪《远归》

拼音:[jìng][shuō,shuì,yuè][chéng,shèng][chá][fàn][dǒu,dòu][huán,hái]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人人相见各开颜,载得春风入玉关。
邻里关心问筐箧,儿童拍手唱刀环。
且图傍岸牵舟住,竞说乘槎犯斗还
海外名山都看遍,杖藜还看故乡山。

查看原文

注释

【乘槎】1.亦作"乘楂"。 2.乘坐竹﹑木筏。传说天河与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见有浮槎去来,不失期,遂立飞阁于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织女﹑牵牛。此人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后至蜀,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正是此人到天河时。见晋张华《博物志》卷十。《艺文类聚》卷八引"查"作"楂"。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也载有类似的传说:汉张骞奉命出使西域等河源,乘槎经月,到一城市,见有一女在室内织布,又见一男子牵牛饮河,后带回织女送给他的支机石。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宋苏轼《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清孔尚任《岸桴记》:"予乘槎三年﹐江淮湖海﹐住若里巷。"后用以比喻奉使。
【犯斗】神话传说天河通海,有个住在海边的人,见年年八月海上木筏按期往来,便带粮乘筏,泛游至天河,见到牛郎织女。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三。又相传汉张骞出使大夏,寻河源,乘槎见所谓牛郎织女。见周密《癸辛杂识前集.乘槎》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后以"犯斗"指登天。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竞】

競【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4画

《廣韻》渠敬切《集韻》《韻會》渠映切《正韻》具映切,音傹。彊也。《書·立政》乃有室大競。《爾雅·釋詁》競,彊也。《左傳·僖七年》心則不競,何憚于病。

爭也,逐也,高也,遽也。《詩·商頌》不競不絿。《註》競,逐也。《左傳·襄十年》鄭其有災乎,師競已甚。《註》爭競也。《哀二十三年》: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與有職競焉。《註》競,遽也。

《增韻》盛也。《左傳·昭三年》二惠競爽。

《集韻》或作。亦作傹。《周禮·春官·鐘師註》繁遏執傹也。《韻會補》又作倞。《開元五經文字》毛詩:秉心無倞。

借作境。《秦詛楚文》奮兵盛師,以偪邊競。

叶居良切。《黃庭經》魂魄內守不爭競,神生腹中銜玉鐺。

叶其兩切。《詩·大雅》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實維,秉心無競。俗作。

【说】

說【考證·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易·益卦》民説無彊。〕謹照原文無彊改爲無疆。

【乘】

乘【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繩。《廣韻》駕也,登也。《易•乾卦》時乘六龍以御天。

因也。《孟子》不如乘勢。《老子•道德經》乗乗兮若無所歸。

治也。《詩•豳風》亟其乘屋。

勝也。《周語》乘人不義陵也。

計也。《周禮•夏官•槀人》乘其事,試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誅賞。

姓。漢煮棗侯乗昌。

《廣韻》《韻會》實證切《集韻》石證切,音剩。車也。《詩•小雅》元戎十乘,以先啓行。

物雙曰乘。《左傳•僖三十三年》弦高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揚子•方言》雙鴈曰乘。

物四數皆曰乘。《禮•少儀》乘壺酒。《孟子》發乗矢。

乗丘,地名。《爾雅•釋地註》乗丘,形似車乘也。

草名。《爾雅•釋草》望乘車。《註》可爲索,長丈餘。

《韻會》乘者,載也。取載事爲名。《孟子》晋之乗。◎按《韻瑞》引晋乘入平聲,誤。今宗譜曰家乘,義與史乘通。

《傳燈錄》禪有淺深階級,一小乘,一大乘。頓悟自心無漏智,此心卽佛,曰最上乘。《宋沙門契嵩•原敎篇》五乘皆統之於三藏。一人乗,二天乗,三聲聞乗,四緣覺乘,五菩薩乘。後三乘導其徒出世也。前二乗以欲不可輒去,就其情而制之也。皆去聲。

《集韻》諸應切,音證。姓也。《說文》本作椉。

【槎】

槎【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韻會》仕下切《集韻》側下切《正韻》茶下切,。《魯語》里革曰山不槎檗。《尚書·刋木註》刋,槎其木。

《唐韻》仕加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加切,音查。義同。

桴也。同查。見查字註。

【犯】

犯【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凡上聲。《玉篇》抵觸也。《廣韻》干也,侵也,僭也,勝也。《爾雅·釋詁》犯,勝也。《註》陵犯,得勝也。《書·大禹謨》兹用不犯于有司。《禮·曲禮》介冑則有不可犯之色。

《檀弓》事親,有隱而無犯。《周禮·夏官》大馭掌馭玉路,以祀及犯軷。《註》行山曰軷。犯之者,封土爲山象,以菩芻棘柏爲神主。旣祭之,則以車轢之而去,喻無險難也。

《字彙補》叶符店切。《歐陽修·新孀詩》蘭枯蕙死誰復弔,殘菊籬根爭豔豔。靑松守節見臨危,正色凜凜不可犯。

【斗】

斗【卯集下】【斗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當口切,音陡。《說文》大升也。《羣經音辨》升十之也。《史記·李斯傳》平斗斛度量。《前漢·律歷志》斗者,聚升之量也。

宿名。《春秋·運斗樞》第一至第四爲魁,第五至第七爲杓,合爲斗。居隂播陽,故稱北斗。《易·豐卦》日中見斗。《疏》日中盛明之時,而斗星顯見。《詩·小雅》維北有斗。《疏》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又》衡殷南斗。《註》南斗六星爲天廟,丞相大宰之位。

酒器。《詩·大雅》酌以大斗。《疏》大斗長三尺,謂其柄也。蓋從大器挹之於樽,用此勺耳。《史記·滑稽傳》目眙不禁,飮可七八斗。

吳中市魚亦以斗計。《松陵倡和詩》一斗霜鱗換濁醪。

《前漢·王莽傳》作威斗,長二尺五寸。

《周禮·地官·序官掌染革註》染革藍蒨象斗之屬。《疏》象斗,染黑。

《尚書序》皆科斗文字。《疏》科斗,蟲名。蝦蟆子也。書形似之。

《史記·封禪書》成山斗入海。《註》謂斗絕曲入海也。

《韓愈·答張十一詩》斗覺霜毛一半加。

《集韻》《正韻》腫庾切,音主。枓,或省作斗。勺也。《周禮·春官·鬯人》大喪之大渳設斗。《註》所以沃尸也。《釋文》斗依注,音主。

【还】

还【備考·酉集】【辵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篇海類編》音浮。

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

《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

《灌嬰傳》還定三秦。

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

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

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還。

與環同。《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

《廣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音旋。與旋同。《禮·禮運》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爲本也。《註》迭相終而還相始,如環無端也。

《正韻》轉也。《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註》周旋圓轉,折旋方轉也。

便捷貌。《詩·齊風》子之還兮。

速也,卽也。《前漢·董仲舒傳》此皆可使還至而立效者也。

《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遶也,圍也。《儀禮·旣夕》祖還車不易位。《司馬相如·子虛賦》旋還乎後宮。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