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豆奉燕乐

出自:宋代·史浩《童丱须知 舅姑篇》

拼音:[zǔ][dòu][fèng][yàn,yān][lè,yuè,yào,lào]

平仄:仄仄仄平仄

女子年既笄,出适乃从夫。
从夫始曰妇,将以事舅姑。
舅姑生男儿,鼓舞更忻愉。
禀受胚胎成,身体洎发肤。
玩之如美玉,宝之如明珠。
觊其能立身,孝养勤朝晡。
岂知壮有室,却使失欢娱。
妇既恣狼戾,夫亦与之俱。
翁妪有憎恶,导夫起嗟吁。
叔妹有异胞,俾夫肆欺诬。
及其享富贵,却云夫自图。
珍异私帑积,赀产别籍拘。
不念翁与妪,生尔夫之躯。
不念叔与妹,尔夫当友于。
动辄生离间,岂不负心乎。
天殃或人祸,舍尔其谁诛。
我有为妇法,尔其听而孚。
凡事舅姑礼,与事亲无殊。
唯当辅君子,相勉以相须。
定省问安否,温凊视衣襦。
俎豆奉燕乐,几杖供扶持。
出因侍坐席,入则临庖厨。
亲意或欲与,承命惟所需。
不作曾元养,问有必曰无。
亲意所爱敬,率行不敢渝。
当以内则篇,终身为范模。
其有疾病时,忧惶问医巫。
不眠衣带敝,不食形容枯。
药饵必自试,宁敢离须臾。
以至复初后,吾身方得苏。
其有贫困时,四壁立家徒。
夫既日负米,不惮涉崎岖。
妇亦悯其劳,推食盈盘盂。
质贷如已尽,素手居穷途。
每务宽慈抱,何尝使向隅。
以其所以养,粗粝成甘腴。
亲怒我勿怨,亲肥我独臞。
忘饥日反哺,岂不见慈乌。
亲既感尔孝,祝尔多英雏。
佗日尔有妇,复与尔同符。
因知妇行孝,乃自立根株。
出尔反乎尔,曾不差锱铢。
当时奉翁妪,后效收桑榆。
时哉不可失,作诗劝踟蹰。

查看原文

注释

【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时盛食物的礼器。引申为祭祀、奉祀:俎豆之事|死乃俎豆之。
【燕乐】1.安乐: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2.宴饮欢乐:耽于燕乐。 3.(-yuè)古宴饮、娱乐时所用有别于雅乐的俗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俎】

俎【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側呂切《集韻》壯所切,音阻。祭享之器。《詩·小雅》爲俎孔碩。《禮·明堂位》周以房俎,有虞氏以椀俎,夏后氏以嶡俎。

折俎。《左傳·宣十六年》晉侯使士會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禮殽烝。玉召士會曰:王享有體薦,宴有折俎。公當享,卿當宴,王室之禮也。《註》殽烝,升殽於俎也。體薦,半體示儉也。折俎,體解節折,示惠也。

鼎俎。《韓詩外傳》伊尹負鼎俎,調五味,而立爲相。

《揚子·方言》俎,几也。西南蜀漢之郊曰杫,杫音賜。

刀俎。《史記·項羽紀》樊噲曰: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註》俎,椹版也。

尊俎。《後漢·馬融傳》起謀於尊俎之閒。《註》尊,奠酒之罇。俎,載牲之器。

姓。

叶壯揣切,錐上聲。《蘇轍·新宅詩》李侯雖貧足圖史,旋作明窻安淨几。閉門且辦作詩章,好事從來置尊俎。《說文》俎在且部,禮俎也。从半肉,在且旁。指事亦會意。非从人。《字彙》附人部,非。

【豆】

豆【酉集中】【豆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竇。《說文》古食肉器也。《爾雅·釋器》木豆謂之豆。《書·武成》執豆籩。《詩·小雅》爲豆孔庶。《公羊傳·桓四年》諸侯曷爲必田狩。一曰乾豆。《註》豆,祭器,狀如鐙。《禮·明堂位》夏后氏以楬豆,殷玉豆,周獻豆。《註》楬,無異物之飾也。獻音娑,疏刻之也。

《禮器》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鄕飮酒義》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旊人爲豆,實三而成觳,崇尺。《註》崇,高也。豆實四升。《史記·樂書》簠簋俎豆,禮之器也。

《揚子·方言》爲豆籠。《註》盛桮器籠也。《集韻》或作梪、䇺。

《韻略》穀也。《博雅》大豆,菽也。小豆,荅也。《周禮·天官·大宰·三農生九穀註》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爲九穀。《禮·投壷》壷中實小豆焉,爲其矢之躍而出也。《干寶·晉書》駑馬戀棧豆。

