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逢仇池老仙伯

出自:宋代·程公许《青山高为宋郎中德之作》

拼音:[dào][féng][chóu,qiú][chí][lǎo][xiān][bó,bǎi,bà]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青山高,六六峰。
瑶镌嵽嶪千万仞,斗起西南天半空。
蒸岚喷薄不得泄,翠屏掩霭深几重。
不知丹梯委曲到何许,飞楼杰观缥缈疑神功。
丈人天上足官府,爱此叠嶂高巃嵷。
奏疏白玉京,此山上帝之离宫。
臣请为帝守宫钥,检课列仙功行之异同。
帝凭玉几颔其奏,导以绛节双青童。
岳灵嶪峨远奔命,其下渎鬼趋濛鸿。
丹书校录晓继夕,朱衣执侍严且恭。
赤明龙汉屈指今几劫,珠幢羽帔可想不可踪。
云璈铿鍧洞天晓,步虚寥亮阊阖风。
有时山空夜永斗柄出复没,眩眼千炬煜煜灯吐红。
呜呼青山高兮六六峰,丈人宫阙兮远层穹,飞仙来往兮安得逢。
山中人兮媚幽独,烜山绪兮雪溪翁。
形癯霄汉舞皓鹤,神茂晴峦森老松。
三生曾侍丈人之左右,出入孔老竺乾之学该以通。
把茅山间二十年,幽栖活计那讳穷。
白云四壁兮风月窗栊,玉泉如饴兮柏实可饔。
丈人悯世日混浊,敕遣下山开瞽矇。
被发鞭麒麟,驾霆呵灵霳。
高冈一鸣众鸟瘖不吐,修门再入九虎狞以攻。
飘然整我飞霞佩,佳山水处挟册从。
仙槎尚有楼突兀,荡漾万顷风涛中。
酒酣浩歌蕊珠三叠之险韵,出没蛟蜃悲鱼龙。
道逢仇池老仙伯,握手一笑蟆鼻烟溟濛。
混成庵中据梧默数息,明霞阁上弹铗看飞鸿。
丈人嗔不归,鸾歌凤舞瞻听慵。
我闻至人离世不忘世,肯学山泽之臞块独守此虎豹丛。
欧子来自神清洞,乐天故栖蓬海东。
手携天孙云汉之机杼,下与世俗一洗组纂之拙工。
后先相望几百年,帝命何独私与公。
青山之阻烟霞浓,六时滴水声玲珑。
猿鹤何知强悽怨,祝公不用思??。
我愿飞章夜扣丈人九仙之宝室,世路荆棘人心蓬。
洗氛涤祲待雨露,惊聩醒醉须笙镛。
乞公且住千百岁,要使民有司命儒有宗。
色丝不尽今古胸,帝衮何阙须弥缝,笑谈变俗为时雍。
青山青山长好在,洞天气物何曾改。
归来瑶简朝丈人,坐看桑田变沧海。

查看原文

注释

【仇池】山名。在甘肃省成县西。山有东西两门,盘道可登,上有水池,故名。
【仙伯】1.仙人之长。亦泛称仙人。 2.借称官职清贵﹑文章超逸的人物。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逢】

逢【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符容切,音縫。《說文》遇也。从辵,峯省聲。《正韻》値也。《左傳·宣三年》不逢不若。《書·洪範》子孫其逢吉。

《正韻》迎也。《揚子·方言》逢、迎,逆也。自關而西。或曰迎,或曰逢。

逆也。《前漢·東方朔傳》逢占射覆。《註》逆占事,猶言逆刺也。

大也。《禮·儒行》衣逢掖之衣。《註》衣掖下寬大也。

閼逢,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註》言萬物鋒芒欲出,壅遏未通也。

與縫通。《禮·玉藻》深衣縫齊倍要。《註》縫,或爲逢。

有逢,國名。《左傳·昭二十年》有逢伯陵因之。《註》逢伯陵,殷諸侯。

姓。齊逢丑父。

《廣韻》《韻會》蒲蒙切《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前漢·司馬相如傳封禪書》大漢之德,逢涌原泉。《註》逢讀若㷭,言如熢火之升,原泉之流。

叶符方切,音房。《韓愈詩》蕭條千萬里,會合安可逢。叶上江、下鄕。◎按从夅者,音龎。从夆者,音縫、音蓬。《顏氏家訓》逄、逢之別,豈可雷同。

【仇】

仇【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音求。匹也。匡衡引《詩》:君子好仇。同逑。《爾雅·釋詁》仇,合也。《註》謂對合也。

