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科第何足道

出自:宋代·王十朋《陈大监用赏梅韵以赠依韵酬之》

拼音:[qū,ōu][qū,ōu][kē][dì][hé,hē,hè][zú][dào]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颍川丈人贤矣哉,青眼喜为清流开。
诗章翰墨两奇绝,笔下一字无尘埃。
品题人物奖后进,搢绅乐善公为魁。
东嘉贱子生太晚,犹幸识此真人才。
朅来西游也不恶,锦囊所得俱琼瑰。
区区科第何足道,此行似为诗篇来。
客中拜贶更重复,丙穴鱼及郫筒杯。
寒乡故旧问归橐,首言带得公诗回。

查看原文

注释

【区区】1.形容数量少或不重要:区区之数|区区小事。 2.自称的谦词:不瞒您说,那考第一名的就是区区。 3.诚情挚意:感君区区怀。
【科第】科举制度考选官吏后备人员时,分科录取,每科按成绩排列等第,叫做科第。
【何足】犹言哪里值得。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区】

區【子集下】【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豈俱切《集韻》《韻會》虧于切《正韻》丘于切,音驅。《說文》藏隱也。从品在匸中。品,衆也。《徐曰》凡言區者,皆有所藏也。《荀子·大略篇》言之信者,在乎區蓋之閒。《註》區,藏物處。

《前漢·揚雄傳》有田一廛,宅一區。《張敞傳》敞以耳目,發起賊主,名區處。《註》師古曰:區,謂居止之所也。

《韻會》區者,小室之名。《前漢·胡建傳》穿北軍壘,以爲賈區。《註》師古曰:區者,小屋之名,若今小菴屋之類。故衞士之屋謂之區。

《論語》區以別矣。《朱註》區,猶類也。《韓愈·別趙子詩》人心未嘗同,不可一理區。

《爾雅·釋器》玉十謂之區。《郭註》雙玉曰瑴,五瑴爲區。

區區,小貌。《前漢·楚元王傳》豈爲區區之禮哉。《註》師古曰:區區,謂小也。《禮·樂志》河閒區區小國。

《集韻》《韻會》祛尤切,音丘。域也。《增韻》分也,阜也。《韻會》曲禮,不嫌諱名,謂宇與禹,丘與區。禹宇二字,其音不別。丘之與區,今讀則異。然尋古語,其聲亦同。《陸士衡詩》普厥丘宇。

晉閣名所載若干區者,別爲丘字,則知丘之與區,其音不別。

《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甌。量名。四豆爲區。《左傳·昭三年》豆區釜鍾。

匿也。《左傳·昭七年》楚文王作僕區之法。《註》僕,隱也。區,匿也。

姓。《韻會》古歐冶子之後。《王莽傳》中郞區博。

《集韻》居侯切,音鉤。同句。曲也。《韻會》句或作區。《禮記》區萌達。《註》屈生曰區。疏:鉤曲而生。

【科】

科【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禾切,音窠。《說文》程也。从禾从斗。斗者,量也。《徐曰》會意。

《廣韻》條也,本也,品也。《戰國策》科條旣備。

坎也。《孟子》盈科而後進。

等也。《論語》爲力不同科。

科,斷也。《釋名》科,課也。課其不如法者,罪責之也。

取人條格曰科第。《前漢·元帝紀》詔丞相御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此科第郞從官。《註》始令丞相御史舉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見在郞及從官,又令光祿每歲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賢否也。《後漢·徐防傳》立博士十有四家,設甲乙之科。《註》歲課甲科四十人爲郞中,乙科二十人爲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

木中空也。《易·說卦》科上稿。

科頭。《史記·張儀傳》跿跔科頭。《註》謂不著兜鍪入敵。

科斗,蝦蟆子。一名活東,頭圓大而尾細。古文書形似之。

科雉,獸名。《劉向·說苑》楚莊王獵於雲夢,射科雉。

地名。《水經注》汳水,又東逕科城北。

《廣韻》苦臥切,音課。滋生也。《正字通》植禾本也。

【第】

第【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弟。次第也。《左傳·哀十六年》子西曰:楚國第我死,令尹、司馬非勝而誰。《註》用士之次第。

但也。《史記·陳丞相世家》陛下第出僞遊雲夢。《註》第,且也,但也。

第宅。《前漢·高帝紀》爲列侯者賜大第。《註》孟康曰:有甲乙次第,故曰第也。《司馬相如·喻巴蜀檄》位爲通侯,居列東第。

複姓。《後漢·第五倫傳》齊諸田徙園陵者多,故以次第爲氏,有第五、第八等氏。

同弟。《說文》第本作弟,韋束之次第也。今爲兄弟字。

《集韻》一曰順也。

《韻會》舊註作苐,非。苐,草也。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足】

足【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疋音哫。《說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註》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釋名》足,續也,言續脛也。《易·說卦》震爲足。《疏》足能動用,故爲足也。《禮·玉藻》足容重。《註》舉欲遲也。

《廣韻》滿也,止也。《書·仲虺之誥》矧予之德,言足聽聞。《詩·小雅》旣霑旣足。《禮·學記》學然後知不足。《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

不可曰不我足。《吳語》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

草名。《爾雅·釋草》虃,百足。《註》音纖。

姓。《戰國策》足强。《註》韓人。

《廣韻》子句切《集韻》遵遇切《韻會》子遇切《正韻》將豫切,音沮。《論語》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謂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傳》過也。《揚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管子·五行篇》春辟勿時,苗足本。《註》足,猶擁也。

《廣韻》添物也。《類篇》益也。《前漢·五行志》不待臣音,復讇而足。

《韻補》叶子悉切。《易林》欲飛無翼,鼎重折足。失其福利,包羞爲賊。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