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哉黄雀全无知

出自:宋代·许及之《次韵陈伯寿食黄雀有感》

拼音:[jiē][zāi][huáng][què,qiāo,qiǎo][quán][wú][zhī,zhì]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嗟哉黄雀力命微,譬彼食言安能肥。
乃欲身与天壤期,沕穆造化窥缄机。
以时启蛰安居卑,蛰久启晚见者稀。
不耕而食乘三时,晚禾欲熟堆农扉。
就田恣啄充久饥,来时千百漫天飞。
惟欲蔽翳朝阳晞,似雨霏微疑复非。
此时得计压稻枝,腹饱果然不思归。
岂知时与命相违。
投身入网分所宜,鸡肋犹怯尊拳挥。
汝辈么么将安之,螟螣害稼古实讥。
嗟哉黄雀全无知,大似爝火凌朝晖。
炙之醢之争称奇,谁念物命聊依依。
黄雀何责复何悲,夷齐饿采西山薇。
不尔吸风何活为,颜子箪食其庶几。
祇令瓢饮将谁欺,霜露舒惨相恩威。
螳蝉小大遂黠痴,人为物灵贤则希。
比物丑类姑释疑,螽斯岂得比后妃。
钧之三成君父师,法当授命宁避危。
有益于国身何亏,我欲与雀排重围。

查看原文

注释

【嗟哉】叹词。
【黄雀】1.亦作"黄爵"。 2.鸟名。雄鸟上体浅黄绿色,腹部白色而腰部稍黄。雌鸟上体微黄有暗褐条纹。鸣声清脆,饲养为观赏鸟。 3.《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成帝时歌谣又曰:"邪径败良田,谗口辞善人。桂树华不实,黄爵巢其颠。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桂,赤色,汉家象。华不实,继无嗣也。王莽自谓黄象,黄爵巢其颠也。"此以"黄雀"比喻王莽,后比喻得志之小人。 4.比喻俗士或以闲散自适者。
【无知】1.没有知觉。 2.指失去知觉。 3.没有知识,不明事理。 4.指不明事理的人。 5.无人知晓。 6.犹言没有匹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嗟】

嗟【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也。《釋名》嗟,佐也。言不足以盡意,故發此聲以自佐也。《書·甘誓》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詩·周南》嗟我懷人。

《齊風》猗嗟昌兮。《疏》猗是心內不平,嗟是口之喑咀,皆傷歎之聲。《禮·檀弓》嗟來食。《廣韻》同。

《集韻》遭哥切,音䦈。《易·離卦》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音義》王肅讀遭哥切《阮籍·詠懷詩》李公悲東門,蘇子狹三河。求仁自得仁,豈復歎咨嗟。

《韻會補》子夜切,音借。同唶。《三蒼詁》咄嗟,易度也。猶言呼吸之閒。字本作唶。古有咄唶歌。世說石崇作豆粥,咄嗟而辦。

【哉】

哉【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才《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音栽。《說文》言之閒也。《註》《論語》君子哉若人。是爲閒隔之辭也。《爾雅·釋詁》哉,閒也。

《爾雅·釋詁》哉,始也。《疏》哉者,古文作才。《說文》云才,草木之初也,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書·伊訓》朕哉自亳。

