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坐饥肠充

出自:宋代·徐瑞《雨坐城邸登葆真院小楼望湖山清坐至暮》

拼音:[mò][zuò][jī][cháng][chōng]

平仄:仄仄平平平

湿云低古城,丝雨迷寒空。
平湖北风恶,雁叫菰蒲丛。
疑有隐君子,孤舟钓空濛。
烟波渺苍莽,欲往嗟无从。
道人数龟息,默坐饥肠充
湖东古招提,暮鼓鸣鼕鼕。

查看原文

注释

【默坐】1.指无所建言,尸位不视事。 2.无言静坐。
【饥肠】〈书〉饥饿的肚子:~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默】

默【亥集下】【黑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亡北切《集韻》《韻會》《正韻》密北切,音墨。《說文》犬暫逐人也。

《廣韻》黑也。

靜也,幽也,不語也。《易·繫辭》君子之道,或默或語。《書·說命》恭默思道。

姓。《姓譜》明有默思道。

或作嘿。《前漢·成帝紀》臨朝淵嘿。

或作墨。《前漢·竇嬰傳》墨墨不得志。

或作然。

叶莫卜切,音木。《楚辭·九章》眴兮杳杳,孔靜幽默。鬱結紆軫兮,離慜而長鞠。通作繆脉脈。

【坐】

坐【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徂臥切,音座。行之對也。《禮·曲禮》坐如尸。《又》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便坐,別坐之處。《前漢·文翁傳》在便坐受事。

《後漢·宣秉傳》秉修高節,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京師謂之三獨坐。

猶守也。《左傳·桓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

古者謂跪爲坐。《禮·曲禮》先生琴瑟書策在前,坐而遷之。《註》坐,跪也。

《律》有罪坐。《前漢·文帝紀》除收帑相坐律令。

罪人對理曰坐。《左傳·僖二十八年》鍼莊子爲坐。

釋氏大坐曰跏趺。《蓮華經》結跏趺坐。

與座通。《前漢·梅福傳》當戸牖之法坐。《註》正座也。

姓。見《姓苑》。

《集韻》徂果切,音睉。義同。○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韻諸書訓註皆同,惟《轉註古音》坐註引《史記》高帝紀,遂坐上坐。《正義》云:前坐字,在果反,後坐字,在臥反。《字彙》行坐之坐讀上聲,非。《正字通》謂坐字在上聲者,叶音也,亦非。本作。《說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

【饥】

饑【戌集下】【食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玉篇》紀衣切,音機。《說文》穀不熟爲饑。从食幾聲。餘詳飢字註。

【肠】

腸【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直良切《集韻》《韻會》《正韻》仲良切,音長。《說文》大小腸,藏府之二名也。《正字通》大腸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當臍右迴疊十六曲,盛穀一斗,水七升半。小腸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迴疊積十六曲,容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白虎通》大腸,小腸,心肺府也。腸爲心肺主,心爲皮體主,故爲兩府也。《詩·大雅》自有肺腸。《書·盤庚》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釋名》暢也,言通暢胃氣也。

《博雅》詳也。

羊腸,太行山坂名。《戰國策》趙聞之起兵臨羊腸。《史記·趙世家》羊腸之西。《註》太行山坂通名。南屬懷州,北屬澤州。

無腸,國名。《山海經》無腸之國,在深目東,其爲人長而無腸。

馬腸,獸名。《山海經》讙舉之山,雒水出焉,其中多馬腸之物。《註》馬腸,人面虎身,音如嬰兒。

魚腸,劒名。見《三國蜀志》。

草名。《博雅》鹿腸,蔘也。《又》馬腸,亦草名,葉似桑。見《山海經·讙舉之出註》。

黃腸,槨名。《後漢·梁商傳》賜黃腸玉匣。《註》以栢木黃心爲槨也。

《禮·儀志》治黃腸題凑,便房如禮。

【充】

充【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昌終切《集韻》昌嵩切《正韻》昌中切,音突。

《玉篇》行也,滿也。

《廣韻》美也,備也。

塞也。《詩·邶風》褎如充耳。《註》言黎侯寓衞,衞人如塞耳無聞也。

《增韻》實之也。《禮·王制》充君之庖。

《前漢·揚雄傳》充庖厨而已。《註》師古曰:充,當也。

《周禮·地官·充人註》猶肥也,養牲而肥之也。

《左傳·哀十一年》事充政重。《註》充者,䌛役煩也。

《管子·內業篇》凡食之道,大充,傷而形不藏。《註》過飽也。

《禮·檀弓》充充如有窮。《註》孝子心形,充屈窮急之容也。

姓。漢充向,充申。

《韻補》叶昌王切,廠平聲。《道藏歌》淵響啓靈扉,七門扇羽章。陽臺大洞野,幽逸芝英充。充作〈从儿。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