怨敵也。《詩·秦風》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左傳·桓二年》師服曰:嘉耦曰妃,怨耦曰仇。

讐也。《史記·留侯世家》張良爲韓報仇。

《爾雅·釋訓》仇仇,敖敖,傲也。《詩·小雅》執我仇仇。《傳》猶謷謷也。

《釋名》仇,矛讐也。所伐則平,如討仇讐也。

姓。宋大夫仇牧。

章仇,複姓。隋有章仇太翼。

《集韻》恭於切《正韻》斤於切。同㪺。《詩·小雅》賔載手仇。《註》以手挹酒也。

《韻補》叶渠之切,音奇。《詩·周南》公侯好仇。叶上逵。

叶彊於切,音渠。《陸機·感丘賦》抨神爽以嬰物兮,濟性命而爲仇。忘大暮於千祀兮,爭朝榮於須臾。

【池】

池【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直離切《集韻》《正韻》陳知切《韻會》除知切,音馳。《說文》治也。孔安國曰:停水曰池。《周禮·秋官》雍氏掌溝瀆澮池之禁。《註》謂陂障之水道也。《禮·月令》毋漉陂池。《註》畜水曰陂,穿地通水曰池。

城塹曰溝池。《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班固·西都賦》呀周池而成淵。《註》城有水曰池。

朝夕池,海也。《枚乗諫吳王書》游曲臺臨上路,不如朝夕之池。《註》蘇林曰:以海水朝夕爲池。

咸池,天神也。《東方朔·七諫》屬天命而委之咸池。

咸池,黃帝樂名。

堯樂名,大咸亦曰咸池。《周禮·春官》大司樂舞咸池以祭地示。《註》咸池,大咸也。《禮·樂記》咸池備矣。《註》咸,皆也。池之爲言施也。言德之無不施也。

咸池,星名。主五穀。見《史記·天官書》。

亢池,星名。在亢北。主度送迎之事。見《甘氏星經》。

《爾雅·釋樂註》琴上曰池,言其平。下曰濵,言其服。

棺飾。《禮·檀弓》池視重霤。《疏》池者,柳車之池也。織竹爲之,形如籠,衣以靑布,以承鼈甲,名之爲池,象重霤方面之數。

《小爾雅》埋柩謂之殔,殔坎謂之池。

銅池,承霤也。以銅爲之。《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

道家名腎中偃月爐爲玉池。《黃庭經》玉池淸水灌靈根,審能行之可長存。

心之別名爲中池。《黃庭經》中池有士衣赤衣,田下三寸神所居。

裝潢家以卷縫罅處爲玉池。《楊愼·墐戸錄》古裝裱卷軸,引首後以綾黏者曰贉,唐人謂之玉池。

差池,飛貌。《詩·邶風》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黃池,地名。《春秋·哀十三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

天池,山名。在南陽。

州名。《廣輿記》池州府,漢屬丹陽,三國吳爲石城侯邑,隋曰秋浦,曰池陽,唐宋曰池州。

姓。漢中牟令池瑗。見《風俗通》。

《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唐何切《正韻》湯何切,音駝。與沱通。《說文》江別流也。

虖池,水名。在幷州界。《周禮·夏官·職方氏》幷州,其川虖池。《註》虖池,出鹵城。池,徒多切。◎按禮器作惡池,山海經作滹沱,戰國策作呼沲,詛楚文作惡駝,音義同。

陂池,或作坡陁。《刋謬正俗》陂池讀如坡陁,猶言靡迤耳。

《楚辭·九歌》與汝沐兮咸池,晞子髮兮陽之阿。《揚雄·羽獵賦》相與集於靖冥之館,以臨珍池。灌以岐梁,溢以江河。《註》池讀沱。

《正韻》直列切,音徹。《禮·檀弓》主人旣祖塡池。《註》塡池當讀爲奠徹。

【老】

老【未集中】【老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

《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

《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

《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

《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

《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

《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昭三年》三老凍餒。《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左傳·隱三年》桓公立,乃老。《註》老,致仕也。

《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姓。《廣韻》宋有老佐。

《韻補》叶朗口切。《釋名》老,朽也。《史記·律書》酉者,萬物之老也。

《韻補》叶滿補切,姥當以此得聲。《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迹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

【仙】

仙【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相然切《正韻》蘇前切,音先。《釋名》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揚雄曰》聖人不師仙。

