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嗟乎

出自:清代·黄遵宪《感事三首 其二》

拼音:[xū,yù][jiē][hū]

平仄:平平平

吾闻弇州西有西极国,积苏累块杳无极。
又闻昆仑山高万余里,增城九重天尺咫。
此皆钧天帝所都,聚窟亦属神仙徒。
元洲长洲本幻渺,丹水赤水疑有无。
又闻西方大秦国,远轶南海波斯胡。
水晶作柱夜光络,绣缕织罽黄金涂。
犁靬干善眩虽略妄,张骞凿空原非诬。
谈天足徵邹子说,《盖地》亦列王母图。
东西隔绝旷千载,列国崛兴强百倍。
道通南徼仍识途,舟绕大郎竟超海。
衣裳之会继兵车,跂行蠕动同一家。
穆满辙迹所不到,今者联翩来乘槎。
吁嗟乎,芒芒九有古禹域,南北东西尽戎狄。
岂知七万余里大九洲,竟有二千年来诸大国。

查看原文

注释

【吁嗟】1.叹词。表示忧伤或有所感。 2.叹词。表示赞美。 3.哀叹;叹息。
【嗟乎】1.亦作"嗟呼"。亦作"嗟虖"。 2.叹词。表示感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吁】

【嗟】

嗟【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也。《釋名》嗟,佐也。言不足以盡意,故發此聲以自佐也。《書·甘誓》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詩·周南》嗟我懷人。

《齊風》猗嗟昌兮。《疏》猗是心內不平,嗟是口之喑咀,皆傷歎之聲。《禮·檀弓》嗟來食。《廣韻》同。

《集韻》遭哥切,音䦈。《易·離卦》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音義》王肅讀遭哥切《阮籍·詠懷詩》李公悲東門,蘇子狹三河。求仁自得仁,豈復歎咨嗟。

《韻會補》子夜切,音借。同唶。《三蒼詁》咄嗟,易度也。猶言呼吸之閒。字本作唶。古有咄唶歌。世說石崇作豆粥,咄嗟而辦。

【乎】

乎【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虖《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湖。《說文》兮語之餘也。从兮,象聲上越揚之形。《徐曰》凡名兮皆上句之餘聲。《廣韻》極也。

疑辭。《詩·邶風》胡爲乎中露。《戰國策》彈鋏歸來乎。

呼聲。如魯論,參乎,使乎之類。

荒烏切。與呼同。《詩·大雅》於乎小子。《陸德明·音義》於音烏,乎音呼。《吳越春秋》越王夫人歌曰:徊復翔兮,游飇去復反兮。於乎,今經史於戲,於虖,嗚虖,嗚嘑,於乎相通,皆歎辭。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