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母举一觞

出自:清代·黄遵宪《为同年吴德潚寿其母夫人》

拼音:[yuàn][mǔ][jǔ][yī][shāng]

平仄:仄仄仄平平

郁郁龙象山,松柏森苍苍。
中有丹山鸟,哀鸣复回翔。
树下即方池,池旁多鸳鸯。
封缸有美酒,罗列东西厢。
新妇厨下来,徐徐捧羹汤。
长孙华蘤冠,幼孙明月珰。
再拜拜寿母,愿母举一觞
呼潇汝来前,未言泪盈眶。
瞿瞿心目中,曷尝须臾忘!汝父初闻丧,星奔去澄江。
露宿衣难斯,雨泣铃郎当。
沈沈永宁城,凄风摇阴房。
切脉雰乱丝,背面欹空床。
病名我不知,何由知医方?回头看我面,眼语诸儿郎。
复指白衣冠,当作收敛装。
汝时口啖饼,学哭嬉柩旁。
为汝换锦袍,随兄爇炉香。
朝发沪州头,丹旐魂飞扬。
暮宿巴江尾,白鸡鸣悽怆。
体夫詈重棺,骑奴嘲空囊。
家有垂白母,犹待儿治丧。
遥遥二千里,如何到家乡?明年汝兄归,捧棺交汝兄。
逝者遂已矣,存者称未亡。
我今七十三,忽忽四十霜。
食梅难得甜,啖蔗难得浆。
何图见孙曾,驩笑同此堂。
潇也奉母言,手书告其朋。
同年黄遵宪,曾历各海邦。
西俗重妇女,安居如天堂。
一簪值十万,一衣百万强。
登楼客持裾,试马夫引缰。
梦中不识役,矧乃身手当。
虽则同女身,苦乐何参商?吁嗟三代后,女学将毋忘。
执业只箕帚,论功惟酒浆。
所托或寒微,持身备嫔嫱。
拳拳事女君,缩缩足循墙。
人权绌已甚,世情习为常。
周婆欲制礼,胡儿惟有娘。
将此语人人,人人疑荒唐。
人生于父母,犹戴日月光。
同是鞠育恩,谁能忍分张?当时黔蜀交,塞道嗥豺狼。
驱儿就兄学,虎口儿勿惊。
黄巾动地来,捉人锁琅珰。
弃家匿深山,视盎无宿粮。
蜀姜与蜀锦,殷勤远寄将。
口书勉儿学,儿学毋怠荒。
山中多黄檗,甘苦母自尝。
母苦儿则知,不知母何望?潇今富学行,非母曷有成。
斯实备父德,岂徒慰姑嫜。
作妇甘卑屈,为亲宜显扬。
显扬万分一,恩义终难详。
盘龙恭人诰,雕螭节孝坊。
悠悠《鹿鸣》诗,并坐歌笙簧。
歌我《述德篇》,彤管何芬芳。
持谢有母人,念兹永勿忘!

查看原文

字义

【愿】

愿【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魚怨切《集韻》《韻會》《正韻》虞怨切,音願。《說文》謹也。

愨也,善也。《書·臯陶謨》愿而恭。

與原通。《論語》鄕原,德之賊也。《朱傳》原,與愿同。

《集韻》愚袁切,音元。《周禮·秋官·大司》上愿糾暴。劉昌宗讀。

【母】

母【辰集下】【毋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廣韻》《正韻》莫厚切《集韻》《韻會》莫後切,音某。《廣雅》母,牧也。言育養子也。《釋名》冒也,含已生也。《增韻》慕也。嬰兒所慕也。《說文》从女,象懷子形。一曰象乳形。《蒼頡篇》其中有兩點,象人乳形。豎通者卽爲毋。《詩·小雅》母兮鞠我。

天地爲大父母。《書·泰誓》惟天地萬物父母。《易·說卦》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蔡邕·獨斷》天子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姊事月。

《老子·道德經》有名萬物之母。

日爲陽德之精,故稱日母。《枚乗·七發》流攬無窮。歸神日母。

元氣之本曰氣母。《莊子·大宗師篇》伏羲得之,以襲氣母。

父母,尊親之詞。《詩·小雅》豈弟君子,民之父母。《禮·表記》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親。

