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矜不须臾

出自:宋代·朱松《围棋》

拼音:[jiāo][jīn,qín,guān][bù,fǒu][xū][yú]

平仄:平平仄平平

投老一寸心,独立无攀缘。
兀兀不自聊,愔愔谁与宣。
时有素心人,一枰奉周旋。
得隽非至数,三捷亦偶然。
危思寄方罫,积威下虚弦。
骄矜不须臾,奔北已可怜。
志士珍短景,顾谓璧可捐。
圣门未及藩,远道要著鞭。
缅想运甓翁,操具投长川。
自强圣所臧,怀哉抚韦编。

查看原文

注释

【骄矜】〈书〉骄傲自大;傲慢:面有~之色。
【不须】不用;不必。
【须臾】顷刻;瞬间:须臾万变|须臾之间|克敌在须臾。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骄】

驕【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舉喬切《集韻》《韻會》居妖切,音嬌。《說文》馬高六尺爲驕。《玉篇》壯貌。

野馬也。

馬逸不受控制也。

《正字通》恣也,自矜也。《書·周官》位不期驕。《詩·小雅》驕人好好,勞人草草。

或作喬。《禮·樂記》齊音敖辟喬志。《註》喬音驕。

《集韻》嬌廟切,音撟。驕驁,馬行貌。

縱恣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低卬夭蟜据以驕驁兮。《註》椐,直項也。驕驁,縱恣也。驕音居召反。

《五音集韻》居夭切,音矯。僨驕不可禁之勢。《莊子·在宥篇》僨驕而不可係者,其惟人心乎。《音義》驕如字。

居表反。

《集韻》虛嬌切《正韻》吁驕切,音囂。與獢同。短喙犬也。《詩·秦風》載獫歇驕。《釋文》驕,本又作獢。許喬反。

古通虞韻。《前漢·敘傳》漢興柔遠,與爾剖符。皆恃其岨,乍臣乍驕。

【矜】

矜【午集中】【矛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巨巾切《韻會》《正韻》渠巾切,㮗,通作槿。

《廣韻》巨斤切《集韻》渠斤切,音勤。

《集韻》渠京切,音擎。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居陵切,音兢。《六書略》矜本矛柄,因音借爲矜憐之矜。《爾雅·釋訓》矜憐,撫掩之也。

《釋言》苦也。《註》可矜憐者亦辛苦。《書·泰誓》天矜于民。《詩·小雅》爰及矜人。《註》貧窮可憐之人也。《公羊傳·宣十五年》見人之厄則矜之。《註》矜,憫也。

《小爾雅》惜也。《書·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註》矜,憐惜之意。《傳》矜持也。

《博雅》危也。《詩·小雅》居以凶矜。《箋》凶危之地,謂四裔也。

哀也。《揚子·方言》齊魯之閒曰矜。

遽也。《揚子·方言》秦晉或曰矜。或曰遽。

自賢曰矜。《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公羊傳·僖九年》矜之者何。猶曰莫若我也。《註》色自美大之貌。《管子·法法篇》彼矜者滿也,細之屬也。《註》滿招損,小人之類也。

莊以持已曰矜。《論語》君子矜而不爭。

敬也。《孟子》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

尚也。《賈誼·治安策》嬰以廉恥,故人矜節行。

竦也。《張衡·思賦》魚矜鱗而幷凌。

《詩·小雅》矜矜兢兢。《註》羊羣堅强也。

《集韻》居覲切,兢去聲。亦憐也。

《集韻》《韻會》姑頑切《正韻》姑還切。與瘝同。《後漢·和帝紀》寤寐恫矜。《註》病也。

同鰥。《詩·大雅》不侮矜寡。《禮·王制》老而無妻者謂之矜。《集韻》通作。《琅邪代醉編》鰥寡之鰥,禮記作矜。哀矜之矜,前漢于定國傳作鰥。二字通聲互用也。《六書正譌》矜从令。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须】

