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瞻斗柄低

出自:宋代·洪适《晓发秦安驿》

拼音:[guāng][zhān][dǒu,dòu][bǐng][dī]

平仄:平平仄仄平

秋梦不能晓,起行山径迷。
小车惊宿鹭,列炬误鸣鸡。
冷觉霜华重,光瞻斗柄低
金庭有佳处,芳桂想幽栖。

查看原文

注释

【斗柄】1.北斗柄。指北斗的第五至第七星,即衡﹑开泰﹑摇光。北斗,第一至第四星象斗,第五至第七星象柄。 2.喻权柄;大权。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光】

光【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炗廣平聲。《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

《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

諡法,能紹前業曰光。

姓。《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

《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䊯。

【瞻】

瞻【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職廉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廉切,音詹。《說文》臨視也。《韻會》仰視曰瞻。《詩·邶風》瞻彼日月。《禮·曲禮》視瞻無回。

官名。《魏書·官氏志》有瞻人郞。

國名。《唐書·南蠻傳》瞻博,或曰瞻婆,北距兢伽河。

山水名。《山海經》有瞻諸山。

瞻水,出婁涿山,東流注於洛。

姓。《正字通》元有瞻思,通經學。

通作詹。《史記·周本紀》顧詹有河。

《集韻》章豔切,詹去聲。視也。

叶側姜切,音章。《詩·大雅》維此惠君,民入所瞻。秉心宣猶,考愼其相。相平聲。

叶側銜切,斬平聲。《詩·小雅》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斗】

斗【卯集下】【斗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當口切,音陡。《說文》大升也。《羣經音辨》升十之也。《史記·李斯傳》平斗斛度量。《前漢·律歷志》斗者,聚升之量也。

宿名。《春秋·運斗樞》第一至第四爲魁,第五至第七爲杓,合爲斗。居隂播陽,故稱北斗。《易·豐卦》日中見斗。《疏》日中盛明之時,而斗星顯見。《詩·小雅》維北有斗。《疏》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又》衡殷南斗。《註》南斗六星爲天廟,丞相大宰之位。

酒器。《詩·大雅》酌以大斗。《疏》大斗長三尺,謂其柄也。蓋從大器挹之於樽,用此勺耳。《史記·滑稽傳》目眙不禁,飮可七八斗。

吳中市魚亦以斗計。《松陵倡和詩》一斗霜鱗換濁醪。

《前漢·王莽傳》作威斗,長二尺五寸。

《周禮·地官·序官掌染革註》染革藍蒨象斗之屬。《疏》象斗,染黑。

《尚書序》皆科斗文字。《疏》科斗,蟲名。蝦蟆子也。書形似之。

《史記·封禪書》成山斗入海。《註》謂斗絕曲入海也。

《韓愈·答張十一詩》斗覺霜毛一半加。

《集韻》《正韻》腫庾切,音主。枓,或省作斗。勺也。《周禮·春官·鬯人》大喪之大渳設斗。《註》所以沃尸也。《釋文》斗依注,音主。

【柄】

柄【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陂病切,兵去聲。一作棅。《說文》柯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秦無盧。《註》戈戟柄。

爵豆之屬亦有柄。《禮·祭統》尸酢夫人執柄。《管子·弟子職》進柄尺。

本也。《易·下繫》坤爲地爲柄。

權也。《左傳·襄二十三年》旣有利權,又執民柄。

《韓非子·二柄篇》二柄德也。

山名。《山海經》柄山,其上多玉。

通枋。詳枋字註。

通秉。斗柄。《史記·天官書》作斗秉。

《集韻》補永切,音丙。持也。

《唐韻》《古音》必漾切。義同。

【低】

低【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都奚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底平聲。高之反也,俛也,垂也。《史記·孔子世家贊》低回,留之不能去。

《談藪》王元景大醉,楊彥遵曰:何太低昂。荅曰:黍熟頭低,麥熟頭昂,黍麥俱有,所以低昂。

作氐。《前漢·食貨志》封君皆氐首卬給。《又》其賈氐賤減平。俱同低。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