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鼾鼻眠东阁

出自:宋代·韩驹《至国门闻苏文饶将出都戏赠长句兼简其兄世美》

拼音:[wǒ][yì][hān][bí][mián][dōng][gé]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去年夷门十月雪,九衢日昃行人绝。
骑驴兀兀无所之,破袖迎风手龟裂。
度桥并堑得君家,入门脱帽犹凛冽。
急燃湿束暖我寒,徐出清酤宁我渴。
君家自无儋石储,蟹黄熊白能俱设。
平生见酒唇不濡,是夕连觥耳方热。
群奴夜僵唤不闻,我亦鼾鼻眠东阁
明朝起过城南翁,尚记新声一笑发。
东归每叹怀抱真,西来又喜颜色接。
方将慷慨豁心胸,未用峥嵘惊岁月。
城南诗翁况远来,门前雪泥又活活。
岂知万事不可期,却树吴樯背城阙。
人生动若参与商,咫尺无论限秦粤。
君闻吾语虽少留,但恐一欢成电掣。
念昔相见无他娱,诵诗徵事相誇捷。
气凌俗子旁若无,偶坐时闻窃嚅嗫。
於今落落谁汝怜,老屋陈编自怡悦。
寄言诗翁傥留滞,岁晚勤迂故人辙。

查看原文

注释

【鼾鼻】打呼噜。熟睡貌。
【东阁】1.东厢的居室或楼房。 2.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3.明清两代大学士殿阁之一。洪武十五年始置。清仍之。参阅《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4.阁名。指东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东。唐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仇兆鳌注:"东阁,指东亭。"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参阅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一。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我】

我【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

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亦】

亦【子集上】【亠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睪。總也,又也。

傍及之詞。

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

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亦本作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鼾】

鼾【亥集下】【鼻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侯幹切《集韻》侯旰切,音翰。《說文》臥息也。

《廣韻》許干切《集韻》虛干切,音頇。《集韻》吳人謂鼻聲爲鼾。

【鼻】

鼻【亥集下】【鼻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自《唐韻》父二切《集韻》《韻會》毗至切《正韻》毗意切,發爲鼻。《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爲初,或謂之祖。祖,居也。

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爲鼻祖。《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隅。

獵人穿獸鼻曰鼻。猶持弓曰手弓。《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

炊鼻,地名。《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杜註》炊鼻,魯地。

有鼻,國名。在永州營道縣北。《前漢·昌邑哀王傳》舜封象於有鼻。《師古註》有鼻在零陵。《孟子》作有庳。

鼻息,西方國名。見《風俗通》。

《後漢·杜篤傳》共川鼻飮之國。《註》相習以鼻飮也。

反鼻,蝮蛇別名。

類鼻,草名。生田中,葉如天名精。《李時珍曰》卽豨薟。

《內典》阿鼻,此曰無閒。从自从畀。俗从白,非。

【眠】

眠【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麫平聲。《說文》翕目也。《釋名》泯也。無知泯泯也。《玉篇》寐也。《後漢·第五倫傳》竟夕不眠。《三國志·趙雲傳》先主與雲同牀眠臥。《列子·周穆王篇》西極古莽國,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覺。東極阜落國,其民常覺而不眠。

凡草木之偃者亦曰眠。《三輔故事》漢苑有柳,如人形,一曰三眠三起。

凡鳥獸之偃息皆曰眠。《杜甫詩》沙上鳧雛傍母眠。

《宋史·禮志》諸王聘妃有眠羊臥鹿等物。

芊眠,茂密貌。《陸機·文賦》淸麗芊眠。《註》文采茂密貌。

色深貌。一曰遙視闇未明也。《張衡·南都賦》靑冥䀒瞑。《註》言林木眾色幽昧也。䀒瞑與芊眠同。互見䀒字註。

姓。見《姓苑》。

《集韻》彌殄切,麫上聲。《揚子·方言》楚郢謂欺謾爲眠娗。一曰偄劣。

《列子·力命篇》眠娗諈諉。《註》眠娗,不開通貌。一曰以言相嗤弄也。

《集韻》眠見切,音麫。《類篇》偃息也。

《博雅》眠眩,亂也。《揚子·方言》凡飲藥傅藥而毒,東齊海岱之閒謂之眠。或謂之眩。

《韻會》或作泯。《史記·司馬相如·大人賦》視眩眠而無見。《前漢書》作眩泯。《師古曰》目不安也。

《集韻》彌盡切,音泯。視也。《說文》本作瞑。从目冥,會意。

【东】

東【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

《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詩·大雅》東有啓明。

《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

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

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

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按《說文》東自爲部,今倂入。

【阁】

閣【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韻會》《正韻》葛鶴切,音各。《說文》所以止扉者。从門,各,意兼聲。《徐曰》按:杙長者謂之閣,所以止扉。卽今云門頰,扇所附著也。《正字通》按爾雅釋宮:樴謂之杙,在牆者謂之楎,在地者謂之臬,大者謂之栱,長者謂之閣。

《博雅》閣載也。

《集韻》一曰觀也。一曰藏之所。《玉篇》樓也。揚雄校書于天祿閣。《正字通》漢宮殿疏:麒麟閣、天祿閣,蕭何造以藏祕書,延賢士。唐制:宣政,前殿也,謂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謂之閣。朔望不御前殿而御紫宸,謂之入閣。

食閣,木板爲之,所以食物也。《又》天子閣,左達五,右達五。《註》天子尊庖㕑遠,故左夾室五閣。右夾室五閣。

閣道,樓陛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輦道纚屬。《註》輦道,閣道也。《戰國策》故爲棧道木閣,而迎王與后於城陽山中。

甬路,亦名飛閣,複道也。《史記·高祖紀·輒燒絕棧道註》棧道,閣道也。崔浩云:險絕之處,傍鑿山巖,而施版梁爲閣。《正字通》馬鳴閣道,利州棧道也。今保寧府廣平縣,其閣梁,一頭入山腹,一頭立柱水中。張良燒絕秦棧道,卽此。地輿志昭化縣有馬鳴閣。劒州有劒閣。

《周禮·秋官·野廬氏註》車有轘轅坻閣。《疏》坻閣,道路之名也。

星名。《史記·天官書》六星絕漢,抵營室,曰閣道。《註》閣道,北斗之輔。

《詩·小雅》約之閣閣。《毛傳》猶歷歷也。《詩詁》端直貌。

蛙聲。《韓愈·雜詩》蛙黽鳴無謂,閣閣祗亂人。《註》閣閣,如其聲。喻羣言害道也。

姓。《急就章》有閣幷訢。《正字通》唐御史閣輔。

《韻補》叶于六切,音哊。《司馬相如·上林賦》離宮別館,彌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閣。叶下屬宿。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