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惑为之移

出自:宋代·左纬《大观戊子秋七月大雨洪水薄城几至奔决太守李公出祷城上即刻雨止水势为杀而民获免焉因叙其所见为古体诗五十韵且言台之城不可不修也》

拼音:[yíng][huò][wéi,wèi][zhī][yí]

平仄:平仄平平平

立秋亦云久,凉飙何参差。
蓐收气力弱,炎帝从见欺。
赤云热如火,反甚盛夏时。
阴阳互击薄,变动不可期。
飓风欻卷地,急雨如崩犁。
屋瓦逗飞鸟,云楠棼乱丝。
暗恐江汉覆,又疑山岳隳。
百川肆横流,倏忽漱城陲。
居民类烧蚁,惶恐不自持。
为鱼在顷刻,呼叫声何悲。
我公初不动,徐问其所为。
以谓吾在是,水其为民疵。
驾言径往视,朝服来登陴。
狂澜吼而至,公亦为兴咨。
端物叩头立,逡巡以致辞。
公辞殆未毕,水还疾如驰。
回首望黑云,忽然见明曦。
雨师不得逞,风伯无所施。
少皞独行令,昊天青四垂。
吁哉是可骇,神速至于斯。
苍苍其天乎,所听信已卑。
公言我不闻,岂谓天闻其。
古人称至信,水火蹈不疑。
天人虽限绝,吻合无由私。
宋景出言三,荧惑为之移
今公不待再,水灾迄免罹。
惟公古君子,诚信本天资。
行藏即造化,神速固其宜。
嗟我海邦民,此患常羁縻。
往岁雨暴作,水行适及榱。
城坏而入水,黎民无孑遗。
官府一朝废,所亡盖不赀。
朝廷痛民害,大为筑城池。
中间水屡溢,几乎与城夷。
城坚水无隙,民处不复危。
今则城已敝,阙落空残壝。
如闻去岁冬,我公闻上司。
此实民之急,请从官缮裨。
上司靳省费,移牒犹难之。
民心日懔懔,见雨常颦眉。
但恐水不至,水至决不支。
前日果见此,必知其知随。
又安知我公,有道众莫窥。
救汝于沟壑,夺汝于蛟螭。
举眼看三光,措身于两仪。
公德大如许,汝知乎不知。
恶呼汝至愚,岂能事远思。
此城苟未修,此患终未离。
明年公且去,水来将赖谁。
愿公尚怜汝,再请而勿辞。
城修有二利,官帑皆在兹。

查看原文

注释

【荧惑】1.迷惑:荧惑诸侯|荧惑耳目|受邪说荧惑。 2.古代指火星:荧惑司命。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荧】

熒【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戸扃切《集韻》懸扃切《韻會》互扃切,音螢。《說文》屋下燈燭之光。从焱冖。《前漢·班固敘傳》守突奧之熒燭。《註》師古曰:熒熒,小光之燭也。

《玉篇》熒熒,猶灼灼也。《廣韻》光也,明也。《史記·趙世家》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杜牧·阿房宮賦》明星熒熒。

熒惑,星名。《史記·天官書》察剛氣以處熒惑。亦作營。

《莊子·人閒世》而目將熒之。《註》使人眼眩也。

熒陽,縣名。《左傳·宣十二年》及熒澤,見六麋。《註》熒澤,在熒陽縣東。

《水經注》火山。似火,从地中出,名熒臺。

草名。《爾雅·釋草》熒委萎。《註》藥草也。

與螢通。《爾雅·釋蟲》熒火卽炤。《後漢·靈帝紀》逐熒光行數里。

《集韻》乎萌切,音宏。火光。

維傾切,音營。義同。

《集韻》《類篇》。《集韻》本作滎。水名。

《集韻》烏迥切,音濙。同瑩。聽瑩,疑惑也。《莊子·齊物論》是黃帝之所聽熒也。

《五音集韻》烏絅切,音鎣。火光貌。

《集韻》胡鎣切,濙去聲。暫明貌。

【惑】

惑【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正韻》戸國切《集韻》《韻會》穫北切。《說文》亂也。从心或聲。《廣韻》迷也。《增韻》疑也。

《諡法》滿志多窮曰惑。

熒惑,星名。

或作掝。《荀子·不苟篇》誰能以己之僬僬,受人之掝掝。亦通作或。《孟子》無或乎,王之不智也。《史記·賈誼服鳥賦》衆人或或。本作或,後加心以別之。

【为】

爲【巳集中】【爪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潙。《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爾雅·釋言》作,造,爲也。《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治也。《晉語》疾不可爲也。《註》爲,治也。