胎仙,鶴也。《黃庭經》琴心三疊舞胎仙。

輕舉貌。《杜甫詩》行遲更覺仙。

仙居,仙遊,俱縣名。

仙霞,嶺名。

姓。宋仙源明,明仙時忠,仙克謹。亦作僲。

【伯】

伯【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正韻》博陌切,音百。《說文》長也。《釋名》父之兄曰伯父。伯,把也,把持家政也。

兄曰伯。《詩·小雅》伯氏吹塤。

第三等爵曰伯。

《周禮·春官》大宗伯之職,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九命作伯。《註》上公有功德者,加命爲二伯,得征五侯九伯者。《疏》公羊傳,自陝以東,周公主之。陝以西,召公主之。是東西二伯也。言九伯者,九州有十八伯,各得九伯,故云九伯也。

婦人目其夫曰伯。《詩·衞風》伯也執殳。

馬祖,天駟,房星之神曰伯。《詩·小雅》旣伯旣禱。《註》以吉日祭馬祖而禱之。

鳥名。《左傳·昭十七年》伯趙氏,司至者也。《註》伯趙,伯勞也。

姓。益之後。春秋時有伯宗,伯州犂。

同陌。《史記·酷吏傳》置伯格長。《註》言阡陌村落皆置長也。

《正韻》必駕切。同霸。五伯,齊桓,晉文,秦繆,宋襄,楚莊也。伯叔伯長之義,後人恐與侯伯字溷,故借霸字別之。

叶蒲各切,音博。《詩·大雅》王錫申伯。叶下蹻濯。

叶壁益切,音必。《史記·敘傳》維弃作稷,德盛西伯。

叶博故切,音布。《揚雄·解嘲》子胥死而吳亡,種蠡存而越伯。五羖入而秦喜,樂毅出而燕懼。

相关诗句
坐看桑田变沧海 归来瑶简朝丈人 洞天气物何曾改 青山青山长好在 笑谈变俗为时雍 帝衮何阙须弥缝 色丝不尽今古胸 要使民有司命儒有宗 乞公且住千百岁 惊聩醒醉须笙镛 洗氛涤祲待雨露 世路荆棘人心蓬 我愿飞章夜扣丈人九仙之宝室 祝公不用思?? 猿鹤何知强悽怨 六时滴水声玲珑 青山之阻烟霞浓 帝命何独私与公 后先相望几百年 下与世俗一洗组纂之拙工 手携天孙云汉之机杼 乐天故栖蓬海东 欧子来自神清洞 肯学山泽之臞块独守此虎豹丛 我闻至人离世不忘世 鸾歌凤舞瞻听慵 丈人嗔不归 明霞阁上弹铗看飞鸿 混成庵中据梧默数息 握手一笑蟆鼻烟溟濛 道逢仇池老仙伯 出没蛟蜃悲鱼龙 酒酣浩歌蕊珠三叠之险韵 荡漾万顷风涛中 仙槎尚有楼突兀 佳山水处挟册从 飘然整我飞霞佩 修门再入九虎狞以攻 高冈一鸣众鸟瘖不吐 驾霆呵灵霳 被发鞭麒麟 敕遣下山开瞽矇 丈人悯世日混浊 玉泉如饴兮柏实可饔 白云四壁兮风月窗栊 幽栖活计那讳穷 把茅山间二十年 出入孔老竺乾之学该以通 三生曾侍丈人之左右 神茂晴峦森老松 形癯霄汉舞皓鹤 烜山绪兮雪溪翁 山中人兮媚幽独 飞仙来往兮安得逢 丈人宫阙兮远层穹 呜呼青山高兮六六峰 眩眼千炬煜煜灯吐红 有时山空夜永斗柄出复没 步虚寥亮阊阖风 云璈铿鍧洞天晓 珠幢羽帔可想不可踪 赤明龙汉屈指今几劫 朱衣执侍严且恭 丹书校录晓继夕 其下渎鬼趋濛鸿 岳灵嶪峨远奔命 导以绛节双青童 帝凭玉几颔其奏 检课列仙功行之异同 臣请为帝守宫钥 此山上帝之离宫 奏疏白玉京 爱此叠嶂高巃嵷 丈人天上足官府 飞楼杰观缥缈疑神功 不知丹梯委曲到何许 翠屏掩霭深几重 蒸岚喷薄不得泄 斗起西南天半空 瑶镌嵽嶪千万仞 六六峰 青山高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