鸂?鸬鹚下作双

出自:明代·贝琼《苦两淮水泛溢往来不通缅怀南京故人鄮子宪为赋》

拼音:[xī][lú][cí][xià][zuò][shuāng]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

寒犹挟纩思南国,老更看书坐北窗。
白雨三时如倒海,黄流一夜尽成江。
榴花支子开无数,鸂?鸬鹚下作双
天上故人何日见,剑心诗思未能降。

查看原文

注释

【鸬鹚】1.亦作"鸬鹚"。 2.水鸟名。俗叫鱼鹰﹑水老鸦。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颔下有小喉囊,嘴长,上嘴尖端有钩,善潜水捕食鱼类。渔人常驯养之以捕鱼。 3.鸬鹚陂的省称。 4.鸬鹚杓的省称。
【下作】卑鄙下流。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鸂】

鸂【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苦兮切《集韻》《韻會》《正韻》牽奚切,。《埤雅》鸂鷘五色,尾如船䑨,在山澤中,無復毒氣,其宿若有敕令,故謂鸂鷘。

【鸬】

鸕【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27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洛乎切《集韻》龍都切,鷀也。《楊孚異物志》鸕鷀不生卵,旣胎又吐生,多者七八,少者五六,相連而生。詳鷀字註。

《集韻》凌如切,音臚。《爾雅·釋鳥》鸕諸雉。《郭註》未詳。

【鹚】

鶿【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疾之切《集韻》《韻會》牆之切《正韻》才資切,音兹。鸕鷀,水鳥。《埤雅》鳥似鶂而黑。一名鷧。《爾雅·釋鳥》鶿鷧。《郭註》鸕鷀也。李時珍曰:韻書盧與兹皆黑也。此鳥色深黑,故名。鷧者,其聲自呼也。

名水老鴉。

名烏鬼。《夔州圖經》夔州人以鸕鶿捕魚,謂之烏鬼。《杜甫·遣悶詩》家家養烏鬼。《楊孚異物志》鸕鶿能沒於深水,取魚而食之,不生卵,而孕雛於池澤,旣胎而又吐生,多者生七八,少生五六,相連而出,若絲緒。《正字通》鸕鶿,俗呼慈老,人畜之,以繩約其嗉,才通小魚,其大魚不可下,時呼而取之,復遣去。觜曲如鉤,喉熱如湯,魚入喉卽爛,味不美。

《廣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音孜。義同。

【下】

下【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丅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說文》底也。《玉篇》後也。

賤也。

《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

《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第·古音考》與吳同。

叶胡佐切,音賀。《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作】

作【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胙臧入聲。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平秩東作。

振也。《書·康誥》作新民。

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

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

坐作。《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

將作,秦官名。《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

作猶斮也。《禮·內則》魚曰作之。《註》謂削其鱗。

汨作,逸書篇名。

姓。漢涿郡太守作顯。

與詛同。怨謗也。《詩·大雅》侯作侯祝。

《集韻》《韻會》《正韻》子賀切,音佐。《後漢·廉范傳》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無襦,今五袴。《韓愈詩》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去問方橋,方橋如此作。今方音作讀佐。俗用做。

《韻補》叶總古切,音阻。《韓愈·處州孔子廟》惟此廟學,鄴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叶子悉切,音卽。《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琳·客難》太王築室,百堵俱作。西伯營臺,功不浹日。

【双】

双【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韻會》雙,俗作双,非。(雙)《唐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音䉶。《說文》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後漢·王喬傳》有雙鳧,從東南飛來。

《玉篇》兩也。《儀禮·聘禮》凡獻執一雙。

《玉篇》偶也。《詩·齊風》冠綏雙止。《箋》五人爲奇,而襄公往從而雙之。

獸名。《山海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三靑獸相幷,名雙雙。《註》郭璞曰:言體合爲一也。公羊傳所云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吳任臣云:獸經曰:文文善呼,雙雙善行。駢志云:雙雙合體,蛩蛩假足。麟書曰:雙雙俱來,孟極是覆。

鳥名。《公羊傳·宣五年》其諸爲其雙雙而俱至者與。《疏》舊說云:雙雙之鳥,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隨便而偶,常不離散,故以喩焉。○按公羊傳疏與山海經註異。

《正字通》溫庭筠詩:招客先開四十雙。王弇州註云:雙,五畝也。四十雙,二百畝也。或曰唐書南詔傳:官給田,四雙爲二百畝。

雲南雜志:俗耕田,三人使二牛,前牽,中壓,後驅,犂一曰爲一雙。

陶九成輟耕錄,謂一雙爲四畝,佛地以二畝爲一雙,蓋各從其方俗而名之,非有成數也。

姓。《正字通》南北朝孝子雙泰貞。

《集韻》朔降切,音淙。偶也。

叶所終反。《謝惠連·七夕詩》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