《博雅》天豆,雲實也。

巴豆、海紅豆,皆藥名,出巴蜀。

相思子一名紅豆。

土芋一名土豆。皆菽豆別一種也。俗作荳,非。

《說苑·辨物篇》十六黍爲一豆,六豆爲一銖,二十四銖爲一兩。

官名。《南齊書·魏虜傳》北魏置九豆和官。

地名。《北史·周文帝紀》文帝伐魏,至盤豆,拔之。

州名。《唐書·地理志》隴右道有白豆州。

姓。漢光武時,關內侯豆如意,後魏長廣王豆代田。

複姓。北周豆盧寧,本姓慕容氏,歸魏,賜姓豆盧氏。

三字姓。北魏次南有紇豆陵氏。

《正韻》當口切,音斗。《玉篇》量名。《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食一豆肉,飮一豆酒。《註》豆,當爲斗。毛居正曰:豆,古斗字。如《左傳·昭三年》豆、區、釜、鍾之類,當音斗。後人誤讀爲俎豆之豆。斗斛之斗又作㪷,蓋譌倂耳。

《字彙補》思留切,讀作羞。《周禮·天官·腊人》凡祭祀共豆脯。《註》脯非豆實,豆當爲羞,聲之誤也。《釋文》豆,音羞。

《韻補》叶動五切,音杜。《柳宗元·牛賦》皮角見用,肩尻莫保。或穿緘縢,或實俎豆。豆叶保,保音補。

叶田故切,讀作渡。《詩·小雅》儐爾籩豆,飮酒之飫。兄弟旣具,和樂且孺。《音學五書》豆叶孺。

山名。《後漢·郡國志》唐縣有都山。一名豆山。今關中人讀豆爲渡。《說文》豎、侸、裋皆以豆得聲。樹字从壴,亦以豆得聲。

【奉】

奉【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唪。《說文》承也。《禮·曲禮》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

與也,獻也。《史記·藺相如傳》奉璧西入秦。

《集韻》房用切,音俸。養也,秩祿也。《史記·蕭何世家》高祖以吏䌛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前漢·宣帝紀》帝詔小吏,勤事而奉薄,其益百石以上奉十五。別作俸。

姓。漢馬軍使奉揮,明奉科。

【燕】

燕【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於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甸切,。古人重言之。《詩·邶風》燕燕于飛。《玉篇》俗作鷰。《集韻》亦作䴏。

《禮·學記》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註》燕,猶褻也。

與醼通。《廣韻》醼飮,古無酉,今通用。《詩·小雅》我有旨酒,嘉賔式燕以敖。《儀禮》燕禮第六。

《集韻》與宴通。安也,息也。《易·中孚》初九虞吉,有他不燕。《疏》燕,安也。《詩·小雅》悉率左右,以燕天子。《傳》以安待天子。《又》或燕燕居息。《傳》燕燕,安息貌。《齊語》昔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閒燕。《註》閒燕,猶淸淨也。

《廣韻》烏前切《集韻》《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煙。《玉篇》國名。《爾雅·釋地》燕曰幽州。《詩·大雅》溥彼韓城,燕師所完。《朱傳》燕召公之國。◎按鄭箋云:燕,安也。讀去聲。今从朱傳。

《左傳·隱五年》衞人以燕師伐鄭。《註》南燕國今東郡燕縣。《疏》燕有二國,一稱北燕,故此註言南燕,以別之。世本燕國姞姓。地理志:東郡燕縣南燕國姞姓,黃帝之後也。

姓。《廣韻》邵公奭封燕,爲秦所滅,子孫以國爲氏。漢有燕倉。〇按史記仲尼弟子傳:燕伋字思。是春秋時,卽有燕姓也。

《集韻》於殄切,音蝘。本作宴。引爾雅宴宴,居息也。〇按爾雅疏引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考爾雅釋文及北山釋文,俱無作上聲讀者,惟大雅韓奕:韓姞燕譽。釋文云:燕,于遍反。

於顯反。可証燕之有上聲也。

【乐】

樂【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五角切《集韻》《韻會》《正韻》逆角切,音岳。《說文》五聲八音之總名。《書·舜典》夔,命女典樂,敎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易·豫卦》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

鐘鼓、羽籥、干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孝經》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姓。《左傳》晉大夫樂王鮒,《戰國策》燕樂毅。複姓。《孟子》樂正裘。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喜樂也。《通論》喜者主於心,樂者無所不被。《易·繫辭》樂天知命。《孟子》與民同樂。

《集韻》力照切《正韻》力召切,音療。《詩·陳風》可以樂飢。毛音洛,鄭音療。

《集韻》《韻會》《正韻》魚敎切。《論語》仁者樂山。

益者三樂。

《韻補》盧谷切,音祿。《太公·下略》四民用虛,國乃無儲。四民用足,國乃安樂。《班固·東都賦》食舉雍徹,太師奏樂,陳金石,布絲竹。

《唐韻》魯刀切,音勞。《廣韻》伯樂相馬。一作博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