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许声应候

出自:清代·严遂成《高梁洞上滩》

拼音:[xié,yá,yé,yú,xú][xǔ,hǔ][shēng][yīng,yìng][hòu]

平仄:平仄平平仄

万山建瓴水,直下势悬溜。
而故屈折之,拗怒毒愈厚。
呀然立洞门,夹东气不透。
穿罅鸱鸣箭,殷空牛吼柩。
涛舂堆叠雪,漩撇蹴众绉。
船尾如曳龟,船头仰舒咮。
铿然不受篙,支左先诎右。
中心起镡锷,大声呼疾救。
跳珠湿满身,手与霹雳斗。
负索腰环环,邪许声应候
朱鹢防退飞,吴象忌反走。
蚁旋磨出险,喃喃口诅咒。
不敢问前滩,惫矣矧多又。

查看原文

注释

【邪许】邪许(yéhǔ) : 拟声词。众多人齐用力时的呼喊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1.亦作"邪轷"。亦作"邪謣"。 2.劳动时众人一齐用力所发出的呼声。即号子声。一人领呼称为号头,众人应和称为打号。
【应候】1.顺应时令节候。 2.应接侍候。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邪】

邪【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斜。《廣韻》不正也。《正韻》姦思也,佞也。《易·乾卦》閑邪存其誠。《書·大禹謨》去邪勿疑。

《韻會》辟邪,獸名。

《唐韻》以遮切《集韻》《韻會》《正韻》余遮切,音耶。《說文》琅邪,郡名。

莫邪,劒名。吳大夫莫邪作寶劒,因名。

呼韓邪,匈奴王名。《前漢·宣帝紀》呼韓邪單于來朝。

若邪,水名。在越州會稽縣。

胥邪,木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留落胥邪。《註》胥邪,似椶櫚,皮可爲索。

汙邪,下地田也。《史記·滑稽傳》汙邪滿車。

助語,又疑辭,經傳俱作邪,俗作耶。

《集韻》羊諸切,音余。與餘同。《史記·歷書》歸邪於終。《註》邪,餘分也。終,閏月也。

《集韻》時遮切,音闍。瑞星名。《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命曰歸邪。《註》邪,音蛇。

《字彙補》子可切,音左。《前漢·司馬相如傳》邪與肅愼爲鄰。《註》邪讀爲左,謂東北接也。

叶詳於切,音徐。《詩·邶風》其虛其邪,旣亟只且。《註》邪,亦作徐。緩也。

叶伊宜切,音移。《尚書·考靈曜》虛爲秋,昴爲冬期。隂氣相左,德乃不邪。

【许】

許【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虛呂切《集韻》《韻會》喜語切,虛上聲。《說文》聽也。《廣雅》與也。《玉篇》從也。《廣韻》可也。《增韻》約與之也。《書·金滕》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屛璧與珪。《史記·高祖本紀》呂媼怒。呂公曰: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何自妄許與劉季。

《博雅》進也。《詩·大雅》昭兹來許。《傳》許,進也。《疏》禮法旣許,而後得進,故以許爲進也。

信也。《孟子》則王許之乎。

猶興也,期也。《孟子》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邑名。《詩·魯頌》居常與許。《箋》許,田也,魯朝宿之邑。

國名、縣名、州名。《春秋·隱十一年》公及齊侯鄭伯伐許。《疏》地理志云:潁川郡許縣,故許國,漢名許縣,魏武攺曰許昌,後周又攺爲許州。

姓。《廣韻》出高陽汝南,本自姜姓,炎帝之後,太嶽之裔,其後因封爲氏。

與鄦通。《史記·鄭世家》鄦公惡鄭于楚。《註》鄦同許,許靈公也。

《集韻》《韻會》《正韻》火五切,音虎。《詩·小雅》伐木許許。《傳》許許,柹貌。《朱傳》衆人共力之聲。《淮南子·道應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註》許,音虎。《字彙補》音虛。

《類篇》滸,一作許。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应】

應【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今作應。

料度辭也。《唐詩》應須,祇應,皆是也。

《周語》其叔父實應且憎。《註》猶受也。

國名。《括地志》故應城,因應山爲名,在汝州葉縣。

姓。出南頓,本周武王後。《左傳·僖二十四年》邗晉應韓,武之穆也。漢有應曜,與四皓偕隱,曜獨不出,八代孫應劭,集解漢書。

通作膺。《書·武成》誕膺天命。《註》當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證切,音譍。《集韻》答也。《廣韻》物相應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

樂名。《周禮·春官·笙師應樂註》應長六尺五寸,象柷,有椎連底,左右相擊,以應柷也。《樂書》應樂,猶鷹之應物,其獲也小,故小鼓小舂謂之應,所以應大也。小鼙曰應鼓。《周禮·春官·小師》擊應鼓。《註》鼙也。

天子之門曰應門。《詩·大雅》廼立應門。《註》正門也。

州名。鴈門地,唐置應州。

叶於容切,音雍。《易·蒙卦》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陸賈新語》事以類相從,聲以音相應。◎按應字,向來經史皆作平去二音。《正字通》止作去聲,誤。

【候】

候【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音後。訪也。

伺望也。《前漢·張禹傳》上臨候禹。

《釋名》候,護也,可護諸事也。

候人,道路迎送賔客之官。《詩·曹風》彼候人兮,何戈與祋。

斥候。《孫奕示兒編》斥候謂檢行險阻,伺候盜賊。俗作堠。

氣候,證候。

叶後五切,音祐。《楊泉蠶賦》爰求柔桑,切若細縷。起止得時,燥溼是候。《說文》有無候。互見前侯字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