使也。《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註》爲,猶使也。

語詞。《前漢·武帝紀》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姓。《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南郡太守爲昆。《韻會》魯昭公子公爲之後。

《廣韻》《集韻》《韻會》于僞切,音䧦。《廣韻》助也。《增韻》所以也,緣也,被也,護也,與也。《書·咸有一德》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釋文》爲上爲下之爲,于僞反。徐云:四爲字皆于僞反。

《多士》惟我下民秉爲。《詩·大雅》福祿來爲。《箋》爲,猶助也。《釋文》于僞反,協句如字。

叶吾何切,音莪。《詩·王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尙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尙寐無吪。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移】

移【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弋支切《集韻》《韻會》余支切《正韻》延知切,音匜。《說文》禾相倚移也。《六書故》移秧也。凡種稻先苗之後移之。

《說文》一曰禾名。

遷也。《韻會》今遷徙之迻借作移。《書·多士》移爾遐逖。

《廣韻》易也,延也。《博雅》轉也。《書·畢命》世變風移。《禮·大傳》絕族無移服。《疏》在旁而及曰移。言不延移及之。

《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毋移。《疏》移謂靡匜搖動也。

《廣韻》遺也。《博雅》移,脫遺也。

官曹公府不相臨敬,則爲移書箋表之類也。《前漢·公孫弘傳》弘乃移病免歸。《註》移書言病。《後漢·光武紀》於是致僚屬作文移。《註》文書移於屬縣。

姓。《風俗通》漢弘農太守移良。

山名。《水經注》沅水源出許山,流注於熊溪,熊溪南帶移山,山本在水北,夕中風雨,旦而山移水南,故名。

通作施。《前漢·衞綰傳》劒者,人之所施易,獨至今乎。《如淳註》施,讀曰移。言劒者人所好,故多數移易貿換之也。

《集韻》《韻會》以豉切,音異。《禮·郊特牲》以移民也。《註》移之言羨也。《疏》以蜡祭豐饒,皆醉飽酒食,使人歆羨也。

《曹植·鷂雀賦》雀得鷂言,意甚不移目如擘椒,跳蕭二翅。《註》移,遷也。

《集韻》敞切,音侈。《禮·表記》衣服以移之。《註》移讀如水汜移之移。猶廣大也。

叶牛何切,音俄。《楚辭·七諫》淸泠泠而殲滅兮,溷湛湛以日多。梟鴞旣以成羣兮,鶴弭翼而屛移。

相关诗句
官帑皆在兹 城修有二利 再请而勿辞 愿公尚怜汝 水来将赖谁 明年公且去 此患终未离 此城苟未修 岂能事远思 恶呼汝至愚 汝知乎不知 公德大如许 措身于两仪 举眼看三光 夺汝于蛟螭 救汝于沟壑 有道众莫窥 又安知我公 必知其知随 前日果见此 水至决不支 但恐水不至 见雨常颦眉 民心日懔懔 移牒犹难之 上司靳省费 请从官缮裨 此实民之急 我公闻上司 如闻去岁冬 阙落空残壝 今则城已敝 民处不复危 城坚水无隙 几乎与城夷 中间水屡溢 大为筑城池 朝廷痛民害 所亡盖不赀 官府一朝废 黎民无孑遗 城坏而入水 水行适及榱 往岁雨暴作 此患常羁縻 嗟我海邦民 神速固其宜 行藏即造化 诚信本天资 惟公古君子 水灾迄免罹 今公不待再 荧惑为之移 宋景出言三 吻合无由私 天人虽限绝 水火蹈不疑 古人称至信 岂谓天闻其 公言我不闻 所听信已卑 苍苍其天乎 神速至于斯 吁哉是可骇 昊天青四垂 少皞独行令 风伯无所施 雨师不得逞 忽然见明曦 回首望黑云 水还疾如驰 公辞殆未毕 逡巡以致辞 端物叩头立 公亦为兴咨 狂澜吼而至 朝服来登陴 驾言径往视 水其为民疵 以谓吾在是 徐问其所为 我公初不动 呼叫声何悲 为鱼在顷刻 惶恐不自持 居民类烧蚁 倏忽漱城陲 百川肆横流 又疑山岳隳 暗恐江汉覆 云楠棼乱丝 屋瓦逗飞鸟 急雨如崩犁 飓风欻卷地 变动不可期 阴阳互击薄 反甚盛夏时 赤云热如火 炎帝从见欺 蓐收气力弱 凉飙何参差 立秋亦云久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