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响韶濩

出自:宋代·李彭《宿归宗赠轼老》

拼音:[dà,dài,tài][yīn][xiǎng][sháo][huò,hù]

平仄:仄平仄平仄

平生丘壑心,祇园多幽趣。
杖藜过悬崖,投足澄百虑。
涓涓一滴泉,湛湛三危露。
渊源自曹溪,甘腴胜牛乳。
诸峰罗孙宁,一一尊鼻祖。
法筵碧眼人,家世本鄠杜。
紫枢与黄閤,去天才尺五。
不为世网婴,粲可叶心素。
绳床作禅定,大音响韶濩
应梦先补陀,祝发得玉斧。
我来心眼明,意气谐律吕。
金地雨曼殊,天香绕巾屦。
明当整归鞍,天末蜚鸿度。

查看原文

注释

【大音】《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晩成﹐大音希声。"希声,无声。意谓至大之音则不辨宫商﹐犹如无声。后以"大音"指美妙的乐音。
【音响】1.声音。 2.指诗文的声韵效果。 3.犹消息,踪迹。
【韶濩】1.亦作"韶护"。亦作"韶頀"。 2.汤乐名。《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舞《韶濩》者。"杜预注:"殷汤乐。"孔颖达疏:"以其防濩下民﹐故称濩也……韶亦绍也﹐言其能绍继大禹也。"一说﹐舜乐和汤乐。《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步中《雅》《颂》﹐骤合《韶》《护》。"李善注引郑玄曰﹕"《韶》﹐舜乐﹔《护》﹐汤乐也。"后亦以指庙堂﹑宫廷之乐,或泛指雅正的古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大】

大【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汏。小之對。《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隂陽者,氣之大。

初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註》日初明,擊鼓徵召學士,使早至也。

徧也。《禮·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

肥美也。《儀禮·公食大夫禮》士羞,庶羞皆有大,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賓。《註》大,以肥美者特爲臠,所以祭也。

過也。《戰國策》無大大王。

長也。《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玠。《疏》大,長也。

都大,官名。宋制有兩都大,一提舉茶馬,一提點坑冶鑄錢與提序官。

措大,士也。《書·言故事》窮措大,眼孔小,與錢十萬貫,塞破屋子矣。

唐大,弓名,見《周禮·夏官》。

四大,地、水、火、風也,見《梵書·圓覺經》。

姓大。廷氏之後,見《風俗通》。

《集韻》《韻會》《正韻》音泰。

《廣韻》《集韻》《韻會》唐佐切,音䭾。《杜甫·天狗賦》不愛力以許人兮,能絕目以爲大。

《集韻》《韻會》《正韻》吐臥切,音拕。猛也,甚也。《禮·童子不衣裘裳註》鄭康成爲大溫也。徐邈大音唾。

叶徒計切,音第。《詩·大雅》戎雖小子,而式弘大,叶厲泄愒敗。《正字通》楊愼曰:大無音一駕切者,韻書二十二禡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大叶下,古亦有一駕切之音。《說文》天大,地大,人亦大。象人形。《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達切,經史大太泰通。

【音】

音【戌集中】【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今切,音隂。《說文》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書·舜典》八音克諧。《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疏》方謂文章,聲旣變轉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謂之音。音則今之歌曲也。《周禮·春官·大師》以六律爲之音。《疏》以大師吹律爲聲,又使其人作聲而合之,聽人聲與律呂之聲合,謂之爲音。《詩序》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疏》此言聲成文謂之音,則聲與音別。樂記註:雜比曰音,單出曰聲。記又曰: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則聲音樂三者不同,以聲變乃成音,音和乃成樂,故別爲三名。對文則別,散則可以通。季札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公羊傳曰:十一而稅頌聲作,聲卽音也。下云治世之音,音卽樂也。是聲與音樂各得相通也。

《易·中孚》翰音登于天。《禮·曲禮》雞曰翰音。

姓。見《姓苑》。

《正韻》於禁切。與䕃通。《左傳·文十七年》鹿死不擇音。《杜預註》音,所茠䕃之處。古字借用。○按註借用,是古字聲同,皆相假借,且釋文作於鳴反,不作去聲讀,正韻非。

【响】

響【戌集中】【音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許兩切,音享。《說文》聲也。从音鄕聲。《註》徐鍇曰:聲之外曰響。響猶怳也,怳怳然浮也。實而精者曰聲,朴而浮者曰響。響之附聲,如影之著形。《玉篇》應聲也。《書·大禹謨》惟影響。

方響,樂器。《杜陽雜編》太和九年,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集韻》或作㗽。《韻會》又作鄕。通作嚮饗。

【韶】

韶【戌集中】【音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軺。《說文》虞舜樂也。《玉篇》繼也,紹也。《書·益稷》簫韶九成。《禮·樂記》韶,繼也。《註》韶之言紹也。言舜能繼紹堯之德。

《左傳·襄二十九年》見舞韶濩者。《註》殷湯樂。《疏》言其能紹繼大禹也。

《集韻》一曰美也。《韻會》凡言韶華,韶光,取此。

《韻會》州名。古百越地,漢曲江縣,隋置韶州。有兩石相對如雙闕。或曰舜作樂於此,故名韶石。

姓。《正字通》晉中牟令韶石。《廣韻》同㲈。《集韻》亦作招。

【濩】

濩【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胡郭切《集韻》《韻會》黃郭切,音穫。《說文》雨流霤下貌。

《玉篇》煑也。《詩·周南》是刈是濩。

潰濩。水勢相激貌。《郭璞·江賦》潰濩泧漷。

蠖濩,宮室深邃貌。《揚雄·甘泉賦》蜵蜎蠖濩之中。

水名。《山海經》松果之山,濩水出焉。

濩濩,水名。《山海經》泰戲山北三百里曰石山,濩濩之水出焉。《註》濩,音如尺蠖之蠖。

鳥名。《山海經》靑丘之山有鳥,名灌灌。《註》灌灌,或作濩濩。

《廣韻》一虢切《集韻》《韻會》屋郭切,音擭。濩澤,縣名。《前漢·地理志》屬河東郡。

《集韻》胡陌切,音獲。義同。

《廣韻》胡誤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故切,音護。布濩,流散也。《張衡·東京賦》聲敎布濩。

大濩,湯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疏》濩,卽救護也。救護使天下得所也。一作頀,亦音獲。《左傳·襄二十九年》見舞大濩者,徐邈讀。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