《揚子·方言》南楚洭之閒,母謂之媓。《淮南子·說山訓》西家子謂其母曰社。《說文》蜀人謂母曰姐,齊人謂母曰嬭,又曰㜷,吳人曰媒。《眞臘風土記》呼父爲巴駞,呼母爲米。方音不同,皆自母而變。

乳母亦曰母。《越語》生三人,公與之母。

禽獸之牝皆曰母。《孟子》五母雞,二母彘。《前漢·昭帝紀》罷天下亭母馬。《張華·禽經》鷇將生,子呼母應。雛旣生,母呼子應。《蘇軾·仇池筆記》眉州縣有一小佛屋,俗謂之猪母佛。

十母,謂甲乙之屬,十干也。十二支爲十二子。見《史記·律書》。

西王母,神名。見《山海經》。《大戴禮》云:舜時,西王母獻白玉琯。

寶母,所以集寶者。《祥異記》魏生常得一美石,後有胡人見之,曰:此寶母。每月望,設壇海邊上,可以集珠寶。

嶺南有瘴母。《鄭熊·番禺雜記》五羊嶺表見有物自空而下,始如彈丸,漸如車輪,遂四散。人中之卽病,謂之瘴母。

鬼母,神名。《括異記》南海小虞山有鬼母,一產千鬼。朝產之,暮食之。今蒼梧有鬼姑神是也。

凡物之有大小者皆曰子母。《詩·鄭風·盧重環·毛傳》重環,子母環也。《疏》謂大環貫一小環。

錢有子母錢。《周語註》重曰母,輕曰子。子母相通,民乃得所欲。

牛有子母牛。《易·說卦》坤爲子母牛。正義曰:取其多蕃畜而順。

子母竹,今之慈竹也。見《任昉·述異記》。

子母瓜,取收瓜子,故名。見《齊民要術》。

甯母,地名。《春秋·僖七年》公會齊侯,盟于甯母。《後漢·郡國志》山陽郡方與縣有泥母亭,或曰古甯母。

慈母、雨母,皆山名。《丹陽記》江寜縣南三十里有慈母山,生簫管竹。《荆州記》湘東有雨母山。

雲母,扇名。

屛名。《西京雜記》昭陽殿有雲母扇、雲母屛風。

雲母竹,竹之大者。見《郭義恭·廣志》。

《贊寜·筍譜》有雲母筍。

益母、貝母、知母,俱藥草名。蟁母、鴾母,俱鳥名。喜母,蟲名。俱見《爾雅·註疏》。

酒滓謂之酪母,見《本草》。

胡母,複姓。《後漢·獻帝紀》有胡母班。《風俗通》云:胡母,姓,本陳胡公之後,齊宣王母弟,別封母鄕。遠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

《集韻》蒙晡切《正韻》莫胡切,音模。熬餌也。《禮·內則》煎醢加黍上,沃以膏,曰淳母。《鄭註》母,讀曰模。模,象也。作此象淳熬。

叶母婢切。音敉。《詩·鄭風》豈敢愛之,畏我父母。叶上杞里。《魯頌》魯侯燕喜,令妻壽母。《蔡邕·崔夫人誄》昔在共姜,陪臣之母。勞謙紡繢,仲尼是紀。

【举】

未集下】【臼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也。一曰輿也。《徐曰》輿輦。《增韻》扛也。

挈也。《廣韻》擎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觴白眼望靑天。

《增韻》立也。《左傳·文元年》楚國之,立也。

言也。《禮·曲禮》主人不問,客不先。

《雜記》過而,猶言也。

動也。《楚語》夫事君者,不爲外內行,不爲豐約。

《韻會》稱也,揚也,拔也。《禮·檀弓》所之於君,以爲大夫土也。

《儒行》懷忠信以待,力行以待取。

皆也。《左傳·哀六年》君書其數。

合也。《史記·刺客傳》韓門扣頭,以向空坐。

行也。《周禮·地官·師氏》凡祭祀賔客,會同喪紀,軍旅王,猶行也。

起也。《晉語》王,興起之王。

《詩·大雅》靡神不,猶宗也。

《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雖有凶旱水溢,民無菜色,然後天子食,日。

《儀禮·特牲饋食禮》嗣,猶飮也。

《周禮·地官·司門》凡財物,犯禁者之,沒入官。

《司關》凡貨不出于關者,其貨。《註》從私道出避稅者,則沒其財。

鳥飛也。《論語》色斯。

《儀禮·特牲饋食禮》乃食食。

唐人舉止端麗曰江南子。

《小爾雅》二十四銖曰兩,兩有半曰捷,倍捷曰,三兩。

姓。出《姓苑》。

木名。《山海經》萯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北望河林,其狀如蒨如,櫸柳,大者連抱數仞。

