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苍茫争片纸

出自:清代·龚鼎孳《大风行》

拼音:[wàn,mò][shì][cāng][máng][zhēng][piàn,piān][zhǐ]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长安大道尘拍天,朔风乍号何怒颠。
传闻汉廷方虑狱,都人观者纷骈阗。
侍郎拲梏叫阊阖,累累木索同钩连。
一言脱口黄沙起,万事苍茫争片纸
曈昽日出轩辕宫,忍照孤臣戴盆死。
诸老逡巡视牍背,或复义声鸣感慨。
谦让移时议忽同,奋笔大书法当贷。
其时群口欢如雷,今日始逢天眼开。
金水桥边画漏静,浮云散尽终风回。
初闻督府腾谤书,重瞳读之知子虚。
闽海焚香万人哭,高幡急鼓随槛车。
射乌城头海月昏,手飞铁炮鲸鲵奔。
幕府上封曰臣亮,功大不可以罪论。
出之缧绁须臾耳,独挈完城报天子。
仆射军中若父兄,官罢人情乃如此。
上党观察陈谊高,同时五贤郡法曹。
对案流涕辄不食,不白此狱非人豪。
六人逮系三广柳,生者三人复囚首。
已分杨匡都市缚,谁纵虞卿解印走。
我皇仁圣真如天,文书乙夜披甘泉。
四十五牒同日上,满车薏苡消秋烟。
今年盛夏雨泽枯,桑林步祷临天衢。
诏下公车求谠直,请剑有人当陛呼。
亚夫大胾胜赐玦,饱澍倾盆洗蒸热。
敢云不雨烹宏羊,无乃为霖期傅说。
七月十月曾几时,风翻雨骤何相随。
天心倚伏殊有意,冰山毒雾空尔为。
阴阳休咎关三府,人果回天天不怒。
吁嗟乎五风十雨何足奇,君不见侍郎之风相公雨。

查看原文

注释

【万事】一切事。
【苍茫】也作“沧茫”。空旷辽阔;无边无际:苍茫大地|云海苍茫。
【片纸】1.一小张纸。 2.指简短的文字。 3.指便条。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万】

万【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同萬。

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

《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萬)〔古文〕㸘《唐韻》無販切,音蔓。《說文》蟲也。《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數名。《易·乾象》萬國咸寧。《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舞名。《詩·邶風》方將萬舞。《疏》萬者,舞之總名。《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

州名。《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姓。《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韻補》入銑韻。《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爲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六書正譌》或省作万,非。

【事】

事【子集上】【亅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叓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

《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

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叶詩紙切,音始。《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叶疎語切,書上聲。《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叶常御切,音樹。《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

【苍】

蒼【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音倉。《說文》草色也。《易·說卦傳》震爲蒼筤竹。《臨川吳氏註》蒼,深靑色。《詩·王風》悠悠蒼天。《禮·玉藻》大夫佩水蒼玉。《疏》似水之蒼而雜有文。

《博雅》茂也。《書·益稷篇》至于海隅蒼生。《傳》蒼蒼然生草木。

老也。《詩·秦風》蒹葭蒼蒼。《釋文》物老之狀。

《前漢·陳勝傳》蒼頭。《註》士卒靑帛巾。

《綱目集覽》蒼黃,急遽貌。

姓。《通志·氏族略》蒼氏。《註》《風俗通》云:八愷,蒼舒之後。

《韻會》采朗切,倉上聲。莽蒼,寒狀。一曰近郊之色。《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飡而反。《唐書·韋述傳》蒼卒犇逼。《白居易詩》寒銷春蒼茫。亦作倉。《禮·月令》駕倉龍,服倉玉。《史記·蕭望之傳》倉頭廬兒。《直音》作蒼。蒼字从艸作。

【茫】

茫【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玉篇》《唐韻》《廣韻》莫郞切《集韻》謨郞切,音忙。《類篇》滄茫,水貌。《韻會》茫茫,廣大貌。

州名。唐置郞茫州,在廣西化外。

《唐書·南蠻傳》茫蠻,本關南種。茫,其君號也。

《正韻》母黨切,音莽。《野客叢書》《漢·揚雄·校獵賦》鴻蒙沆茫。《白居易詩》寒銷春蒼茫。《又》野道何茫蒼。《註》讀上聲。

通慌。《韓愈詩》茫惚使人愁。《註》古慌通茫,許往切。亦作芒、汒,義同。

【争】

爭【巳集中】【爪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二手而曳之,爭之道也。《廣韻》競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玉篇》諫也。

訟也。《增韻》理也,辨也。《禮·曲禮》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姓。《正字通》印藪有爭不識,爭同。

《集韻》側逬切,箏去聲。義同。

《廣韻》本作諍,諫諍也,止也。《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韻會》俗作争,非。

【片】

片【巳集中】【片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匹見切,偏去聲。《說文》判木也。从半木。《廣韻》析木也。《玉篇》半也,判也,開坼也。《論語》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註》孔曰:片,猶偏也。聽獄必須兩辭,以定是非。偏信一言以折獄者,惟子路可。《朱註》片言,半言也。

《增韻》瓣也。

茶亦以片計。《白居易詩》綠芽十片火前春。《蘇軾詩》建茶三十片。

《集韻》《類篇》普半切,音泮。《集韻》本作牉。《莊子·則陽篇》雌雄片合。詳牉字註。

【纸】

紙【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只。《說文》絮一苫也。《韻會》古人書於帛,故裁其邊幅,如絮之一苫。《釋名》紙,砥也,平滑如砥石也。《東觀漢記》黃門蔡倫造意,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初學記》古者以縑帛依書長短隨事截之,名曰幡紙,故其字从糸。至後漢,蔡倫剉故布擣抄作紙。

其字从巾。《張揖·古今字詁》巾部云:紙今帋。則其字从巾之謂也。

姓。《魏書·官氏志》渴侯氏,後改爲紙氏。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