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罂倒储粟

出自:宋代·洪适《杂咏下 罂粟》

拼音:[qiān][yīng][dǎo,dào][chǔ][sù]

平仄:平平仄仄仄

美体亚群花,千罂倒储粟
饮客醍醐浆,可以代醽醁。

查看原文

字义

【千】

千【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

《廣韻》漢複姓。

《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罂】

罌【未集中】【缶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廣韻》烏莖切《集韻》於莖切《韻會》幺莖切,音纓。《說文》缶也。《廣雅》瓶也。《玉篇》瓦器也。《前漢·韓信傳》以木罌缶度軍,襲安邑。《註》師古曰:罌缶,謂瓶之大腹小口者也。

《集韻》於正切,音郢。義同。《干祿字書》甖通罌。

【倒】

倒【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正韻》都皓切《集韻》《韻會》覩老切,刀上聲。什也。

絕倒,極笑也。《晉書·衞玠傳》王澄有高名,每聞玠言,輒歎息絕倒。

傾倒。《杜甫詩》志士懷感傷,心胷已傾倒。

潦倒。《北魏書·崔瞻傳》魏天保以後重吏事,謂容止蘊藉者爲潦倒。瞻終不改。

《揚子·方言》大袴謂之倒頓。《註》今雹袴也。

《集韻》《韻會》刀號切《正韻》都導切,音到。《詩·齊風》顚之倒之,自公召之。《禮·喪大記》小斂之衣,祭服不倒。《註》死者所用衣,多不盡著,有倒者,惟祭服尊其領,不倒也。《韓非子·難言篇》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賢聖莫能聽。

叶董五切,音覩。《季尤平樂觀賦》或以馳騁,覆車顚倒。烏獲扛鼎,千鈞若羽。

叶都故切,音妒。《焦氏·易林》衣裳顚倒,爲王來呼。呼去聲。

【储】

儲【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6画

《廣韻》直魚切《集韻》《韻會》音除。偫也。《淮南子·主術訓》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積,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儲。

副也。《南齊書》太子曰東儲。

儲胥,猶言御苑也。《張衡·西京賦》旣新作于迎風,加露寒與儲胥。《註》武帝先作迎風館,後加露寒,儲胥二館。

儲與,卽容與。《淮南子·俶眞訓》儲與扈冶。一作諸與。《揚雄·羽獵賦》儲與乎大浦,聊浪乎宇內。《服虔曰》儲與,相羊也。與,音餘。聊浪,放浪也。

姓。

【粟】

粟【未集上】【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涑。《說文》嘉穀實也。《韻會小補》粟爲陸種之首,米之有甲者。《書·禹貢》四百里粟。《周禮·地官》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註》耡粟,民相助作,一井之中所出,九夫之稅粟也。屋粟,民有田不耕,所罰三夫之稅粟。閒粟,閒民無職事者所出,一夫之征粟。《爾雅·釋草註》秫謂黏粟,與穀相似,米黏。北人用之釀酒,其莖稈似禾而粗大。

地名。《穀梁傳·文十年》及蘇子盟于女粟。《前漢·地理志》左馮翊屬縣粟邑。《註》莽曰粟城。《水經注》睢水,又東逕粟縣。

水名。《水經注》居庸縣故城,魏上谷郡治,有粟水在焉。

官名。《史記·孝景紀》更命治粟內史爲大農。

國名。《北史·魏明帝紀》大延元年八月,粟特國遣使朝貢。

姓。袁紹魏郡太守粟舉。

沙謂之粟。《山海經》柜山有英水,中多丹粟。《註》細丹沙如粟也。

《廣東新語》連山有八排猺,自稱猺丁,曰八百粟。

叶思積切。《韓愈·進學解》月費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本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