獸名。《山海經》崇吾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父也。

地名。《春秋·定四年》蔡侯以吳子及楚人戰于柏,楚地。

山名。《山海經》讙之山。

《集韻》《韻會》《正韻》。《註》叶去聲。

《集韻》羊諸切,音余。對舉也。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觞】

觴【酉集上】【角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式陽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音商。《說文》觶實曰觴,虛曰觶。《韻會》酒巵總名。《三禮圖》凡諸觴形皆同,升數則異。《詩·周南·卷耳疏》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總名曰爵,其實曰觴。觴者,餉也。《左傳·成二年》奉觴加璧以進。《前漢·外戚傳》酌羽觴兮銷憂。《孟康曰》羽觴,爵也。作生爵形,有頭、尾、羽翼。

飮人以酒亦曰觴。《左傳·襄二十三年》觴曲沃人。《戰國策》張儀曰:願王賜之觴。王曰:諾。乃觴之。

濫觴。《家語》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濫觴。《王肅註》觴,可以盛酒,言其微也。是濫觴謂始出之微。《唐明皇·孝經序》濫觴於漢,蓋用此義。近世有指爲末流之弊者,誤。

觴深,淵名。《莊子·達生篇》吾嘗濟乎觴深之淵。籀文作。

相关诗句
念兹永勿忘 持谢有母人 彤管何芬芳 歌我《述德篇》 并坐歌笙簧 悠悠《鹿鸣》诗 雕螭节孝坊 盘龙恭人诰 恩义终难详 显扬万分一 为亲宜显扬 作妇甘卑屈 岂徒慰姑嫜 斯实备父德 非母曷有成 潇今富学行 不知母何望 母苦儿则知 甘苦母自尝 山中多黄檗 儿学毋怠荒 口书勉儿学 殷勤远寄将 蜀姜与蜀锦 视盎无宿粮 弃家匿深山 捉人锁琅珰 黄巾动地来 虎口儿勿惊 驱儿就兄学 塞道嗥豺狼 当时黔蜀交 谁能忍分张 同是鞠育恩 犹戴日月光 人生于父母 人人疑荒唐 将此语人人 胡儿惟有娘 周婆欲制礼 世情习为常 人权绌已甚 缩缩足循墙 拳拳事女君 持身备嫔嫱 所托或寒微 论功惟酒浆 执业只箕帚 女学将毋忘 吁嗟三代后 苦乐何参商 虽则同女身 矧乃身手当 梦中不识役 试马夫引缰 登楼客持裾 一衣百万强 一簪值十万 安居如天堂 西俗重妇女 曾历各海邦 同年黄遵宪 手书告其朋 潇也奉母言 驩笑同此堂 何图见孙曾 啖蔗难得浆 食梅难得甜 忽忽四十霜 我今七十三 存者称未亡 逝者遂已矣 捧棺交汝兄 明年汝兄归 如何到家乡 遥遥二千里 犹待儿治丧 家有垂白母 骑奴嘲空囊 体夫詈重棺 白鸡鸣悽怆 暮宿巴江尾 丹旐魂飞扬 朝发沪州头 随兄爇炉香 为汝换锦袍 学哭嬉柩旁 汝时口啖饼 当作收敛装 复指白衣冠 眼语诸儿郎 回头看我面 何由知医方 病名我不知 背面欹空床 切脉雰乱丝 凄风摇阴房 沈沈永宁城 雨泣铃郎当 露宿衣难斯 星奔去澄江 汝父初闻丧 曷尝须臾忘 瞿瞿心目中 未言泪盈眶 呼潇汝来前 愿母举一觞 再拜拜寿母 幼孙明月珰 长孙华蘤冠 徐徐捧羹汤 新妇厨下来 罗列东西厢 封缸有美酒 池旁多鸳鸯 树下即方池 哀鸣复回翔 中有丹山鸟 松柏森苍苍 郁郁龙象山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