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钟象蒲牢

出自:明代·贝琼《题诚道原潇湘八景 其八 烟寺晚钟》

拼音:[qīng][zhōng][xiàng][pú][láo]

平仄:平平仄平平

清钟象蒲牢,夜触海底鲸。
海鲸岂有意,蒲牢本无声。
二物偶相值,坐使百里惊。
高僧定初起,月上空山明。

查看原文

注释

【蒲牢】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在海边的兽。据说它吼叫的声音非常宏亮,故古人常在钟上铸上蒲牢的形象。《文选.班固<东都赋>》"于是发鲸鱼,铿华钟"李善注引三国吴薛综曰:"海中有大鱼曰鍄,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者为鲸鱼。"后因以"蒲牢"为钟的别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清】

圊【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七情切《集韻》親盈切,音淸。《說文》厠淸也。《徐鍇曰》厠古謂之淸者,言汚穢常當淸除也。《博雅》圂厠也。《釋名》雜也,言人雜厠其上也。

《集韻》倉經切,音靑。義同。

【钟】

鐘【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職容切《集韻》《韻會》諸容切,音鍾。《說文》樂鐘也。《廣韻》世本曰:垂作鐘。《釋名》鐘,空也。內空受氣多,故聲大也。《詩·周南》鐘鼓樂之。

《韻會》律名,黃鐘十一月,夾鐘二月,林鐘六月,應鐘十月。◎按《周》《禮》皆作鍾,古字通用。互詳前鍾字註。

地名。《春秋·桓十一年》公會宋公于夫鐘。《註》夫鐘,郕地。

山名。《廣輿記》鐘山屬金陵。《集韻》或作銿。

【象】

象【酉集中】【豕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詳上聲。《說文》長鼻牙,南越大獸,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爾雅·釋地》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疏》犀、象二獸,皮角牙骨,材之美者也。《詩·魯頌》元龜象齒。《左傳·襄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禮·玉藻》笏,諸侯以象,士竹本象可也。

《王安石·字說》象牙感雷而文生,天象感氣而文生,故天象亦用此字。《易·繫辭》在天成象。《疏》謂懸象日月星辰也。《禮·樂記·註》象,光耀也。

《韓非子·解老篇》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易·繫辭》象也者,像此者也。《疏》言象此物之形狀也。《左傳·桓六年》申繻曰:名有五,以類命爲象。《註》若孔子首象尼丘。《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二曰象。《註》謂災變雲物如衆赤鳥之屬,有所象似。《前漢·王莽傳》白煒象平。《註》象,形也。萬物無不成形于西方。

法也。《書·舜典》象以典,用不越法。《儀禮·士冠禮》繼世以立諸侯,象賢也。《註》象,法也。

象魏,門闕也。一曰書名。《周禮·天官·大宰》正月之吉,縣治象之法于象魏。《疏》周公謂之象魏,雉門之外,兩觀闕高魏魏然也。《左傳·哀三年》命藏象魏。《疏》由其縣于象魏,故謂其書爲象魏。

象尊,酒器。《左傳·定十年》犧、象不出門。《疏》象尊以象鳳凰。或曰以象骨飾尊。《三禮圖》云:當尊腹上畫象之形。《禮·明堂位》犧象,周尊也。

通言之官。《禮·王制》南方曰象。《註》劉氏曰:象,像也。如以意倣象,其似而通之,周官象胥是也。

舞名。《詩·周頌序》維淸奏象舞也。《正義》文王時有擊刺之法,武王作樂,象而爲舞,號其樂曰象舞。《禮·內則》成童舞象。《史記·樂書》文王之舞,舞之以未成人之童,故謂之象舞。

象人,若今戲蝦魚、獅子者也。《前漢·禮樂志》郊祭,常從象人四人。

罔象,水怪名。《史記·孔子世家》水之怪龍、罔象。《註》罔象食人,一名沐腫。

藥名。《本草綱目》盧會,一名象膽,以其味苦如膽也。

象敎。卽佛敎也。《王中·頭陀寺》正法旣沒,象敎陵侇。《註》謂爲形象以敎人也。

郡名,州名,山名。《史記·秦始皇紀》三十三年爲象郡。《註》今日南。

百越地,置象州。

姓。《姓苑》潁州望族。今南昌有此姓。

《正字通》象有平、上、去三聲,諸韻書收入養韻,漾韻不收,《正韻》亦然。《六書》有一字備四音者,有轉十數音者,獨至象必限以一音,此古今分韻之謬也。

叶徐羊切,音詳。《晉書·樂志·地郊饗神歌》祇之體,無形象。潛泰幽,洞忽荒。

【蒲】

蒲【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薄胡切。水草,可以爲席。《禮·玉藻》連用湯履蒲席。《釋名》蒲,草也。《周禮·天官·醢人》深蒲。《詩·大雅》維筍及蒲。《後漢·劉寬傳》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