須【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錫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音需。《說文》面毛也。《易·賁卦》賁其須。《註》須之爲物上附者也。《疏》須上附于面。《釋名》頤下曰須。須,秀也。別作䰅。俗作鬚。

待也。《易·歸妹》歸妹以須。《詩·邶風》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與,待也。

資也,用也。與需通。《爾雅·釋獸須屬》獸曰釁,人曰撟,魚曰須,鳥曰狊。《疏》此皆氣倦體罷所須若此,故題云須屬也。

斯須,猶須臾也。《禮·樂記》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遲緩也。《左傳·成二年》子不少須,衆懼盡。《後漢·淸河孝王傳》且復須留。《註》《東觀記》須留,作宿留。

須女,星名。《史記·天官書·婺女註》正義曰:須女,四星。亦婺女,天少府也。須女,賤妾之稱,婦職之者。

國名。《春秋·僖二十二年》公伐邾,取須句。《公羊傳》作須朐。《前漢·地理志》東郡須昌縣,故須句國。

《左傳·定四年》分唐叔以密須之鼓。《史記·周紀》文王伐密須。《註》密須氏,姞姓之國。今安定隂密縣是也。

邑名。《詩·邶風》思須與漕。《傳》須、漕,衞邑。

《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順陽有須聚。

菜名。《爾雅·釋草》須薞無。《疏》詩谷風,采葑采菲。傳,葑須也。先儒以須葑蓯當之。孫炎云:須,一名葑蓯。

草名。《爾雅·釋草》臺,夫須。《疏》臺,一名夫須。莎草也。

鳥名。《爾雅·釋鳥》鷉,須鸁。《疏》鷉,一名須鸁。

兵器。《䆁名》須盾,本出於蜀。須,所持也。

《揚子·方言》須,捷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謂之須捷。

姓。《左傳·莊十七年》有須遂氏。《戰國策》魏大夫須賈。

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

《左思·吳都賦》旗魚須。《註》以魚須爲旗之竿也。

《集韻》逋還切,音斑。班也。《禮·玉藻》笏,大夫以魚須文竹。《釋文》崔云:用文竹及魚班也。隱義云:以魚須飾文竹之邊。須音班。

叶心秋切,音修。《息夫躬辭》嗟若是兮欲何留,撫神龍兮攬其須。《陸雲·九愍》生遺年而有盡,居靜言其何須。將輕舉以遠覽,眇天路而高遊。《註》須,求也。《說文徐註》此本須鬢之須。頁,首也。彡,毛飾也。借爲所須之須。俗書从水,非。毛氏曰:須與湏別。湏,火外切。爛也。

【臾】

臾【未集下】【臼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求位切,音匱。同蕢。《說文》草器也。古象形。引論語:荷臾而過孔氏之門。或作䕚。◎按論語今作蕢。

《廣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居切,音余。《儀禮·燕禮》寡君有不腆之酒,以請吾子之與寡君須臾焉。《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姓。《左傳·文六年》賈季奔狄,宣子使臾駢送其帑。

人名。《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寶鼎宛朐,問於鬼臾區。《淮南子·汜論訓》臾兒,易牙,湽澠之合者,嘗一哈水,而甘苦知矣。《註》臾兒,易牙,皆齊之知味者也。

國名。《左傳·僖二十一年》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註》顓臾在泰山南,武陽縣東北。

《字彙補》鳧臾,東方國名。卽扶餘也。

《荀子·大略篇》語曰:流丸止于甌臾,流言止于智者。

《集韻》《韻會》勇主切,音庾。《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臾之屬。《註》夾臾之弓,合五成規。《疏》夾臾,反張多隨,曲執向外。《釋文》臾,音庾。

《正韻》尹竦切,音勇。縱臾,與慫慂通。詳心部慂字註。

《韻補》叶兪戍切,音裕。《漢·廣陵厲王歌》奉天期兮不得須臾,千里馬兮駐待隅路。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