《康誥》惟三月哉生魄。

《玉篇》語助。《書·堯典》僉曰:於,鯀哉。

《韻會》柳宗元曰:疑辭也。《書·益稷》禹曰:兪哉。《註》口然而心不然之辭也。

與材通。《論語》無所取材。《註》古字材哉同。

音載。《書·武成》哉生明。《釋文》徐音載。

《詩·大雅》大利,以賜子孫。於是又載行周道,致有天下。哉與載古字通。○按《左傳·宣十五年》昭十年引《詩》,哉俱作載。

鄭箋云:哉,始也。與毛傳異。

叶將其切,音貲。《詩·邶風》已焉哉。天實爲之,謂之何哉。

《王風》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說文》本作。

【黄】

黃【亥集下】【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

《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

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

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

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

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

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

縣名。《前漢·地理志》黃縣屬東萊郡,內黃屬魏郡,外黃屬留郡。《註》縣有黃溝澤,故名。師古曰:惠公敗宋師于黃,杜預以爲外黃縣東有黃城,卽此地。

中黃,天子內藏。《後漢·桓帝紀》建和元年,芝生於黃藏府。

官名。《杜氏通典》乗黃令,晉官,主乗輿金根車。《又》晉以后,給事黃門侍郞,散騎常侍,俱屬門下省,稱曰黃散。

老人曰黃髮。《禮·曲禮》君子式黃髮。《疏》人初老則髮白,太老則髮黃。《爾雅·釋詁》黃髮齯齒鮐背耈老,壽也。《疏》壽考之通稱。

小兒曰黃口。《淮南子·汜論訓》古之伐國,不殺黃口。《高誘註》黃口,幼也。《唐開元志》凡男女始生爲黃,四歲爲小,十六爲丁,六十爲老。每歲一造計帖,三年一造戸籍,卽今之黃冊也。

翠黃,飛黃,馬名。《淮南子·覽冥訓》靑龍進駕,飛黃伏皁。《詩·魯頌》有驪有黃。《註》黃騂曰黃。

鵹黃,鳥名。《爾雅·釋鳥倉庚註》卽鵹黃也。

黃目,卣罍類。《禮·郊特牲》黃目,鬱氣之上尊也。黃者,中也。目者,氣之淸明者也。

大黃,弩名。《太公·六韜》陷堅敗强敵,用大黃連弩。《史記·李廣傳》以大黃射其裨將。

大黃,地黃,硫黃,雄黃,雌黃,藥名。

流黃,綵也。《古詩》少婦織流黃。《廣雅》作留黃。

會稽竹簟供御,亦號流黃。《唐詩》珍簟冷流黃。

《正字通》貼黃,卽古引黃。唐制,詔勑有更改,以紙貼黃,其表章略舉事目,見於前封皮者,謂之引黃。后世卽以引黃爲貼黃,不用黃紙。

倉黃,急遽失措貌。《風土記》大雪被南越,犬皆倉黃吠噬。

《玉篇》馬病色也。《爾雅·釋詁》虺隤,黃病也。《註》皆人病之通名,而說者便以爲馬病。《詩·周南》我馬虺隤。

【雀】

雀【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卽略切《集韻》《韻會》《正韻》卽約切,音爵。《說文》依人小鳥也。从小,隹。讀與爵同。《古今注》雀,一名家賔。《埤雅》雀,物之淫者。《詩·召南》誰謂雀無角。《左傳·襄二十五年》如鷹鸇之逐鳥雀也。

《書·顧命》二人雀弁。《傳》雀韋弁。《疏》雀,言如雀頭色也。

《周禮·春官·巾車》漆車藩蔽豻雀飾。

《戰國策》雀立不轉。《註》雀立,踊也。

《揚子·方言》鸝黃,或謂之楚雀。《爾雅·釋鳥》鵹黃,楚雀。《註》卽倉庚也。

《爾雅·釋鳥》鷣,負雀。《註》鷣,鷂也。善捉雀,因名。

《爾雅·釋鳥·桑鳸竊脂註》俗謂之靑雀。

《爾雅·釋鳥·桃蟲鷦註》鷦,桃雀也。俗呼爲巧婦。《疏》方言說,巧婦之名,自關而東謂之工爵,自關而西或謂之韈雀。

《揚雄·羽獵賦》鸞,孔雀。

《臨海異物志》南海有黃雀魚,六月化爲黃雀,十月入海爲魚。

《爾雅·釋草》蘥,雀麥。《註》卽燕麥也。

朱雀,南方宿名。《禮·曲禮》前朱雀而後武。

【全】

全【子集下】【入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泉。《說文》完也。《玉篇》具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之事,天子用全。《註》純用玉也。

姓。《韻會》吳有大司馬全琮。

《韻會》州名。漢零陵郡,晉置全州。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知】

知【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

《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