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身侧润鸊鹈膏

出自:清代·张问陶《琉球刀歌为周补之作》

拼音:[chán][shēn][cè,zè,zhāi][rùn][pì][tí][gāo,gào]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岛夷作佩求元金,红炉夜铸东海深。
七宝装成赠华客,一片冰蛟射人白。
携归远自伊奇麻,晶瑩照眼生空花。
水光霞彩绚金碧,曾采扶桑十日华。
镰锷空明无锈涩,秋霜秋月争寒色。
枉将切玉炫西湖,不用揽环誇大食。
欢斯开国异姓王,何曾横海勤梯航。
空传赍诏虚隋代,几见挥戈黩汉皇。
洪武以还修贡职,旌头寸铁不加饰。
岁遣银簪耳目官,速香宝扇纷如织。
更遇天朝王会新,金函玉册去来频。
诏书特免归名马,宸翰常闻驻外臣。
输诚从此心逾密,此刀时复充庭实。
敢令虎气匿穷荒,要使龙光护云日。
圣人格远轻神獒,安用吴钩与孟劳。
姑米百年迎使节,昆吾一掷比铅刀。
尧封禹贡原无尽,中外一家通献赠。
人间觅得重摩挲,抚物长钦天子圣。
我从去年游帝京,主人爱刀悬碧罂。
为言雷雨破檐柱,如听铃镮匣里鸣。
昨夜酒酣双耳热,主人示我惊奇绝。
缠身侧润鸊鹈膏,破胆横飞枭獍血。
拔鞘起舞为君歌,苍茫冷雾缠星河。
藏锋可待张华识,试刃聊随贾岛磨。
我闻吕虔旧佩遗王览,貂蝉奕世陪雕辇。
乌衣名望似君家,百炼还期君自勉。
学剑年年嗜远游,惭余漂泊如风鸥。
浮踪拟遍九瀛海,壮志徒存一蒯缑。
乃知利器因人别,郁郁尘埃那可说。
弹铗长歌绕指柔,投刀顾影肝肠结。
灯烬歌残墨未浓,雄心勃勃难销熔。
毛锥自笑书生拙,何似将军夺命龙。

查看原文

注释

【缠身】纠缠住身子。形容不能解脱。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缠】

纏【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5画

《廣韻》直連切《集韻》《韻會》澄延切,音廛。《說文》繞也。《玉篇》約也。《廣韻》束也。《詩·唐風·綢繆束薪傳》綢繆,纏綿也。

姓。《廣韻》漢有纏子著書。

《廣韻》特碾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碾切,。

【身】

身【酉集中】【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

《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

《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侧】

側【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阻力切《集韻》《韻會》札色切,音㳁。旁也,傾也。《詩·召南》在南山之側。《書·洪範》無反無側。《註》不偏邪也。

隘也。《書·堯典》明明揚側陋。

叛黨曰反側。《後漢·光武紀》使反側子自安。

《儀禮·旣夕》有司請祖期曰日側。《註》側,昳也。謂將過中之時。與同。

側注,冠名。酈食其服以見沛公。

側生,茘支名。

與特通。《儀禮·士冠禮》側尊一甒醴。《註》特設一尊醴也。

《聘禮》公側授宰玉。

側授宰幣。《註》謂君特授,不假相也。

同仄。《史記·平準書》公卿鑄鏱官赤側。《註》赤側,錢名。

【润】

潤【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如順切《集韻》《韻會》《正韻》儒順切,音閏。澤也,滋也,益也。《易·說卦》雨以潤之。

水名。《水經》淮水,又東北左會潤水。

水名,出金城。《水經注》潤水,出令居縣西。

州名。《韻會》漢丹陽郡,隋置潤州。

黃潤,蜀布名。

【鸊】

鸊【補遺·亥集】【鳥部】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3画

《篇海類編》必益切,音辟。鸊鷱,鳥名。鳩也。

與鷿同。

【鹈】

鵜【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音啼。鴮鸅也。《爾雅·釋鳥》鵜,鴮鸅。《註》今之鵜鶘也。好羣飛,沉水食魚,故名鴮鸅。俗呼淘河。《正字通》陸璣曰:形如鴞而大,喙長尺餘,口中正赤,頷下大如數升囊,小澤中有魚,共抒水滿而棄之,水竭魚出,乃食之。

鼂以道曰:鵜之屬,有曰漫畫者,以觜畫水,求魚,無一息之停。有曰信天緣者,終日凝立,不易其處,俟魚過取之。《詩·曹風》維鵜在梁。《毛傳》洿澤也。《三國志》魏文帝鵜鶘集靈芝池詔云:此詩人所謂汙澤也。

《集韻》《正韻》天黎切,音梯。義同。

【膏】

膏【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之性,難正也。《註》膏,肉之肥者。《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軸。《註》狶膏,豬脂也。

《博雅》人一月而膏。《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註》心下爲膏。

《正韻》澤也。《博雅》膏,滑澤也。《易·屯卦》屯其膏。《疏》正義曰:膏謂膏澤也。

脣脂,以膏和丹作之,亦曰膏。《詩·衞風》豈無膏沐,誰適爲容。

甘也。《禮·禮運》天降膏露。《註》膏,猶甘也。

凡樹理之白者皆曰膏。《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膏物。《註》鄭司農曰:膏物,謂楊柳之屬,理致且白如膏。

五穀之滑者皆曰膏。《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註》郭曰:言味好,皆滑如膏。

《唐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號切,音誥。潤也。《詩·曹風》芃芃黍苗,隂雨膏之。《釋文》膏,古報反。《禮·內則》脂膏以膏之。《釋文》膏之,古報反。◎按劉鑑經史動靜字音,凡脂膏之膏則讀平聲,用以潤物曰膏,則讀去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