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痍贼骇伏

出自:清代·严遂成《周忠武遇吉》

拼音:[chuāng][yí][zéi][hài][fú]

平仄:平平平仄平

人生练勇敢,当于无事时。
安能如枯骨,冢中端坐为。
起家射生手,遇贼辄杀之。
三十为大将,备兵晋西陲。
长河防飞渡,千里无援师。
吹唇遏北犯,鼠磔枭熊罴。
番进十攻一,孤城累卵危。
巷战□虎跳,缚至高竿桅。
血衔温序剑,魂飐曲端旗。
疮痍贼骇伏,鬼兵阴云驰。
公少颇质鲁,绛灌无文辞。
纨绮咸目笑,人固未易知。
艰危立功节,庙祀遗民悲。

查看原文

注释

【疮痍】创伤,比喻遭劫难后的景象:满目疮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疮】

瘡【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創《廣韻》《集韻》《韻會》初良切《正韻》初莊切,毀體使傷也。《張衡·西京賦》所惡成瘡痏。《註》創痏謂瘢痕。《南史·宋武帝紀》虎魄療金瘡。

《集韻》磢霜切。義同。

【痍】

痍【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以脂切《韻會》《正韻》延知切,音夷。《說文》傷也。《廣韻》瘡痍。《釋名》痍,侈也。侈開皮膚為創也。《史記·蒙恬傳》天下之心未定,傷痍者未瘳。

《韻會》通作夷。《左傳·成十六年》命軍吏察夷傷。

【贼】

賊【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昨則切《集韻》《韻會》疾則切,賊姦宄。《傳》殺人曰賊。

《詩·大雅》不僭不賊。《傳》不殘賊。

《左傳·僖九年》不僭不賊。《註》賊,傷害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賊賢害民,則伐之。《疏》賊虐。

害苗之蟲。《詩·小雅》去其螟螣,及其蟊賊。《傳》食節曰賊。《陸璣疏》賊似桃李中蠹蟲,赤頭身長而細耳。

【骇】

駭【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侯楷切《集韻》《韻會》《正韻》下楷切,音蟹。《玉篇》驚起也。《公羊傳·哀六年》諸大夫見之,皆色然而駭。《莊子·大宗師》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註》以變化爲形之駭動耳,故不以死生損累其心。

《集韻》與駴同。《周禮·夏官·大司馬》鼓皆駴。《釋文》駴本亦作駭。《王粲·英雄記》整兵駭鼓。

散也。《陸機詩》三后始基,世武丕承,協風旁駭,天晷仰澄。《註》言和風遠馳四方也。

水名。《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一曰徒駭。《疏》禹疏九河以徒衆起,故云徒駭。

人名。《春秋·隱二年》無駭帥師入極。

叶許己切,音喜。《吳子·治兵篇》戢其耳目,無令驚駭。習其馳逐,閑其進止。《韓愈·鄆州谿堂詩》淺有蒲蓮,深有葭葦。公以燕賔,其鼓駭駭。

叶于支切,音怡。《韓愈·瀧吏詩》官今行自到,那遽妄問爲。不虞卒見困,汗出愧且駭。○按古音駭讀作矣,轉怡聲。

叶喜語切,音許。《陸機·凌霄賦》因扶桑而東顧兮,天傾光之可駭。惑坤輿之茫茫兮,心蒙蔽而無緒。《註》緒,上聲。

叶許計切,音戲。《蘇轍·黃樓賦》舞魚龍於隍壑,閱帆檣於睥睨。方飄風之迅發,震鼙鼓之驚駭。

【伏】

伏【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服。偃也。《禮·曲禮》寢毋伏。

《廣韻》匿藏也。《書·大禹謨》嘉言罔攸伏。《詩·小雅》潛雖伏矣。《史記·樂書》羽者嫗伏,毛者孕鬻。《前漢·趙廣漢傳》發奸摘伏如神。

屈服也。《左傳·隱十一年》許旣伏其罪矣。

三伏。《史記·秦本記》秦德公二年初伏。《註》六月三伏之節。始自秦德公。周時無伏。《釋名》伏者,金氣伏藏之日也。金畏火,故三伏皆庚。四氣代謝,皆以相生。至立秋以金代火,故庚日必伏。《註》夏至後三庚爲初伏,第四庚爲中伏,立秋後初庚爲末伏。

姓。漢有伏勝,伏隆。《氏族博考》伏宓同出伏羲氏。漢伏生,晉書作宓生。

乞伏,外國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扶富切,浮去聲。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漢·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雞伏子。

《集韻》鼻墨切。與匐通。《史記·范雎傳》膝行蒲伏。

叶必歷切,音壁。《賈誼·鵩賦》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凶同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