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以克忧瘅

出自:清代·陈曾寿《觉先弟自京寄槟榔来诗以报之》

拼音:[chí][yǐ][kè][yōu][dàn,dān]

平仄:平仄仄平平

我生嗜槟榔,日用论斤夥。
了无羊踏园,空用敌饭颗。
柳州昔禦魅,持以克忧瘅
壅积虽破决,正气伤亦颇。
万味舌所甘,肉食观颐朵。
独此风调殊,龂龂与齿可。
戆猛饶妩媚,坚磨励坎坷。
酒罢宜解酲,倦馀还起惰。
造次代茶煎,坰炯长夜坐。
疏通?笋肠,出言如炙輠。
洗涤助冥搜,字字必贴妥。
诸弟各异嗜,汝嗜乃近我。
年来患臆膈,方寸郁嵯峨。
食少仍导之,肠胃日舂簸。
远道肯相贻,累累启包裹。
燕制甲寰中,密理瘦而椭。
京华故人面,相见一笑瑳。
醰醰万欢空,拾坠此么么。
前年遁兵间,日忧不举火。
须索如穆之,众口嘲喧㰤。
寒士有食籍,安排及琐琐。
槟嗜如未尽,残年券腹果。

查看原文

字义

【持】

持【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音治。《說文》握也。《廣韻》執也。《詩·大雅·鳧鷖序》持盈守成。《疏》執而不釋謂之持,是手執之也。《禮·射義》持弓矢審固。《史記·秦始皇紀》大吏持祿取容。

把持也。《史記·酷吏傳》寧成爲任俠,持吏長短。

軍持,汲水具,梵語也,猶華言缾。《陸游詩》遊山雙不借,取水一軍持。《註》不借,草履名。

《正韻》知切,音馳。義同。

叶如切,音除。《古隴西行》淸白各異尊,酒上玉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

【以】

以【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㠯《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

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

《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

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註》韓文與多作以。

《集韻》與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克】

克【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刻。《說文》肩也。《徐曰》肩,任也。任者,又負荷之名也。能勝此物謂之克也。《易·大有》公用享于天子,小人弗克。

《玉篇》勝也。《書·洪範》沉潛剛克高明柔克。

《爾雅·釋言》克,能也。《書·康誥》克明峻德。

《揚子·法言》勝己之私謂之克。《論語》克已復禮爲仁。

《春秋·隱元年》鄭伯克段于鄢。《公羊傳》克之者何,殺之也。

《左傳·莊十一年》得儁曰克。

忌刻。《韻會》勝心也。《左傳·僖九年》不忌不克。《集韻》通作剋。

【忧】

忧【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尤救切,音祐。《玉篇》心動也。◎按《說文》集韻皆訓不動,惟玉篇訓心動。从心从尤。似應玉篇爲是。(憂)〔古文〕。今作憂。《說文》愁也。《爾雅·釋詁》思也。《疏》憂者。愁思也。《書·洪範》六極,三曰憂。

疾也。《禮·曲禮》某有負薪之憂。《註》憂或爲疾。

幽也。《易·乾卦》憂則違之。《註》謂時當幽隱也。

辱也。《易·繫辭》小人道憂也。

居喪曰憂。《書·說命》王宅憂。

孕病曰憂。《晉語》文王在母不憂。

人憂則頭低垂。《禮·曲禮》下于帶則憂。《註》憂則低也。

幽憂曰癙憂。《詩·小雅》癙憂以痒。《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凶禮哀邦國之憂。

姓。出《姓苑》。

《韻會》烏侯切,音謳。義同。《集韻》作㥑。

《集韻》《韻會》於救切。《集韻》慮也。詩序,百姓見憂。徐邈讀。

叶於希切,音衣。《易林》不見叔姫,使伯心憂。

叶衣虛切,音於。《易林》出入休居,安止無憂。《黃庭經》三神之樂由隱居,倏忽遊遨無遺憂。

叶伊姚切,音妖。《三略》士可下而不可驕,將可樂而不可憂。

叶一笑切,音要。《詩·王風》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後,逢此百憂。

《唐風》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于鵠。旣見君子,云何其憂。鵠,居號切。

叶於糾切,音黝。《晉語》商之衰也,其銘有之,曰: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祇取憂也。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爲膏而,祇離咎也。《集韻》本作,或作懮。《說文》从心从頁。頁,首也。心憂則髮白。

《字彙補》亦與,浸失六書之原矣。

【瘅】

癉【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丁榦切《集韻》《韻會》得案切《正韻》得爛切,音旦。《說文》勞病也。《書·畢命》彰善癉惡。《傳》明其爲善,病其爲惡。《左傳·襄十九年》荀偃癉疽。《註》癉疽,惡創。《疏》癉,勞病也。

黃病。《前漢·嚴助傳》南方暑濕,近夏癉熱。《註》師古曰:癉,黃病。音丁幹反。

與僤同。亦作。

《唐韻》《集韻》《韻會》丁賀切《正韻》丁佐切,音跢。義同。

《爾雅·釋詁》癉,勞也。《釋文》丁賀反。

《博雅》癉,苦也。《釋文》多賀反。

《廣韻》《正韻》丁可切。《集韻》《韻會》典可切,音嚲。《廣韻》勞也。怒也。《正韻》亦作憚。

《廣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音單。《廣韻》火癉,小兒病也。《集韻》勞病也。《史記·倉公傳》風癉客脬,難于大小溲,溺赤。《註》正義曰:癉,音單。旱也。脬,膀胱也。言風癉之病,客居在膀胱。《前漢·藝文志》癉十二病方四十卷。《註》師古曰:癉,黃病。音丁韓反。

《廣韻》徒干切,音壇。風在手足病。

《集韻》他干切,音。義同。

《集韻》黨旱切《正韻》多音亶。《集韻》風病。

《張衡·東京賦》飛礫雨散,剛癉必斃。《註》癉,難也。言鬼之剛而難者,皆盡死也。《釋文》癉,音亶。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