燠雨两非真

出自:清代·陈曾寿《散叟复园先后来湖上同作富春之游过沪与石钦下榻海日楼旬日别后皆有诗至作感怀六首寄答 其一》

拼音:[yù][yǔ,yù][liǎng][fēi][zhēn]

平仄:仄仄仄平平

骤暖作雪候,晶天忽萧飒。
鳞鳞激黯波,殊光动楹榻。
泄云掩长飙,扯挦成破衲。
残照万古痕,阵雁带孤塔。
气兼冰炽竞,色冱天地杂。
燠雨两非真,仰立愁阊阖。
山鬼不见天,嗒尔何问答。
吹息彼何心,万象困噂沓。
吾方有菊事,萧然一酒榼。

查看原文

字义

【燠】

燠【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灹音郁。《說文》熱在中也。《爾雅·釋言》燠煖也。《註》今江東通言燠。《書·洪範》曰燠曰寒。《前漢·王褒傳》不苦盛暑之鬱燠。

通作奧。《詩·唐風》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註》奧本又作燠。

《小雅》日月方奧。《禮·內則》問衣燠寒。《註》燠本又作奧。◎按漢書五行志李尋王莽傳,燠皆作奧。

與隩同。《書·堯典》厥民隩。《史記·堯本紀》作其民燠。《集韻》或作。

《唐韻》烏到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到切,音奧。義同。

《廣韻》燠釜以水添釜。

《集韻》威遇切,音嫗。燠休,痛念聲。或作噢。

《集韻》《類篇》於求切,音憂。義同。《左傳·昭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註》燠休,痛念之聲。《疏》燠,厚也。休,美也。〇按釋文休,虛喩反。燠,徐音憂。

於到反。

乙六反。三音皆可讀。《集韻》或亦作奧。

《廣韻》《集韻》烏皓切,音襖。《廣韻》甚熱也。

【雨】

雨【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王矩切,音羽。《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玉篇》雲雨也。《元命包》隂陽和爲雨。《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

《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

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

《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綱目》。

《集韻》歐許切,音。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王遇切,音芋。《集韻》自上而下曰雨。《韻會》風雨之雨上聲,雨下之雨去聲。《詩·邶風》雨雪其雱。

《小雅》雨我公田。《釋文》雨,于付反。《禮·月令》仲春始雨水。《註》漢始以雨水爲二月節。

叶羽軌切,音以。《易林》隂積不已,雲作淫雨。

【两】

兩【子集下】【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㒳《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

《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

《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

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

《玉篇》二十四銖爲兩。

《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

《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

《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良去聲《詩·召南》百兩御之。

【非】

非【戌集中】【非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

《玉篇》下也。

《玉篇》隱也。

《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

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

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

《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

《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

《韻會》方未切,音沸。本作誹。義同。

【真】

真【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同眞。俗字。(眞)〔古文〕《唐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