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道驰驱羞诡遇

出自:宋代·许及之《送赵推官持檄之兴国》

拼音:[zhí][dào][chí][qū][xiū][guǐ][yù]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赵君派自天源来,细考衡茅无此才。
文章决科特馀事,幕府官业何壮哉。
论事不愁开口屡,直道驰驱羞诡遇
尺伸如可寸枉施,宁脱青衫故园去。
宗庙之宝森玙璠,诸公争欲出我门。
极知胸中有定力,未肯叱驭随王尊。
楚狂凉凉莫宜世,一笑相逢有初契。
尊酒论文情益亲,但不同姓实兄弟。
文昌堂前汝水东,万顷烟雨时濛濛。
向来簇坐觅新句,多少行人图画中。
君今胡为事行李,著身翻在图画里。
捧檄王事不可迟,何况堂中老亲喜。
喜君问道康庐旁,过家上冢还不妨。
再拜松楸有心事,孟母卜邻今更良。
了却痴儿纷案牍,回首庐山真面目。
唤起三年梦中意,想见诗成清可掬。

查看原文

注释

【直道】1.古道路名。(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命蒙恬开筑,北起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南至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是联结关中平原与河套地区的主要通道。 2.泛指直的路。 3.犹正道。指确当的道理﹑准则。
【驰驱】1.策马疾驰;快跑:驰驱射猎|驰驱而来。 2.奔走效力:驰驱国事|许之驰驱。 3.放纵:稍节驰驱,以顺天意。
【诡遇】1.谓违背礼法﹐驱车横射禽兽。 2.比喻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追求﹑取得某种东西。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直】

直【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値。《說文》正見也。《博雅》正也。《玉篇》不曲也。《易·坤卦》直其正也。《書·洪範》王道正直。

準當也。《禮·投壺》馬各直其算。《史記·平準書》以白鹿皮爲皮幣,直四十萬。

《增韻》當也。《儀禮·士冠禮》主人立于阼階下,直東序西面。《疏》謂當堂上東序牆也。

伸也。《孟子》枉尺而直尋。

《玉篇》侍也。《晉書·羊祜傳》悉統宿衞,入直殿中。

順也。《詩·鄭風》洵直且侯。

猶宜也。《詩·魏風》爰得我直。

猶但也。《孟子》直不百步耳。

猶故也。《史記·留侯世家》張良嘗遊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

埋枉曰直。《韓愈·王仲舒墓誌》公知制誥友人得罪公,獨爲直其冤。

直來,無事而來也。《公羊傳·莊二十七年》直來曰來。

《禮·月令》田事旣畢,先定準直,農乃不惑。《疏》準謂輕重平均,直謂繩墨得中也。

骨直,謂强毅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工人》骨直以立。

語發聲。《史記·龜筴傳》神龜知吉凶,而骨直空枯。《正義曰》直,語發聲也。

柄也。《禮·明堂位》玉豆雕篹。《註》篹,籩屬,雕刻飾其直者也。《疏》雕鏤其柄。

殖也。《揚子·太經》直,東方也,春也。質而未有文也。《註》直之言殖也。萬物甲始出殖立,未有枝葉也。

《揚子·方言》袒飾謂之直袊。《註》婦人初嫁所著上衣,直袊也。

《韻會小補》器直,曲尺也。梓人用之。

官名。《鄧析子轉辭篇》湯有司直之人。

《通典》漢時繡衣直指,卽秦時御史大夫。

直人,邑名。《左傳·昭二十三年》劉子取直人。

泉名。《公羊傳·昭五年》直泉者何,涌泉也。

門名。《三輔黃圖》長安城西出第二門曰直城門。

姓。漢有直不疑。

《諡法》肇敏行成曰直。

《集韻》《韻會》直吏切《正韻》直意切,音治。與値通。《史記·項羽紀》直夜潰圍。《註》直,讀曰値。當也。《索隱曰》古字例以直爲値。《前漢·酷吏傳》無直甯成之怒。《史記》作値。

物價曰直。《北史·齊景思王傳》食雞羹,何不還他價直也。

傭作得錢亦曰直。《柳宗元·送薛存義序》向使傭一夫於家,受若直,怠若事,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

叶直略切,音著。《樂府·焦仲卿妻詩》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

叶直六切,音逐。《楚辭·九章》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與嚮服。俾山川以備御兮,命咎繇使聽直。《六書正譌》从,古隱字。十目所視,雖隱亦直。會意。俗作直,非。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驰】

馳【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池。《玉篇》走奔也。《廣韻》馳騖也,疾驅也。《左傳·莊十年》公將馳之。

《玉篇》天子道也。《正字通》馳道,天子所行路,若今之中道。

姓。《姓苑》明馳九垓,仁壽縣舉人。

《集韻》唐何切,音駝。亦走也。

叶徒臥切,音隋。《詩·小雅》不失其馳,舍矢如破。

叶尺里切,音恥。《劉向·九歎》周流覽於四海兮,志升降以高馳。徵九神於回極兮,建虹采以招指。

叶直詈切,音滯。《蔡邕·彈棊賦》於是列象,彫華逞麗。豐腹斂邊,中隱四企。輕利調博,易使騁馳。

【驱】

驅【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敺《唐韻》豈俱切《集韻》《韻會》虧于切《正韻》丘于切,音區。《玉篇》逐遣也。《禮·月令》驅獸毋害五穀。

