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林骇猿狙

出自:宋代·王十朋《庐山纪游四十韵》

拼音:[chuān][lín][hài][yuán][jū]

平仄:平平仄平平

我性好山水,思向庐山庐。
五老招我游,有约芝山初。
兹行适所愿,孰曰非天与。
入眼庾公楼,兴已先篮舆。
云开圣治峰,石扣仙人居。
香炉望烟霭,净社观芙蕖。
虎溪聊自笑,天池步宜纾。
半月圆通留,幽亭乐有馀。
趣如六一翁,境似山环滁。
侯溪煮月泉,石耳供岩蔬。
破戒戏鱼酒,踏园梦羊猪。
贤关得家音,天恩拜新除。
抗章复辞免,行色仍踌躇。
遂作南山游,首过荆林虚。
凌云入康谷,临流清可渔。
欲饮第一水,山深足趑趄。
汤泉本何来,忽从龙口嘘。
鸾溪寻故家,墨沼波犹潴。
石镜不可见,悬崖照谁梳。
寻真到简寂,入观惊丘墟。
缅怀黄与陆,何处飘霞裾。
眼明见飞瀑,涧壑鸣琼琚。
何落句思李,练飞诗陋儒。
新桥跨虹霓,出月明蟾蜍。
两州劳五马,同日传双鱼。
神光照万杉,飞白留天书。
遥瞻星子城,青山点舂锄。
我行未及西,三峡知何如。
登桥阅天险,奋地轰雷车。
壮哉五丁力,凿此千尺渠。
群峰列耆老,深渊蓄璠玙。
古刹依朱砂,穿林骇猿狙
万卷已空阁,三竹犹扶疏。
肩舆足茧卒,传诗手疲胥。
佳境尚无穷,雅兴良已摅。
身随禽往还,兴逐云卷舒。
重寻讷庵老,细论无言予。
节物变炎凉,迟留费居诸。
在路何悠悠,归梦频蘧蘧。
秋风雁还荡,缄封寄乡闾。

查看原文

注释

【猿狙】1.亦作"猨狙"。 2.泛指猿猴。 3.喻未受教化者。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穿】

穿【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昌緣切,音川。《說文》通也,穴也。《詩·召南》誰謂䑕無牙,何以穿我屋。《前漢·食貨志》彭吳穿穢貊,朝鮮置滄海郡。《註》本皆荒梗,始開通之,故言穿。

《增韻》委曲入也,鑽也,鑿也。《前漢·溝洫志》穿渠漑田。

《廣韻》孔也。《史記·鄧通傳》孝文夢欲上天,有一黃頭郞從後推之,上顧見其衣裻帶後穿。《後漢·耿恭傳》衣屨穿決。

國名。《爾雅·釋地八狄疏》六曰穿胷。

《本草》百穿,蜂房也。

《拾遺記》江東謂正月二十日爲天穿日,用紅縷繫餅置屋上,謂之補天穿。

《廣韻》尺絹切《集韻》《韻會》《正韻》樞絹切,音釧。貫也。《前漢·司馬遷傳》貫穿經傳。

叶樞倫切,音春。《揚雄·長楊賦》逮至聖文,隨風乗流,方垂意於至寧,躬服節儉,綈衣不敝,革鞜不穿,大厦不居,木器無文。《註》寧,讀近寅。穿,樞倫切。

《韻會小補》於權切,音淵。火起貌。

【林】

林【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犂針切《正韻》犂沈切,音臨。《說文》平土有叢木曰林。徐曰:叢木,故从二木。平土,故二木齊。《詩·小雅》依彼平林。

野外謂之林。《詩·周南》施于中林。

山木曰林。《穀梁傳·僖十四年》林屬于山爲麓。

《周禮·地官·林衡註》竹木曰林,水衡曰衡。

《爾雅·釋詁》林,君也。

盛貌。《詩·小雅》有壬有林。

林鐘,律名。《禮·月令》季夏之月律中林鐘。《周禮》作函鐘。

羽林,星名。應劭曰:天有羽林,大將軍之星也。林喩若林木,羽翼,鷙擊之意,故以名武官。《前漢·宣帝紀》取從軍死事者之子,養爲羽林軍,號羽林孤兒。

綠林,荆州山名。《後漢·劉元傳》諸亡命集于綠林。

姓。《姓譜》殷比干後,避難長林山,因氏。

平王世子林開之後,望出南安。○按《說文》林自爲部,棼、楚等字从之,今倂入。

【骇】

駭【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侯楷切《集韻》《韻會》《正韻》下楷切,音蟹。《玉篇》驚起也。《公羊傳·哀六年》諸大夫見之,皆色然而駭。《莊子·大宗師》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註》以變化爲形之駭動耳,故不以死生損累其心。

《集韻》與駴同。《周禮·夏官·大司馬》鼓皆駴。《釋文》駴本亦作駭。《王粲·英雄記》整兵駭鼓。

散也。《陸機詩》三后始基,世武丕承,協風旁駭,天晷仰澄。《註》言和風遠馳四方也。

水名。《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一曰徒駭。《疏》禹疏九河以徒衆起,故云徒駭。

人名。《春秋·隱二年》無駭帥師入極。

叶許己切,音喜。《吳子·治兵篇》戢其耳目,無令驚駭。習其馳逐,閑其進止。《韓愈·鄆州谿堂詩》淺有蒲蓮,深有葭葦。公以燕賔,其鼓駭駭。

叶于支切,音怡。《韓愈·瀧吏詩》官今行自到,那遽妄問爲。不虞卒見困,汗出愧且駭。○按古音駭讀作矣,轉怡聲。

叶喜語切,音許。《陸機·凌霄賦》因扶桑而東顧兮,天傾光之可駭。惑坤輿之茫茫兮,心蒙蔽而無緒。《註》緒,上聲。

叶許計切,音戲。《蘇轍·黃樓賦》舞魚龍於隍壑,閱帆檣於睥睨。方飄風之迅發,震鼙鼓之驚駭。

【猿】

猿【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雨元切《集韻》《韻會》于元切,音袁。《玉篇》俗猨字。《戰國策》猿獼猴錯木據水,則不若魚鼈。

【狙】

狙【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親去切《集韻》《韻會》《正韻》七慮切,音覻。《說文》玃屬。从犬,且聲。《戰國策》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註》狙,玃屬而狡黠,言兵家如之而可喜。

《管子·七臣七主篇》從狙而好小察。《註》狙,伺也,謂旣任臣有所爲,必從而伺之。《史記·留侯世家》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註》服虔曰:狙,伺是也。

《說文》一曰狙,犬也。暫齧人者。一曰犬不齧人也。

《集韻》莊助切,音詛。猿類。《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朝三而暮四,衆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衆狙皆悅。

《徐無鬼》吳王浮于江,登于狙之山,衆狙見之,恂然棄而走。

《廣韻》《韻會》七余切《集韻》千余切,音疽。《廣韻》猿也。《集韻》猨屬。

《前漢·諸侯王表》騁狙詐之兵。《註》應劭曰:狙,伺也。音若蛆。師古:音千絮反。

《山海經》倚帝之山有獸,如鼣鼠,白耳白喙,名曰狙如。《註》狙如鼠,耳銳喙。

《集韻》《正韻》子余切,音苴。猿屬。

《山海經》北號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狼,赤首而鼠目。其音如豚,名曰猲狙。《註》郭璞曰:猲狙,音葛苴。◎按韻書引山海經,皆作獦狚。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