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滞在河浒

出自:宋代·谢逸《豫章行》

拼音:[liú][zhì][zài][hé][hǔ,xǔ]

平仄:平仄仄平仄

豫章栋梁材,托身南山阿。
王者建大厦,匠氏施斧柯。
万夫挽不行,留滞在河浒
自非浪滔天,何由至王所。
根虽埋土中,叶已随风飞。
惟馀爨下柯,那得复相依。
风吹兼雨打,日居复月诸。
誓朽泥涂间,不及栎与樗。
匠氏慎无悔,豫章当自宽。
人生类如此,才难圣所叹。

查看原文

注释

【留滞】1.亦作"留蹛"。 2.停留;羁留。 3.指扣留,强行留人。 4.搁置;阻塞。 5.指搁置之事。 6.屯积东西;积聚。 7.指身处困境。 8.指身处困境之人。
【河浒】河边。语本《诗.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留】

留【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正字通》俗畱字。

【滞】

滯【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例切,音彘。《說文》凝也。《周語》震雷出滯。

積也。《魯語》敢告滯積,以紓執事。

漏也。《詩·小雅》此有滯穗。

《周禮·地官·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斂而入于膳府。《疏》謂沈滯不售者。

《左傳·成十八年》晉悼公命百官振廢滯。

《集韻》尺制切,音摯。音敗不和也。或作懘。亦作慸。

丑例切,音跇。水灑散貌。

《韻補》叶直帶切,音與近。《楚辭·九章》乗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以凝滯。

【在】

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

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

存也。《論語》父母在。

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

姓。晉汝南太守在育。

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

昨代切,音載。義同。

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河】

河【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水名。《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春秋·說題辭》河之爲言荷也。荷精分佈,懷隂引度也。《釋名》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九河。《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六,絜七,鉤盤八,鬲津九。

三河,謂河南,河北,河東也。《後漢·光武紀》三河未澄,四關重擾。

《小學紺珠》以黃河,析支河,湟中河爲三河。

兩河,謂東河,西河也。《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州名。《廣輿記》古西羌地,秦漢屬隴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衞。

梗河。星名。《甘氏星經》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

銀河,天河也。

《趙崇絢雞肋》道家以目爲銀河。

酒器也。《乾子》裴鈞大宴有銀河,受一斗。

淘河,鳥名。見《爾雅·釋鳥註》。

姓,明河淸,長沙人。字从月从㢲作。

【浒】

滸【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呼古切《集韻》《韻會》《正韻》火五切,音虎。《說文》水厓也。《爾雅·釋丘》岸上滸。《疏》岸上平地去水稍遠者名滸。《詩·王風》在河之滸。

淮水之別出者。《爾雅·釋水》淮爲滸。《說文》本作許,或作滹。《玉篇》同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