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灯絮絮问三巴

出自:清代·张问陶《喜亥白兄至都》

拼音:[jiǎn][dēng][xù][xù][wèn][sān][bā]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君至欣如我到家,剪灯絮絮问三巴
一年聚散悲身事,万里庭闱感岁华。
何日乡居随父老,不堪旅食饱风沙。
近来苦忆乡园乐,牛背斜眠嗅稻花。

查看原文

注释

【剪灯】修剪灯芯。后常指夜谈。
【絮絮】1.语繁不断貌。 2.连绵不绝貌。
【三巴】1.古地名。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相当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大部地区。 2.多泛指四川。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剪】

剪【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卽淺切《韻會》子淺切《正韻》子踐切,箋上聲。《玉篇》俗翦字。

【灯】

灯【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集韻》當經切,音丁。《玉篇》火也。《類篇》烈火也。《字彙》《正字通》都騰切,音登。《玉篇》燈火也。《春明退朝錄》上元然燈,自昏至畫。《西京雜記》元夕然九華燈于南山上,照見百里。《又》咸陽宮有靑玉五枝燈,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銜燈,燈然鱗甲皆動,炳若列星。

釋書以燈喻法,有傳燈錄。《杜甫詩》傳燈無白日。

《正字通》金燈草,一名山慈姑,醫方取此合爲丸,名玉樞丹,詳本草綱目。

叶都郞切,音當。《魏·敷鯨魚燈賦》寫載其形托于金燈,隆脊矜尾鬐甲舒張。《集韻》本作鐙。《說文》鐙,錠也。《註》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別作燈。非是。

【絮】

絮【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息御切《集韻》《正韻》息據切,音楈。《說文》敝緜也。《釋名》絮,胥也,胥久故解落也。《急就篇註》漬繭擘之精者曰緜,粗者曰絮。今則謂新者爲緜,故者曰絮。《前漢·文帝紀》九十以上賜帛,人二疋,絮三斤。《註》師古曰:絮,綿也。

《史記·絳侯世家》太后以冒絮提文帝。《註》應劭曰:陌額絮也。晉灼曰:《巴蜀異物志》謂頭上巾爲冒絮。

《廣韻》抽據切《集韻》楮御切《韻會》摛據切,音悇。《禮·曲禮》毋絮羹。《註》絮,猶調也。《釋文》謂加以鹽梅也。

《廣韻》乃亞切,音䏧。《集韻》企夜切,音㰤。絲棼也。

《廣韻》《集韻》尼據切,音女。姓也。《前漢·張敞傳》敞使賊捕掾絮舜有所案驗。

《集韻》《韻會》人余切,音如。姓也。

《集韻》女加切,音挐。義同。

【问】

問【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聞去聲。《說文》訊也。《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爾雅·釋言》聘問也。《儀禮·聘禮》小聘曰問。《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聘曰問。

《秋官·大行人》閒問以諭諸侯之志。《又》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

《正字通》古謂遺曰問。《詩·鄭風》雜佩以問之。《傳》問,遺也。《禮·曲禮》凡以苞苴簞笥問人者。《左傳·哀二十六年》衛侯使以弓問子貢。

訊罪曰問。《詩·魯頌》淑問如臯陶。《註》淑,善。問,訊囚也。

命也。《左傳·莊八年》期戍,公問不至。《註》問,命也。

姓。《廣韻》今襄州有之。《正字通》明問智,成化貢士。

《正韻》與聞同,聲問也。《詩·大雅》宣昭義問。《又》亦不隕厥問。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巴】

巴【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廣韻》伯加切《集韻》《正韻》邦加切,音芭。《廣韻》巴蜀。《書·牧誓疏》巴在蜀之東偏。《三巴記》閬苑白水東南流,曲折三迴如巴字,故名三巴。

《玉篇》國名。《左傳·桓九年》巴子使韓服告于楚。《註》巴國,在巴郡江州縣。

郡名。《前漢·地理志》巴郡,秦置,屬益州。《譙周巴記》初平六年,趙穎分巴爲二郡,巴郡以墊江爲治,安漢以下爲永寧郡。建安六年,劉綽分巴,以永寧爲巴東郡,墊江爲巴西郡。

州名。《唐書·地理志》山南道有巴州。

縣名。《唐書·地理志》歸州有巴東,壁州有東巴,通州有巴渠,合州有巴川。

《說文》蟲也。或曰食象蛇。《山海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爲蛇,靑黃赤黑。一曰黑蛇靑首。《潯江記》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爲陵,世稱巴陵。

巴蕉,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諸柘巴且。《註》且草,一名巴蕉。

《正韻》尾也。

姓。《後漢·黨錮傳》巴肅,勃海高城人。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