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哑卧听沝鸣橹

出自:明代·贝琼《题王立本山水图》

拼音:[ǒu,ōu,òu][yǎ,yā][wò][tīng][zhuǐ,zǐ][míng][lǔ]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我有爱山癖,每欲名山去。
秦溪一日寄新图,歌枕高堂睹云雾。
何年王宰留真迹,青城天彭接太白。
金堂石室犹可识,大树小树参天直。
千盘百折分秋毫,木客时与行人遭。
一门通天剑阁险,三峡涨雪瞿塘高。
小舟如凫争入浦,呕哑卧听沝鸣橹
拾遗近在浣花溪,却面龙湫结茅宇。
豺狼塞路何由通,采芝亦有商山翁。
安得相从向绝境,振衣千仞来天风。

查看原文

注释

【呕哑】呕哑(ōuyā) : 拟声词:管弦呕哑|空山百鸟停呕哑|呕哑纬车鸣。1.象声词。小儿说话声。 2.象声词。管弦声。 3.象声词。鸟兽声。 4.象声词。舟车声。 5.象声词。水车车水声。
【鸣橹】1.亦作"鸣橹"。 2.摇橹声。借指船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呕】

嘔【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歐。《廣韻》唲嘔,小兒語也。《荀子·富國篇》唲嘔之。

《博雅》嘔嘔,喜也。

水名。《周禮·夏官·職方氏》幷州,其川曰虖池、嘔夷。《釋文》嘔,烏侯反。

與謳通。《前漢·朱買臣傳》其妻亦負戴相隨,數止買臣,毋歌嘔道中。

《集韻》《韻會》《正韻》匈于切,音訏。《集韻》悅言也。《正韻》慈愛之聲。《史記·韓信傳》言語嘔嘔。《漢書》作姁姁。《集韻》同呴。

《集韻》虧于切,音區。嘔夷,水名。《周禮·嘔夷釋文》一音驅。

《集韻》《類篇》春朱切,音樞。怒聲。

《廣韻》烏后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口切,。

《集韻》《韻會》威遇切,音嫗。《集韻》和悅貌。《前漢·王褒傳》嘔喩受之。應劭讀。

【哑】

啞【丑集上】【口部

《廣韻》烏格切《集韻》乙格切《韻會》《正韻》乙革切,。《說文》笑也。《易·震卦》笑言啞啞。《疏》啞啞,笑語之聲也。《揚子·法言》或人啞爾笑曰:須以發策決科。《集韻》或作䛩。

《集韻》乙却切,音約。義同。

《集韻》《類篇》遏鄂切,音惡。義同。《易林》鳧雁啞啞,以水爲宅,雌雄相和,心志娛樂。宅,達各切。

《廣韻》烏下切《集韻》《正韻》倚下切《韻會》幺下切,。

《集韻》《正韻》於加切《韻會》幺加切,音鴉。《集韻》啞嘔,小兒學言。

《淮南子·原道訓》烏之啞啞。《前漢·王吉射烏辭》烏烏啞啞。

《集韻》衣駕切,音亞。聲也。《韓非子·難一篇》師曠曰: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集韻》一曰鳥聲。瘖字原从疒从奢。

【卧】

臥【未集下】【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吾賀切《集韻》《韻會》吾貨切《正韻》五箇切,音餓。《說文》休也。从人臣,取其伏也,人臣事君俯僂也。《長箋》因休義借寐也。《廣韻》寢也。《釋名》化也,精氣變化,不與覺時同也。《禮·樂記》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

《韻會》寢室曰臥。《後漢·宦者傳論》乃以張卿爲大謁者,出入臥內。

息也。《管子·白心篇》臥名利者寫生危。《註》息其名利之心,則無危生之累也。

【听】

听【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音齗。《說文》笑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楊愼曰》听,古哂字。

《廣韻》口大貌。《集韻》大口謂之听。

《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亦笑貌。

《集韻》口謹切,音赾。

魚斤切,音㹞。

逆乙切,音聉。義同。

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

魚衣切,音沂。與嗞,媿貌。

《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聽)〔古文〕他定切,音侹。《說文》聆也。《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書·太甲》聽德惟聰。《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廣韻》待也。

受也。《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註》聽,猶受也。

從也。《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疏》聽,從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斷也。《禮·王制》司寇正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任也。《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之。

《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㕔。《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韻補》叶儻陽切,音堂。《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沝】

沝【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同,與《說文》小異。至楊愼轉注古音,沝音委,義如禮記或原或委之委。《說文》字原,沝,古流字。皆曲說,今不從。

【鸣】

鳴【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明。《說文》鳥聲也。《玉篇》聲相命也,嘷也。《詩·大雅》鳳凰鳴矣,于彼高岡。

獸亦曰鳴。《易·說卦傳》其於馬也爲善鳴。

《增韻》凡出聲皆曰鳴。《禮·學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莊子·德充符》子以堅白鳴。

鳥名。《山海經》弇州山有五彩之鳥,仰天鳴,名曰鳴鳥。《書·召誥》我則鳴鳥不聞。《音義》馬云:鳴鳥,謂鳳凰也。

姓。出《姓苑》。

《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音命。鳥相呼也。《馬融·長笛賦》山雞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鳴子,悲號長嘯。《註》鳴,命也。《曹植詩》鳴儔嘯匹侶。

叶謨郞切,音芒。《前漢·郊祀歌》寒暑不忒況皇章,展詩應律鋗玉鳴。函宮吐角激徵淸,發梁揚羽申以商。《張華·俠曲》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信陵西反魏,秦人其彊。

【橹】

櫓【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正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音魯。《說文》大盾也。《禮·儒行》禮義以爲干櫓。

《玉篇》櫓,城上守禦望樓。《釋名》櫓,露也,露上無覆屋也。《後漢·公孫瓚傳》樓櫓千里。一作㯭。

《韻會》戰陳高巢車亦爲櫓。《太公·六韜篇》陷堅陣,敗强敵,武翼大櫓,提翼小櫓。

進船具。《釋名》船尾曰柂,在旁曰櫓。櫓,膂也,用膂力然後舟行也。《通鑑》呂蒙取荆州,使白衣搖櫓。

櫓子,果名。《桂海虞衡志》大如椀,數十房欑聚成毬,食之微甘。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