龛灯光焰薄

出自:宋代·王谌《宿北山 其二》

拼音:[kān][dēng][guāng][yàn][báo,bó,bò]

平仄:平平平仄平

四壁静无人,翛然夜不惊。
龛灯光焰薄,纸帐梦魂清。
有月山犹暗,无风松自鸣。
结茅终隐此,高枕待升平。

查看原文

注释

【龛灯】1.亦作"龛镫"。 2.佛龛﹑神龛前的长明灯。
【灯光】1.灯的亮光。 2.指佛法的光辉。 3.指舞台上或摄影棚内的照明。
【光焰】光芒;光辉:万丈~丨~耀目。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龛】

龕【亥集下】【龍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口含切《集韻》枯含切《正韻》苦含切,音堪。《說文》龍貌。

《爾雅·釋言》洵龕也。《註》未詳。

《玉篇》受也,盛也。《揚子·方言》龕,受也。齊楚曰鋡,揚越曰龕。受盛也,猶秦晉言容盛也。《郭註》今言龕囊,由此名也。

《廣雅》龕,取也。《揚子·法言》劉龕南陽。《註》取也。同戡。

《玉篇》聲也。《揚子·方言》龕,喊㖪唏聲。

勝也。《謝靈運詩》龕暴資神理。

浮圖塔。一曰塔下室。《唐褚遂良書》久棄塵世,與彌勒同龕。

《杜甫詩》禪龕只晏如。

【灯】

灯【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集韻》當經切,音丁。《玉篇》火也。《類篇》烈火也。《字彙》《正字通》都騰切,音登。《玉篇》燈火也。《春明退朝錄》上元然燈,自昏至畫。《西京雜記》元夕然九華燈于南山上,照見百里。《又》咸陽宮有靑玉五枝燈,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銜燈,燈然鱗甲皆動,炳若列星。

釋書以燈喻法,有傳燈錄。《杜甫詩》傳燈無白日。

《正字通》金燈草,一名山慈姑,醫方取此合爲丸,名玉樞丹,詳本草綱目。

叶都郞切,音當。《魏·敷鯨魚燈賦》寫載其形托于金燈,隆脊矜尾鬐甲舒張。《集韻》本作鐙。《說文》鐙,錠也。《註》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別作燈。非是。

【光】

光【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炗廣平聲。《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

《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

諡法,能紹前業曰光。

姓。《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

《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䊯。

【焰】

焰【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以贍切,音豔。《玉篇》光也。《廣韻》本作爓。《集韻》亦作炎。互詳炎,爓二字註。

【薄】

薄【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傍各切,音泊。林薄也。《楚辭註》林草不交錯曰薄。《揚雄·甘泉賦》列新雉于林薄。《註》草叢生曰薄。

簾也。《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史記·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爲生。《索隱曰》織蠶薄也。

厚薄。

少也。《詩·周南》薄澣我衣。

聊也。《詩·周南》薄言采之。

輕也。《前漢·董仲舒傳》愍世俗之靡薄。

嫌也。《前漢·張安世傳》薄朕忘故。

《揚子·方言》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

《博雅》薉也。

集也。《司馬相如·上林賦》奄薄水渚。

《史記·蘇秦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被也。《書·益稷》外薄四海。

水名。《山海經》蟲尾之山,薄水出焉。

姓。《史記·外戚世家》薄太后父,吳人,姓薄氏。

亭名。《後漢·郡國志》滎陽有薄亭。

草名。薄荷,見荷字註。

通亳。《禮·郊特牲》薄社北牖。《註》殷社。《荀子·議兵篇》湯以薄,武以鎬。

迫各切,音博。廹也。《易·說卦傳》雷風相薄。《左傳·僖二十四年》薄而觀之。

迫晚曰薄暮。

侵也。《荀子·天論篇》寒暑未薄而疾。

匹各切,音粕。《詩·齊風》載驅薄薄。《傳》疾驅聲也。

薄革切,同欂。壁柱也。《爾雅·釋宮》屋上薄謂之筄。

《唐韻古音》讀蒲。《書》序:成王旣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左傳》《史記》作薄姑。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