《說文》走馬謂之馳,策馬謂之驅。《玉篇》驟也,奔馳也。《易·比卦》王用三驅失前禽。

軍前鋒曰先驅,次前曰中驅。

《集韻》《韻會》祛尤切,音丘。義同。《詩·鄘風》載馳載驅,歸唁衞侯。《陸雲賦》昶愁心以自邁,肅旁人以曾驅。詔河馮以淸川,命湘娥而安流。

《廣韻》《集韻》《韻會》區遇切,音姁。義同。《班固·東都賦》舉㷭伐鼓,申令三驅。輕車霆激,驍騎電騖。《陶侃相風賦》華蓋警乗,奉引先驅。豹飾在後,葳蕤先路。

通作歐。《史記·趙世家》歐,代地。《前漢·食貨志》歐民而歸之農。

叶直谷切,音逐。《詩·秦風》游環脅驅。叶下續轂。俗作駈䮃,非。

【羞】

羞【未集中】【羊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息流切《集韻》思留切,音脩。《說文》進獻也。从羊。羊,所進也。从丑,丑亦聲。

《廣韻》致滋味爲羞。《周禮·天官·膳夫》掌王之食飲膳羞。《註》羞,有滋味者。《又》羞用百有二十品。《註》羞出于牲及禽獸,以備滋味,謂之庶羞。

《禮·月令》群鳥養羞。《註》羞謂所食也。

《廣韻》進也。《書·盤庚》今我旣羞,告爾于朕志。《傳》已進告汝之後。

《廣韻》恥也。《書·說命》惟口起羞。《疏》惟口出令,不善以起羞辱。

《韻補》叶息救切。《張載·七命》繁肴旣闋,亦有寒羞。商山之果,漢臯之楱。楱音凑。《正字通》俗作羞。◎按說文在丑部,今从正字通倂入。

【诡】

詭【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過委切《集韻》《韻會》《正韻》古委切,音垝。《說文》責也。《前漢·京房傳》臣出守郡,自詭效功。《師古註》自以爲憂責也。《孔融·薦禰衡表》昔賈誼求試屬國,詭繫單于。《註》自責必繫單于也。

《玉篇》欺也,謾也。《類篇》詐也。《穀梁傳·文六年》詭辭而出。《註》不以實吿人。

《玉篇》怪也。《莊子·齊物論》是其言也,其名爲弔詭。《註》弔詭,至怪也。

《增韻》異也。《前漢·劉輔傳》此其言必有卓詭切至當聖心者。《師古註》詭,異於衆也。《後漢·班固傳》殊形詭制。《註》詭,異也。

違也。《前漢·董仲舒傳》有所詭於天之理與。《師古註》違也。

毀也。《後漢·班固傳論》固之序事不激詭。《註》激,揚。詭,毀也。

《廣雅》詭隨,小惡也。《詩·大雅》無縱詭隨。《註》不顧是非,而妄隨人也。

《廣韻》橫射物爲詭遇。《孟子》爲之詭遇。《趙註》橫而射之也。《朱註》不正而與禽遇也。

譎詭,變化也。《張衡·東京賦》瑰異譎詭。

《廣雅》詭犀,總也。總,音思。

《正韻》戾也。

星名。《前漢·天文志》司詭星出西方。《孟康註》星大而有尾,兩角,熒惑之精也。

邑名。《史記·秦始皇紀》將軍蒙騖,攻魏氏畼有詭。《註》畼有詭,魏邑名。

姓。《左傳·莊十六年》晉武公伐夷,執夷詭諸。《註》詭諸,周大夫。夷,采地名。

人名。《史記·齊世家》桓公長衞姬生無詭。《左傳》作無虧。

通作恑。《陸機·辯亡論》古今詭趣。《註》詭,變也。同恑。《集韻》或作謉、譌。《正韻》亦作佹、傀。

【遇】

遇【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寓。《玉篇》見也,道路相逢也。《廣韻》不期而會也。《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穀梁傳》不期而會曰遇。《禮·曲禮》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註》未及期,在期日之前也。《周禮·春官·大宗伯》諸侯冬見曰遇。《註》偶也,欲其若不期而偶至也。

待也,接也。《前漢·季布傳》遇人恭謹。

《蒯通傳》漢王遇我厚。

合也。《前漢·揚雄傳》七十說而不遇。

姓。《風俗通》漢有遇冲,爲河內太守。

《字彙補》五口切,與偶同。《史記·天官書》氣相遇者,使勝高。

《集韻》《韻會》魚容切,音顒。地名。《史記·高帝紀》戰曲遇東。《註》曲音齲,遇音顒。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