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臲亶

出自:宋代·葛长庚《瑞鹤仙 其二》

拼音:[dào][dǐ,de][niè][dǎn,dàn]

平仄:仄仄仄仄

赋情多懒率。
每醉后疏狂,醒来飘忽。
无心恋簪绂。
漫才高子建,韵欺王勃。
胸中绝物。
所容者、诗兵酒卒。
一两时,调发将来,扫尽闷妖愁孽。
莫说。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到底臲亶
悬河口讷。
非夙世,无灵骨。
把湖山牌印,莺花权柄,牒过清风朗月。
且束之、高阁休休,这回更不。

查看原文

注释

【到底】1.直到尽头。 2.始终;从头到尾。 3.毕竟;究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到】

到【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

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底】

底【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音邸。《說文》山居也。

《說文》下也。

《玉篇》止也。《爾雅·釋詁》底,待也。《註》止也。《疏》底者,在物之下,是亦止也。

《玉篇》滯也。《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閉湫底。《註》底,滯也。《晉語》戾久將底,底箸滯淫。

《增韻》器臀也。《詩·大雅》于橐于囊。《箋》無底曰橐。有底曰囊。

文書槀曰底。《春明退朝錄》公家文書稿,中書謂之草,樞密院謂之底,三司謂之檢。祕府有梁朝宣底二卷,卽貞明中崇政院書也。

凡供役使者曰小底。《晉公談錄》皇城使劉承規,在太祖朝爲黃門小底。

設疑之辭。《匡謬正俗》俗謂何物爲底。此本言何等物,後省何,直云等物耳。應璩詩云:用等謂才學,言用何等才學也。去何言等,其言已舊,今人不詳根本,乃作底字,非也。唐人詩多用底字。《杜甫·寄王陶二少尹詩》文章差底病。《韓愈·曲江寄白舍人詩》有底忙時不肯來。

與厎通。《韻會》厎,通作底。《詩·小雅》靡所底止。《傳》底,至也。

與砥通。《前漢·枚乗傳》磨礱底厲。《註》底,柔石也。

叶都木切,音啄。《郭璞·東海外大壑讚》寫溢洞穴,暵昏龍燭。爰有天壑,號爲無底。

【臲】

臲【未集下】【自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五結切《正韻》魚列切,。亦作兀臬。隉字原从木作。

【亶】

亶【子集上】【亠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多旱切《集韻》《韻會》黨旱切《正韻》多音僤。信也。《書·盤庚》誕告用亶。《詩·小雅》是究是圖,亶其然乎。《儀禮·士冠禮》醮辭曰:旨酒旣淸,嘉薦亶時。《註》誠也。

姓。東漢亶誦,善律曆。

海外國名。《韓愈·送鄭尚書序》夷亶之州。《註》夷州,亶州,國名。

《集韻》張連切,音鱣。屯亶,難行不進貌。《正譌》別作迍邅,非。

與但同。《詩·小雅》擇三有事,亶侯多藏。《前漢·賈誼傳》非亶倒懸而已。《揚雄傳》亶費精神於此。

與襢袒同。《荀子·議兵篇》路亶者也。《劉向·新序》路單,卽露袒。

《集韻》時連切,音蟬。《山海經》有亶爰山。

與同。《揚雄·蜀都賦》堪巖亶翔。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