《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蒲。《陸璣疏》蒲柳有兩種,皮正靑者曰小楊,其一種皮紅者曰大楊。

《周禮·春官》男執蒲璧。《註》或以蒲爲瑑飾。

《禮·明堂位》周以蒲勺。《註》蒲謂合蒲,當刻勺爲蒲頭,其口微開如蒲草。

《釋名》草圓屋曰蒲。蒲,敷也。

人名。《華陽國志》望帝更名蒲。《高士傳》蒲衣,舜時賢人。《淮南子·人閒訓》蒲且子之巧,亦弗能加也。

地名。《春秋·桓三年》齊侯、衞侯胥命于蒲。

水名。《水經注》河水又南,合蒲水。

山名。《史記·封禪書》有蒲山。

臺名。《述異記》東海上有蒲臺,秦王至此縈蒲繫馬。

姓。《十六國春秋》符洪家生蒲五丈長,時人異之,謂之蒲家。

《韻會》通蒱。《馬融·樗蒲賦》道德旣備,好此樗蒲。

通匍。《左傳·昭十三年》懷錦、奉壺、飮冰,以蒲伏焉。

《類篇》傍各切。與薄通,蒲姑,地名。《竹書紀年》太戊城蒲姑。

去聲,蒲萄,果名。《芥隱筆記》樂天詩:羌管吹楊柳,燕姬酌蒲萄。

叶頗五切,音浦。《韻補》《周禮·職方氏》其澤藪曰弦蒲,鄭氏讀上聲,《詩》不流束蒲,叶下戍許。

【牢】

牢【巳集下】【牛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勞。《說文》閑養牛馬圈也。从牛,冬省,取其四周帀也。《玉篇》牲備也。《詩·大雅》執豕于牢。《周禮·地官》充人掌繫祭祀之牲牷,祀五帝,則繫於牢。《註》牢,閑也。必有閑者,防禽獸觸齧。《管子·輕重戊篇》殷人之王,立帛牢,服牛馬。

牛曰太牢,羊曰少牢。《禮·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

《周禮·天官·小宰》牢禮之灋。《註》三牲牛羊豕,具爲一牢。《齊語》環山於有牢。《註》牢,牛羊豕也。言雖山險,皆有牢牧。

《玉篇》廩食也。《史記·平準書》願募民自給費,因官器作煑鹽,官與牢盆。《註》如淳曰:牢,廩食也。古人名廩爲牢也。盆者,煑鹽盆蘇。林云:牢,價直也。今世人言雇手牢盆。樂彥云:牢乃盆名。《後漢·西羌傳》諸將多盜牢稟。《註》牢,價直也。《應劭傳》多其牢賞。

《唐韻》堅也,固也。《史記·外戚世家》欲連固根本牢甚。

《前漢·揚雄傳》惜誦以下至懷沙一卷,名曰畔牢愁。《註》李奇曰:畔,離也。牢,聊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

《馬融·廣成頌》臯牢陵山。《註》臯牢,猶牢籠也。孫卿子曰:臯牢天下而制之,若制子孫也。諸本有作牢柵者,非也。

《晉書·姚萇載紀》陛下將牢太過耳。《註》將牢,猶俗言把穩。

《韻會》狴犴曰牢。《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爲之空。

地名。《左傳·莊二十一年》自虎牢以東。《註》虎牢,河南成臯縣。

《成五年》同盟于蟲牢。《後漢·郡國志》陳留郡封丘有桐牢亭。或曰古蟲牢。

《史記·秦本紀》伐趙皮牢,拔之。

山名。《後漢·南蠻哀牢夷傳》其先有婦人,名沙臺,居於牢山。

姓。《廣韻》孔子弟子,琴牢之後。《後漢·佞幸傳》僕射牢梁。

《廣韻》蒲牢,海獸名。

《廣韻》同窂。詳穴部窂字註。

《廣韻》《類篇》纁,裏長尺二寸,廣五寸,牢中旁寸。《註》牢,讀爲樓。樓爲削約,握之中央,以安手也。《疏》讀從樓者,義取縷斂狹少之意。云削約者,謂削之使約少也。

《易林》失志懷憂,如坐狴牢。

音潦。《後漢·董卓傳》卓縱放兵士,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註》言牢周者,皆搜索取之也。一曰牢漉也。二字皆從去聲。今俗有此言。

《淮南子·本經訓》牢籠天地。《註》牢讀屋霤之霤。楚人謂牢曰霤。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